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街巷旧事》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280
颗粒名称: 秦安路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5
页码: 154-158
摘要: 秦安路是一条文化路,既有书院、学校、进士等教育文化,也有三合公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 城市道路 秦安路 兰州

内容

明清以来,称新关街,得名于新关城门。明正统十二年(1446年),都指挥李进增筑承恩门外郭城,并筑东北外郭城门,称广武门,取扩充武备之义。从地理上说,出广武门数里为演武场,俗称东教场,是明代屯军练兵之所。从明代的形势上说,兰州地处西北边陲,设兰州卫,防御黄河以北的鞑靼侵扰,因此,起名广武门是甚为允当的。乾隆三年(1738年),甘肃巡抚元展成在广武门内创建小教场,横130步,纵174步,西部建演武厅,南北建厦房。乾隆十七年(1752年),甘肃巡抚杨应琚重修。这座小教场的创建,与称之为东教场的大教场,东西形成呼应,增加了士兵操练的场所,提升了广武门扩充武备的含义。其旧址在靠近城门的路南,入民国为第一监狱,为今甘肃省林业厅址。
  但是,老百姓却称广武门为“新关城门”,这是因为,广武门比起其他郭城建的晚近之故,兰州人称郭城为“关”,因此称为“新关”,而新关(广武门)至东大城门(来煦门)之间的路段,自明清以来便称新关街。新关城门洞上建楼,砖木结构,驻兵戍守。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七月十三日戌时(晚7时至9时),灯烛不慎,引发大火,新关城门楼化为灰烬。当地市民募捐乡社钱财,重修城门楼,通高5层,城门洞上建楼4层,增建楼房,开12个瞭望孔,增进了安全感。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关街改为广武路,以广武门而得名。1958年,以甘肃省秦安县命名为秦安路。 新关街是自内城陕甘总督署出兰州城最便捷的街道,可省却绕道东关的弯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十二月,户部尚书祁隽藻奉旨会同陕甘总督琦善查办已革职的岷州知州陈昌言揭发总督布彦泰案,经查核,陈昌言所奏为诬告,祁隽藻上奏皇帝降旨遣戍诬告者陈昌言到新疆充当苦差。祁隽藻于二十一日到陕甘总督署答拜琦善等高官后,出来煦门,过兰山书院,出新关广武门,逶迤东去北京。
  新关街中段街北,有一处园林,是明肃王的红花园。入清荒废,雍正二年(1724年),甘肃巡抚卢询捐出养廉银,辟为正业书院。雍正十三年(1735年),甘肃巡抚许容奉旨扩建为省立兰山书院,招考今甘宁青新的贡生和生员入院学习,以备考取举人。兰山书院不仅是教育之地,也曾充当官方接待之所。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二十九日,曾任钦差大臣在广州查禁鸦片而被革职,遣戍新疆伊犁的林则徐,来到兰州,陕甘总督富呢扬阿及省城大小文官,云集来煦门外兰山书院,迎接民族英雄林则徐,而武职官员则于十里外排队,林则徐极力辞谢。富呢扬阿等高官,将林则徐请进兰山书院小坐休息,饮茶,互道寒暄,然后进城。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停科举,废书院。次年,陕甘总督崧蕃改兰山书院为甘肃省立优级师范学堂。宣统三年(1911年)春,陕甘总督长庚改为甘肃两级师范学堂。夏,改为甘肃初级师范学堂。1913年,改为甘肃省立师范学校。1917年,省立师范迁至畅家巷原甘肃陆军学堂(今兰州一中院内),兰州女子师范学校从南府街(今金塔巷西段)迁入。1964年秋,改为兰州市第三中学。倘自兰山书院设立算起,今天的兰州三中校园持续近三百年为讲学之地,这在全省也是少见的。
  兰山书院西侧是马祖庙,始建于明代。正殿奉祀马祖,也就是马神,其尊号为水草马明王,或称灵官马元帅,长有三只眼。有说是天上的天驷星,或殷纣王之子殷郊。悬挂楹联曰: “蕃息仰声灵,功惟隆于冀北;生成同覆载,德自被乎宛西。”由道教正一道火居道人管理庙宇。1913年,在庙里设立甘肃省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16年,改为区立第一高等小学。后来,改为女师附属小学,即今秦安路小学。兰山书院东有一处高台阶四合院,门首悬挂“太史第”竖匾,院内均为两层木楼,有一株高大柏树。这就是两代兰山书院山长张国常及其子张林焱的住宅。张国常为进士,张林焱为翰林院检讨,子承父业,辛勤课读,培养了一大批进士、举人。20世纪80年代,改建为兰州服装大学。
  张山长宅东有昙云寺,明洪武时建。寺东为葛家巷道,朝北拐进,再朝东拐到城墙根。以葛姓聚集地而得名,民国时,内住葛氏传人古玩商葛采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常在大众市场摆摊。此巷雅称昙云巷,因昙云寺而得名。清代,葛家巷道尽头西侧的一所四合院,为毡帽作坊,用羊毛生产各种款式的毡帽。同治战乱时,河州太子寺三甲集水家村难民水应才逃亡兰州,在这家毡帽作坊打工。凭着他的勤快好学,很快掌握了制作毡帽的全部技术。他上过私塾,识字会打算盘,老板让他管过账目。光绪元年(1875年),老板离开兰州去做其他营生,就将制毡帽工具折为工钱盘给水应才,水成为新的老板。他的长子叫水梓,为甘肃文高等学堂学生,收购羊毛时,用铅笔记流水账,老百姓感到很新奇,因为当时通用毛笔蘸墨写字、记账。后来水梓从京师法政学堂毕业,为同盟会成员,辛亥革命时,推动过甘肃承认共和的革命活动,后来任甘肃省立一中校长、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等职。其孙即为央视著名主持人水均益。
  张山长宅西为煤场子,抗战以来,住白俄,以刷墙为生,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北军区(今兰州军区)八一印刷厂入驻。当时,黄胄任西北军区战士读物出版社美术记者和编辑,经常出入八一印刷厂,排版,看清样。后来,八一印刷厂迁到团结新村新厂址,遂变为兰州军区离休干部休养所。 20世纪30年代,随着新关街人口的增加,陕西刘姓商人在新关街小北街西口,开设三合公酱园,着重经营水晶饼、酒和蓼花糖。水晶饼制作精细,将板油丁拌上白糖、玫瑰、黄桂、香油,在缸里腌三个月后,加入核桃仁、橘饼丝、红绿丝,制成馅,然后包在油面团内,用木模子拓出小圆饼,置鏊子烙熟,盖上红粬吉祥图案,晶莹如雪的水晶饼新鲜出炉。一口咬下去,水晶饼外皮犹如白牡丹瓣层层脱落,馅子红绿相间,板油丁如水晶粒粒,晶莹剔透,甜蜜不腻,舌尖生香。当时,烧酒产自徽县、成县,装在酒篓里,由脚户赶着驮骡,跋山涉水,驮运到兰州,住在货栈里待沽。每晨,由品酒师“冯大” (冯伯伯)在货栈逐篓品酒,选出好酒,尽数购买,再转卖给三合公等酱园、酒铺。三合公有技艺高超的勾兑师,每百斤烧酒加20斤木瓜酒,以及适量秘不示人的香料,倒入大瓮封口,贮藏半年左右,拆封出售。此酒醇厚绵长,清冽芳香,不上头。1斤卖8角银圆,尽管比别的酱园贵四五角,仍然供不应求。三合公还用上好糯米、白砂糖、麦芽糖制成蓼花糖,呈小棒槌状,金黄色表皮上粘一层白芝麻,糖心雪白呈蜂窝状。吃起来松脆酥甜,风味别致。
  秦安路是一条文化路,既有书院、学校、进士等教育文化,也有三合公的饮食文化。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街巷旧事》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7.2

本书以城关地区老路老街老巷地名为切入点、出发点,通过探寻它的由来、含义、沿革,侧重搜寻这些地名的今世前身,以及人物、事件、社会百相,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