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街巷旧事》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319
颗粒名称: 民勤街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5
页码: 211-215
摘要: 民勤街旧称官园,位于东关北部,东至迎恩门内(今广场主席台附近),西至横街子(今静宁中路),南至东关上街、东关下街(今庆阳路东段),北至库沱(今新华巷一带)。因在东关街背后(北面),亦称东关后街。
关键词: 城市街道 民勤街 兰州

内容

民勤街旧称官园,位于东关北部,东至迎恩门内(今广场主席台附近),西至横街子(今静宁中路),南至东关上街、东关下街(今庆阳路东段),北至库沱(今新华巷一带)。因在东关街背后(北面),亦称东关后街。明代,这里有肃王的红花园,明清以来设置官府粮仓,清代设有养济院、普济堂、栖流所等官方福利设施,故名官园。官园从东西方向分,以颜家巷(今金昌北路南段)为界,以西为上官园,以东为下官园。官园按南北方向分,大致有东西走向的两条曲折小街,南面的称官园前街、北面的称官园后街。1958年,以甘肃省民勤县命名为民勤前街、民勤后街。
  清初,官园设有养济院,是为孤贫老人养老送终之所,最多时可接纳107名孤贫老人,每人每天支银8厘,岁支银315两,作正项报销。咸丰后,养济院废弃,所收孤贫老人拨交普济堂供养。普济堂为官方慈善机构。清初,在官园还设立栖流所,为收容难民、流民之所。乾隆时,因经费不足而废。乾隆二十年(1755年),甘肃布政使明德等地方官员、茶商、当商捐银3800两,在栖流所废墟上建成普济堂,用850两购置农田取租,100多两交茶商、当商生息,作为经费,收养亡流及当地无业贫民,名额不限。民国初年废。
  官园地形高低不一,高敞处建粮仓、官方设施,部分为民宅。低洼处虽然宽阔,但易于积水。随着人口的增加,清道光时,这些地方多建民宅,居民稠密。由于官园地处兰州城东关、新关之间,每逢夏秋降雨,两关雨水从南北两路奔涌官园,低洼处的民宅多被泡塌。而且“一时不能消泄,以至为患,且恐渐次漫及廒基”①。也就是说,不能及时排涝,将会浸漫粮仓地基,造成粮仓垮塌,这是天大的事。
  这个隐患,引起聚族而居官园的秦氏家族传人秦勋嘉的焦虑。道光九年(1829年),秦勋嘉向官府建议修建排水渠道,并率先捐资、倡导,官民踊跃捐资,甘肃按察使程矞采先后派皋兰县知县许、李办理排水工程。用块石砌高官园巷口,以备阻挡雨水泻入;拓宽、垫平东关、横街子到官园巷口的街道,在横街子、新关开掘排水暗渠,覆盖石条,集纳两关雨水入渠,导入城壕,雨量大时,可顺势排入黄河。同时,在官园低洼处开凿数处渗水坑,以容纳官园内雨水, “大水坑”就是其中之一。程矞采树立《为新开沟道示谕禁约事》碑,记述开掘排水渠始①道光九年《修理新关水道碑》拓片。
  末,并开列“禁约”:令当地居民随时修治沟渠;沟渠附近不许堆积煤炭、粪堆,以防淤塞;大雨降临时,“尤宜通力合作,引水入渠,不得自顾门前,以邻为壑。”自此以后,官园永无水患。
  秦氏原籍南京,明初迁至兰州。乾隆五十年(1785年),官园居民、国子监太学生秦基贵从北京购置经籍,倡议捐建官园义学,亦名红花义塾,得名于明代红花园,免费教育贫寒子弟。并在义学门前修建铺面一所,每年收取租金作为义学的补修费。
  秦基贵长子秦维岳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编修。嘉庆年间任湖北盐法道。致仕后,倡捐银一千两,创办兰州府五泉书院。著有《听雨山房诗草》等,编纂《皋兰县续志》。在官园建有太史第,聚族而居。次子秦维峻,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科举人,官山西阳城知县、朔州知州,有惠政。五子秦维巖,嘉庆生员,著有《妙莲华馆诗文集》。秦维岳之子秦恩嘉善画山水,善抚琴,著有《琴画琐言》。秦维峻的次子秦勋嘉,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科举人,主讲皋兰书院、河州书院,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任岷州学正,兼文昌、岷阳二书院山长,每天为诸生讲礼仪准则,检点自身,然后讲解经术文章,学风为之一变。著有《音韵正体》《鹤楼琴谱辩讹》。其子秦霖熙,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改官广西恭城县知县,工书善琴,善岐黄之术,尤善治小儿惊风,著有《外感辨证录》《惊风治验录》。居京时,人称“若得小儿惊风安,城南去请秦春帆(秦霖熙字春帆)”。秦氏一族,自乾隆到光绪,人文蔚起,世代簪缨,出为好官,致仕后著书立说,热心地方事务,为官园增色多多。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街巷旧事》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7.2

本书以城关地区老路老街老巷地名为切入点、出发点,通过探寻它的由来、含义、沿革,侧重搜寻这些地名的今世前身,以及人物、事件、社会百相,等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秦勋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