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徕叫卖的商业“广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583
颗粒名称: 招徕叫卖的商业“广告”
分类号: D90-056
页数: 3
页码: 161-163
摘要: 唐五代时期,敦煌就已有市井叫卖口号流行,如藏经洞出土的P. 3644 文书是一件五代后唐同光年间(923—926年)的学童习字杂抄,其中有店铺招徕叫卖的诗歌两首(图31)。其一曰:ㄙ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交关市易任平章,买物之人但且坐。
关键词: 敦煌 法律 经济

内容

唐五代时期,敦煌就已有市井叫卖口号流行,如藏经洞出土的P. 3644 文书是一件五代后唐同光年间(923—926年)的学童习字杂抄,其中有店铺招徕叫卖的诗歌两首(图31)。其一曰:ㄙ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交关市易任平章,买物之人但且坐。
  这首广告诗是为店铺经营者招徕顾客而编写的韵语口号,宣传本铺有新到货品,需要者切莫错失良机,价格可以商量,买主请到铺里坐下来谈。开头“厶乙铺上新铺货”的“厶乙”,即为代词“某乙”,或曰“某某”,按照今天的写作习惯可以写作 “XX铺上新铺货”。“XX”可以根据不同的店名铺号换成特指的实词,如“张家铺上”“李家铺上” “兴隆铺上” “茂发铺上”,也可以换成“香药铺上” “衣帽铺上”。这是一首可供各类商店套用的招徕口号。由此使人们可以想见唐五代时期敦煌店铺林立,市井列肆,五花八门,各店争邀生意、招徕顾客的热闹情景。
  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鼎盛期,敦煌文献S.5641号《王梵志诗》中就有“行行皆有铺,铺里有新货”的生动描写。唐宋时代商业的发达也从上面招徕顾客的套用叫卖口号中得到了印证。P. 3644文书第二首是:ㄙ乙铺上且有:橘皮胡桃瓢,栀子高良姜。陆路诃黎勒,大腹及槟榔。 亦有莳萝荜拨,芜荑大黄。油麻椒蒜,河(荷)藕弗(拂)香。甜干枣,醋(错) 齿石榴。绢帽子,罗幞头。白矾皂矾,紫草苏芳。粆(砂)糖吃时牙齿美, 饧糖咬时舌头甜。市上买取新枚,街头易得紫绫衫,阔口袴,斩(崭)新鞋, 大跨腰带拾卷事。
  这则广告是杂货铺招徕顾客的口号,其中的商品从橘皮至石榴共18 种皆属药材,有的亦为食物及果品,如油麻、藕、干枣、石榴等;有的还是调味品,如蒜、荜拨、高良姜、萌萝等。袍子、幞头、袄、绫衫、鞋、 腰带等为衣物穿戴之属。白矾皂矾、紫草苏芳,可能是洗涤化妆用品。砂糖饴糖是佐餐食品。详细宣传了杂货铺经营的各色食品,有吃的、用的、 穿的、戴的、夸示身份的佩饰、医治疾病的药物,可谓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货物来自四面八方:胡桃親、大黄、蒜、干枣等产自本地;白矾、皂矾、 花椒等产自陇西;陈皮、油麻、荷藕、芜荑等产自中原、川陕及江南;栀子、 高良姜、陆路等产于两广云贵;胡桃、石榴、大腹皮、槟榔产自西域。既有土产,又有外来品,更有外国进口“洋货”。对买主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诱惑力和鼓动作用。
  中国古代向来重文轻商,古人有“小人近市”(《左传》),“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法律贱商人”(《汉书·食货志》) 等警句。在士人心中深深种下轻商的观念,对商贾贷卖之事不屑笔之于文, 故而在古代典籍中记录市井商贾招徕行事者极为罕见。因此敦煌文献中的这两则广告作品,可谓弥足珍贵,并且文字押韵,朗朗上口,生动形象, 千载之后读之,仍可从中感受店家殷勤之态,市井叫卖之声充耳,货品陈设之炫目耀眼,堪称中国古代商业文化之一绝,为后代广告之先声。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