3.中越医药学交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672
颗粒名称: 3.中越医药学交流
分类号: R-091
页数: 4
页码: 39-42
摘要: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和越南人民在经济、文化上就有着密切联系。战国末期,越南北部已有瓯貉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军南越时,曾侵及瓯貉国。秦汉之际,真定人赵佗,占据南海、桂林等郡称王,灭瓯貉国,并通过瓯貉的貉侯、貉将和蒲政进行统治。汉武帝灭赵氏政权后,在越南北部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沿用赵氏的统治方式。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同越南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很频繁。
关键词: 医药学交流 医药学 文化交流

内容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和越南人民在经济、文化上就有着密切联系。战国末期,越南北部已有瓯貉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军南越时,曾侵及瓯貉国。秦汉之际,真定人赵佗,占据南海、桂林等郡称王,灭瓯貉国,并通过瓯貉的貉侯、貉将和蒲政进行统治。汉武帝灭赵氏政权后,在越南北部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沿用赵氏的统治方式。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同越南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很频繁。中国的铁制农具和越南的土特产品互相交换,丰富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生活。
  东汉时,越南的北部由东汉设置的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管辖。
  东汉初,锡光任交趾太守,任延任九真太守,教越民耕种技术,设立学校,传播先进文化,对改变当时落后状态,起了极大促进作用。后来东汉政府在此三郡进行了一些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如穿渠溉田,发展农业生产,废除残暴的“越律”等。东汉先进的经济、文化给越南带来深刻的影响。汉越人民在生产斗争中,互相支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汉朝与越南在医药方面的交流也很频繁。如东汉时,伏波将军马援在镇压越南二征王反抗东汉反动统治的斗争时,就从交趾带回越南的地产药材薏苡仁。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在交趾,常饵薏苡,食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又据《大观本草》卷六“薏苡”条引陶弘景《名医别录》称:“薏苡处处有,多生人家。交趾者,子最大,彼土呼为簳,音干珠。马援大取,将还。人谗以为珍珠也。实重累者为良,用之取中仁,今小儿病蛔虫,取根煮汁,糜食之甚香,而去蛔虫大效。”由此可知,交趾所产薏苡粒大,能治蛔虫。薏苡在我国应用历史久远,《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其后历代医书也有记载,如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薏苡败酱散治疗肠痈,隋唐以后则用薏苡治疗脚气病等。
  除药物学的交流外,中越两国医疗活动交流也很频繁。据《历代名医蒙求》中记载,东汉晚期的名医董奉曾到过越南,治愈了交州刺史杜燮的重病。董奉,字君异,今福建闵侯人。约生活于公元3世纪,公元310年逝世,寿百余岁,是东汉到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医学家。有许多文献都记述了他精湛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道德思想,甚至群众和后世医学家将董奉视为“神仙”,永远活着的“仙人”。董奉精通医理,技艺出众,特别是一些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每每获得惊人的疗效。一次,交州刺吏杜燮,由于食物中毒,昏愦不省,危在旦夕,虽经诸多名医治疗,皆未能使之苏醒。乃慕名请求从福建到交州行医的医学家董奉诊治。经检査诊断后,董奉授药三丸,以水含之,捧其颐摇动,药化而吞咽,约一时许,杜氏之手足能动,目能开视,面色也逐渐恢复,半日左右即能起坐,四日复能话语,且恢复健康。杜燮恢复健康后,为董奉以食宿厚待,然而他都一一谢绝,只身来到江西庐山下居住。又如,当地有一名严重的麻风病人垂死,闻董奉医名,叩求诊治。董奉以动物给予舌舐吸吮,然后以水浴之,病人身赤如无皮,甚痛,经水浴,痛即止。董奉告诉病人,不久当愈,不过要当心风邪,二十日后皮肤当生而转愈。现代医学家怀疑董奉治愈的是否真正为麻风杆菌所致之麻风病,这一疑问自然是有道理的。不过,葛洪是医学家,他撰《神仙传》一书,详述董奉治疗疠风例证,按传统理解,疠风应当是麻风病。当然也不能排除将顽疮之类的病证,误以为麻风病的可能性。由此可见,其治愈之病症至少是一例严重的皮肤病,且合并有全身化脓性感染。无论是前者,或是后者,通过此例之治疗和获得的良好效果,都说明董奉的医疗技术是很高明的。正因为他的医疗技术闻名遐迩,求他治病的人日益增多,甚至应接不暇。但他并不因此贪名谋利,相反却更加勤奋地为群众防治疾病,排除因贫困而带来的艰难和困扰。董奉医名大振,他更加坚持对病人的施治用药不取分文的做法。他对求治的患者,不论疾病轻重,从不拒绝,但对病人给他的报酬,却有一个特殊的要求,这就是凡治愈一位重病人,则希望病人在自己房前屋后栽种5株杏树。如果是轻病患者被治愈,则要求种1株杏树。如此,多年之后,董奉的房前屋后竟然杏树成林,郁郁葱葱。每当春天到来,杏花盛开,春色满园,待杏黄大熟,则硕果累累,景色更佳。加之园内百禽走兽,游戏其下,董奉自居杏林之中,甚以为人间最佳境界。每年杏熟季节,他在林中设一器于仓中,张榜宣示,有欲买杏者,可按规定,一器谷一器杏,自行取去,不必通报。这样,每年都换取大量粮食,董奉除自己食用外,所换取的粮食全部用于接济贫困孤寡和无依无靠的老人,以及供给行旅不逮之人。董奉高明的医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解除了无数病人的疾苦,也接济了无数贫困孤独的群众,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永远不能忘怀的记忆。后来人们以“杏林春暖”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借以比喻和表彰医家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其中含有人们对董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思念和崇敬的心情。名医董奉到越南行医治病,除了治愈杜燮的食物中毒病以外,肯定还治愈了不少越南人民的疾病。董奉在越南的医疗活动成为两汉时期中越两国医药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总之两汉时期,中越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医药诸方面进行了密切交流。越南的薏苡等地产药材大量输入到中国,丰富了中药学内容;葷奉等中国医学家到越南行医治病,为越南人民的身体健康作出了一定贡献。

知识出处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丝绸之路医药学交流研究》

出版者:新疆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1994年12月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非洲、欧洲的东西交通道路的雅称。它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动脉。世界历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就发生在这条道路上或其周围地区。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赵佗
相关人物
马援
相关人物
陶弘景
相关人物
张仲景
相关人物
董奉
相关人物
杜燮
相关人物
葛洪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