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特色的剪纸芝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641
颗粒名称: 独具特色的剪纸芝术
分类号: J528.1
页数: 3
页码: 294-296
摘要: 敦煌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便有剪纸艺术。 如藏经洞出土的P.4518写卷中便保存一件剪纸艺术品,该作品为单层佛塔, 刹顶作宝珠相贯,塔檐为人字披,双向上翘,檐上两边各悬风铎四只,檐楣以对称变形云纹作装饰;塔中心有门,两侧各有一窗,基座下亦作对称变形云纹(图13)。
关键词: 敦煌 民间 工艺

内容

敦煌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便有剪纸艺术。 如藏经洞出土的P.4518写卷中便保存一件剪纸艺术品,该作品为单层佛塔, 刹顶作宝珠相贯,塔檐为人字披,双向上翘,檐上两边各悬风铎四只,檐楣以对称变形云纹作装饰;塔中心有门,两侧各有一窗,基座下亦作对称变形云纹(图13)。该写卷中有两处题记:“天寿二年五月宝胜状奏”“辛卯年十二月十八日”。据学者考证,题记中的天寿二年约为公元964年,该剪纸为十世纪之作是毫无疑问的,距今已一千多年了。
  敦煌剪纸在清朝中期到民国时期逐渐盛行。 其取材宽广,日月星辰,山水花木,壁画飞天, 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特别是家庭院落内的男童女孩、牛羊骡马、猪狗猫兔,因为天天见,对它们观察深透,因而成了敦煌农村妇女剪刀下永久的题材。她们通过对这些题材的取舍剪制来装饰美化家庭环境,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敦煌剪纸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表达吉祥喜庆、反映传统民俗的“二龙戏珠”“童子招财”“麻姑献寿”,也有反映敦煌文化的“敦煌飞天”“反弹琵琶”(图14)、“千手观音”“莫高神韵”(图15),反映生殖繁衍、 美好爱情的“孔雀戏牡丹”“蝴蝶恋花”“喜鹊踏梅”“鱼儿钻莲”,期望平安康乐、祈求神兽降福的“老虎下山” “狮子滚绣球”“送福娃娃”, 反映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嫦娥奔月”“武松打虎”以及代表丰收成果的麦穗、谷穗、瓜果、桃杏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敦煌剪纸表现手法灵活,剪纸技艺精巧。颜色以红、绿为主,有单色、 套色、染色等。剪法上既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也有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还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为了线条丰富多变、多姿多态,艺人们还创造运用了梅花纹、云勾纹、锯齿纹、月牙纹、水纹、花纹等剪法,她们凭着一双灵巧的手, 把生活剪裁得千姿百态、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和诗意。
  敦煌剪纸种类繁多,因用途不同而内容各异。大体有喜庆剪纸、礼仪剪纸、生活剪纸、福寿剪纸、婚禧剪纸、趣味剪纸、图案剪纸、底样剪纸等。
  敦煌剪纸图案优美、线条流畅、简单明快。与全国同类民间剪纸相比,源远流长,独具特色。敦煌剪纸艺术想象丰富,善于夸张;不合透视,形体变形;不求物件形态毕肖,只讲简练传神;不求循规蹈矩,讲究随心达意。如剪纸《十二生肖》中的虎仅有三条腿,另一条腿被随意删掉了。在艺人们眼中,虎走路是三条腿着地,另一条腿是多余的,反映了敦煌人的大胆奇特构思和民间审美意识。
  敦煌剪纸作者多是农村妇女,也有少数教师、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 她们的手艺是从剪纸艺人和上辈人那里学来的。农村女孩从五六岁起就围着奶奶、妈妈学剪纸,到十五六岁就能执剪了。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