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元代第3窟《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敦煌文化》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544
颗粒名称: 西夏、元代第3窟《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分类号: K879.21
页数: 3
页码: 074-076
摘要: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了,而这个节目的原素材主要来源于莫高窟元代第3窟和榆林窟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关键词: 敦煌 石窟 艺术

内容

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了,而这个节目的原素材主要来源于莫高窟元代第3窟和榆林窟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
  元代第3窟位于莫高窟南区的北端,是一个小型洞窟,深约2.5米, 宽不足3米。这是一个以观音为主要题材的洞窟,除西壁佛龛外,南、北二壁各绘《千手千眼观音经变》一幅,且东壁门南绘净瓶观音一身,门北绘散财观音一身。
  南、北壁《千手千眼观音经变》所绘观音均立于莲台上,身后有一大大的圆轮,千手均在圆轮之中。观音的脸部有十一面(也可以说是有十一个头),每张脸上都绘有三只眼睛。正面耳郭后各绘一侧面(北壁各绘两侧面);正面头顶发髻并列绘一层七小面(北壁绘五小面),中间为正面, 其他为侧面或半侧面;其上又绘有一个正面的头部。层层重叠,形似一座小尖塔(图37)。
  观音身旁两侧首先伸出四十只大手,其中有两手高举一化佛于头顶, 有两手合十于胸前,有两手捧法器于腹前。所有手臂都和观音身体巧妙相连,自然伸屈,千姿百态;一圈大手之外又绘四圈小手,所有的手上都绘有一只眼睛。呈放射状的一圈圈圆润的手掌手背,派生出一圈圈无数根纤细的手指尖,手掌中的眼睛又形成一圈圈的光芒,整体看上去像莲瓣组成的大花环,又像发出万道光芒的一轮红日,观音菩萨好似站立在花环或红日之中。
  据佛经说,观世音菩萨为了满足众生的各种需要,能随意变幻为一首、三首乃至一百零八首、千首、万首、无数首,二目、四目乃至一百零八目、千目、万目、 无数目,二臂、四臂乃至一百零八臂、千臂、万臂、无数臂。所有的手臂上, 都各执有宝物,以满足众生各种不同的愿望和需求。
  如榆林窟西夏第3窟中所绘制的《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其观音千手上持的宝物不仅具体、形象,并且几乎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既有动物、植物,也有宝物宝器,还有兵器、乐器、量具,甚至还有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等,如鸡、狗、鸭、鹅、牛、龙、象、麒麟,棉花、芭蕉、葡萄、瓜果、荷叶、树木,珍珠、玛瑙、珊瑚、金银,矛、盾、剑、刀、 弓箭、金刚杵、锡杖,扇、伞、旗、拂尘、瓶,筝、笙、排箫、箜篌、琵琶、 腰鼓、拨浪鼓、拍板,墨斗、曲尺、斗,锯、钉耙、锄头、镰刀,车、船、楼阁、宫殿、庙宇、佛塔等。最有意思的是还有工农商艺诸行业活动的场图37元代第3窟北壁千手千眼观音经变面,如踏碓图、犁耕图、酿酒图、锻铁图、商旅图、舞蹈图等,三教九流, 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在由一只只小手组成的椭圆形法光的有限空间里,几乎把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都浓缩了进去。
  可惜瓜州榆林窟距离敦煌较远,旅游参观不甚方便,故一般游客都未曾见过这幅《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否则,对杂技和舞蹈兼有兴趣的艺术家, 或许会由此产生灵感,创造出更精彩的文艺节目。
  观世音,即观听世间百姓之声音,满足世间百姓之需求。观世音之所为,或许也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知识出处

敦煌文化

《敦煌文化》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6.1

敦煌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包含众所周知的敦煌石窟艺术,还包括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量文物,以及敦煌地区遗留下来的其他古代人文遗迹和遗物等,如古代城址、长城、关隘、驿站、冢墓、道路、河渠、寺庙等。这些内容和石窟艺术、藏经洞出土文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共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