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街巷旧事》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273
颗粒名称: 西关街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10
页码: 127-136
摘要: 西关是明清兰州城的西郭城,兰州人称郭城为“关”,因它位于内城西部,故名西关。
关键词: 城市街道 西关街 兰州

内容

西关是明清兰州城的西郭城,兰州人称郭城为“关”,因它位于内城西部,故名西关。西关的关城,高大雄伟,城门洞上建四层戍楼,歇山顶,飞檐四翘,第三层建重檐。兰州人称“外郭城门”为“稍门”,故俗称“西稍门”。出西稍门就是袖川,一马平川,直通西固,袖川在兰州城西,故亦称西川。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朱楧在西关西南,仰观俯察阿干河下游形胜,只见“山环三面,有仙人舞袖之形”,遂“作仙林”——金天观①,因此,自明初起即将西川雅化为“袖川”,西稍门由此得官名“袖川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国人的边疆危机意识增强,开发大西北,预作抗日大后方的呼声日高,官方与知识光绪时,从西关街西望袖川门,右下部为孟公祠界推崇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经营大西北的历史功绩,遂改袖川门为宗棠门,以激励国人抗日救亡的忧患意识。1949年8月26日,解放军在沈家岭全歼马步芳主力,挥师从宗棠门进入兰州城,占领中山桥,截断敌军退路,搜索残敌,占领国民党军政要害部门,宣告兰州解放,遂改宗棠门为解放门。1954年拆除城门,在城门外建成解放门广场,东侧栽植杨柳花草灌木,布置为圆形花坛。 明清以来,袖川门东到炭市街北口,称西关街,简称西关,东西走向,呈带状,南北两侧是城墙。西关街地处兰州城的西大门,是往来河湟、洮岷乃至陇南、四川一带的重要关口,至迟到明代,形成一条挣客商钱的商业街,街上多粮行、山货铺、交易客栈、车马店、饭馆。居民以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人为多,汉回杂居,各从其俗,和睦相处。大体来说,街的西段多住回族,东段汉族居多。街西段路北自西稍门起,依次为孟公祠、三眼井、醪糟铺、西关清真大寺大门、牛杂碎泡馍铺、胡家陕西中药铺、数家山货铺、清真面馆、百货商店、杂货铺、解放路小学、西北大药房、交易客栈、锅盔铺、葫芦把、杂货铺、山货铺、理发馆、川货铺、西关十字。路南自西朝东依次为山货铺、鸿发楼、山货铺、车马店、山货铺、四合院、鞋匠铺、晋升店、临夏驻兰办事处、什家大院、静安门北口、中药铺、杂货铺、照相馆、山货铺、饭馆、山货铺、西关十字。 孟公祠为悬山顶的大殿,是为顺治年间三边总督孟乔芳所建的祠堂,乾隆年间配祀甘肃巡抚刘斗、许容。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度为解放路小学的分部。孟公祠东邻的西关清真大寺,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雍正间重修。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大门南开,进大门,北面为“水塘子” (浴池),东面为琉璃瓦影壁。西面开三座门,进门为邦克楼,四层,中国传统楼阁式建筑,通过穿廊连接礼拜大殿。为各地往来的穆斯林做礼拜之所,称之为“客寺”。邦克楼上悬挂道光时悟元子撰书的楹联曰: “高阁一点破春台幻梦;真经几句叫回苦海迷人。”庭院里老槐古柏高耸云天,绿荫匝地,多有鹰巢,鹞鹰呼啸盘旋,生态环境甚佳。 寺南临街为铺面,尽管进深甚窄,却将槐柏粗大树干包将起来,主干从屋顶伸出,形成“屋包树”景观,显示了穆斯林爱护树木,尊重自然的观念。西侧的铺面,砖额“三眼井”,系嘉庆年间兰州书法家音得正所书。浅浅的铺子,有一口直径很大、水量丰沛的甜水井,上盖石板,凿为三个井眼,三架辘轳,三个水桶,三个回民摇辘轳打水,水桶七上八下,但纹丝不乱,打上来的井水,倒在铺面外的四五个大石槽中,供来来往往的骡马毛驴饮水。三人配合默契,互不干扰,从此形成一句兰州方言歇后语: “三眼井的家什——各打各。”意为各干各的,互不影响。由于西稍门是驮骡、马车、驮驴出入的关口,脚户、车户都要打尖,都要用三眼井的水饮牲口,店家不管牲口大小、每匹牲口饮多少,每匹只收三枚麻钱。兰州方言将一枚麻钱称为“一大”,实际上是“一枚大制钱”的简称而已,于是又形成另一句歇后语: “三眼井的牲口——触哒是三大,不触哒也是三大。”“触哒”就是牲口伸嘴饮水的动作。意为不顾实际情况,用同样的手法看问题,约略有点“一刀切”的意味在。 三眼井东邻为更小更窄的一间铺面,则是醪糟铺,高高的炉灶上搭一个小小的铜瓢,一位中年回民,一手拉风匣,啪嗒、啪嗒响,火舌上窜,一手在醪糟中,添加牛奶、藕粉、桂花、葛仙翁米、葡萄干、蕨麻等,还要打一枚鸡蛋花,大致八样,人称“八宝醪糟”,并用勺子轻轻搅动,略带酒味的香甜味道四溢。煮熟后,倒入碗里,配上调羹,送顾客享用。由于八宝醪糟所用辅料多,质量优,每碗竟然卖到1元,这在20世纪50年代是相当贵了,但是食客仍然络绎不绝。 清真寺东侧是牛杂碎泡馍铺,两间门脸,一大半案板摆满牛肚、牛肝、牛肠、牛蹄筋、口条、牛头肉,上面点缀几茎绿油油的芹菜、两三枚红艳艳的灯笼辣椒,平添几分生气;一小半案板上码着几摞锅盔。墩子锅里的牛杂碎汤扑腾扑腾鼎沸,热气裹挟着香味充溢铺内外。一位回民嫲嫲操着牛耳尖刀,把各色牛杂碎切上几片,放在大海碗里,用铁勺舀滚汤,反复涮烫,烫热了,舀满滚汤,撒一撮芫荽末、蒜苗末,食客泡上锅盔,大快朵颐,营养丰富,花钱不多,一天不饿。食客多为去白云观黄河沿一带瓜果蔬菜批发市场的小担贩。1957年,中国苏联联合拍摄大型彩色纪录片《阿拉木图——兰州》,拍摄西关街景时,将这位回族嬷嬷切牛杂碎、勺汤的场面拍入电影,使中外观众一睹兰州小吃的神韵。 再东为火祖庙,亦称火神庙,呈长条状,盖因东西窄,仅容三楹殿堂所致。坐北朝南,依次为山门、大殿、后殿,则已逼近城墙了,东西两侧是厢房。大殿奉祀火祖祝融,悬挂嘉庆年间金县周麟撰书楹联曰:“帝德炎炎,共仰文明悬法象;神功赫赫,群钦利济溥仁恩。”乾隆时临洮诗人吴镇书联曰:“钻燧木先春,食德饮和,且自披星朝赤帝;观灯天不夜,衢歌巷舞,何妨举日待黄人。”后殿为娘娘殿,却不是火祖的娘娘,而是祀奉城隍娘娘的陪殿,乾隆时王尊上撰书楹联曰: “天知地知尔知我知,何谓无知;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此庙虽小,却祀奉风马牛不相及的火祖爷与城隍娘娘,其神祇布局的文化意涵殊不可解。 火祖庙正南小巷尽头为静安门,这是兰州城西南郭城城门,出城门可到下沟、上沟。火祖庙山门前是火祖楼,高三层,飞檐翘角:下层为过街楼,开四个口,东西口通往西关街,南口通静安门,北口通火祖庙;中层南向为三官殿,北向为真武楼;上层北向为观音阁,南向为魁星阁。魁星阁楹联曰: “鳌背腾辉,万丈文光连九曲;龙山毓秀,一支彩笔映三台。”观音阁楹联由兰州书画家李友桃于光绪四年(1878年)撰书: “慧日高悬九州万国;慈云普照三界十方。”三官殿楹联曰:“观于天察于地鉴于水衡,共祝三元灵爽;旋乎乾转乎坤奠乎坎位,咸歌万载生成。” 火祖庙是道教正一派庙宇,庙虽小而香火旺盛,街上商铺鳞次栉比,且多粮食、木制农具等易燃货物,商家能不四时八节虔诚上香,奉上香火钱,祈求火神爷保佑?尽管常年祭祀,但仍有烛火不慎,引发火灾的事件。早在嘉庆二十年(1815年)冬十月二十,静安门火药局曾失火引起爆炸,炸毁城堞、房屋,死者达数十人。咸丰七年(1857年)夏五月,西关街又失火,火势蔓延,烧毁商铺200多间。有堪舆家说,火神庙朝南直对静安门,冲犯了火神爷所致。他建议封闭静安门,以安火神爷之心,获得官绅同意,遂将静安门封闭起来,老百姓遂称“死住城门”, “死住”是兰州方言,意为封死,严密封闭。上下沟居民,只好绕道东面的安定门,西面的袖川门,进入西关街。尽管不方便,老百姓却无怨言,西关街再未发生过火灾。这是因为经上几次大火灾后,商家、居民的防火意识提高了的缘故。抗战时,日本飞机轰炸兰州,为了就近疏散人口,方便西关一带居民朝龙尾山跑防空,当局将死住城门打开了。 民国时,火神庙的主持名叫王佐,识字能文,与商家、绅士颇能相得。新中国成立以后,改为解放路小学。王佐不能靠香火钱谋生了,遂告别火神爷,去第一新村妇幼保健院当了挂号员。 小学东邻西北大药房,三间铺面,进深特浅,摆一溜玻璃柜台,陈列的无非是头痛粉、早发夕安、婴儿安、麻黄素、红药水等常用西药。 是邢祖麟(20世纪80年代兰州医学院院长,呼吸科权威)之父所开。 再东是一家货栈,大车门,院子宽敞,东西北三面均为两层木楼,楼上有栏杆走廊贯通三面,为客商住处。院内常常集聚驮骡,卸下驮架,驮筐内装的是柿饼、柿子皮、核桃、盐渍螃蟹等土特产。卸下重负的骡子打着响鼻,摇头摆尾,驱赶蚊蝇。调皮的小孩从驮筐中掏出几片柿子皮,扯出几条螃蟹腿腿,边嚼边玩。货主与货栈商家通过牙子,在袖筒里捏指头谈生意,无暇顾此,小孩们解馋成为常态。再东为葫芦把,是条短短的小巷,巷北是萃英门,进入萃英门内就是甘肃举院,举院西部窄,东部宽,约略似葫芦,这条小巷就像葫芦的把柄,故称“葫芦把”。 葫芦把朝东是菜铺子、山货铺、川货铺、理发馆、杂货铺,再东就到西关十字了。朝西拐就是兰州鼎鼎大名的泰元涌商号,这是陕西郃阳人、兰州商会会长谢厚斋的产业。1936年,兰州杂货商有70多家,一般字号资本只有两三千银圆,而泰元涌则高达5万银圆,为杂货商的龙头老大。泰元涌是入口商,每年从东南诸省进货达数百担(一担等于一百斤),其大宗货物为布匹、洋糖、纸、香烟、棉花、洋蜡、日光皂等。 凭借着雄厚的经济实力,每年元宵节,泰元涌都要支出200银圆,施放烟花爆竹,吸引市民观看,扩大商号影响力。还要迎来各路社火队,做精彩表演,赏钱很多。这是表层的缘由,深层的缘由是,某年元宵节一红脸壮汉提一副猪下水,从西关火神庙出来,闯入泰元涌家,不久发生火灾。东家认为火神爷眷顾了他,遂从来年起,岁岁元宵节施放烟花,用以酬谢火神。 1960年拓建中山路安定门至中山桥段,路宽44米,遂将两侧泰元涌的字号和民宅拆除,不久发生大饥饿,工程下马。1963年,在泰元涌旧址摆几间活动小木房,设立3、4、9路公共汽车调度站。1987年拓建成公交枢纽站,南北宽50米,东西长170米,面积8500平方米,呈横港式分布,为4路、9路等8条公共车线路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到2014年增至近30条线路。是年8月15日,将枢纽站整体西移数百米,开建地铁西关站。 总之,西关街是山货铺集中之地,产自阿干镇南山林区以及洮岷林区的山货,还有阿干镇所烧黑色粗瓷器,由健骡驮运,马车拉运,顺阿干河而下,进西稍门,就近供应山货铺。而阿拉善右旗雅布赖的盐、北山的蓬灰,则由骆驼队驮运南下,过铁桥,取道桥门,转入西关,为山货铺供货。这种具有天然的地利之便的商街,据《兰州之工商业与金融》一书记载,1935年就有德盛福、三顺源、义盛永、复兴成、文聚成、德盛昌、万盛泰、涌义和、义兴成9家山货铺,德盛福资本最多,有1000银圆,其余各家只有500银圆。山货有扁担、鞭杆、扫帚、木锨、木杈、麻绳、木棍、柳条筐篮、栲栳、簸箕、筛子、木炭,以及缸、盆、黑粗瓷碗,还有蓬灰、盐等,不一而足。 西关街多粮行, 1935年有义和店、天福店等13家,资本大多为500银圆,只有义和店独占鳌头,有1000银圆。因此称之为“西粮行”。之所以成为西粮行,这是因为:一是位于兰州城西部;二是主要出售“西河粮”。所谓西河粮,指的是产自青海西宁湟水流域的粮食,装载羊皮筏子、牛皮筏子,自湟水入黄河,停泊在雷坛河入黄河码头,再由马车转运至西关街。还销售临洮、洮沙一带的粮食。粮食无外乎小麦、豌豆、蚕豆、扁豆、蔚麦、燕麦、荞麦、黄豆、花豆、绿豆、谷子、糜子、青稞、麻籽、菜籽等五谷杂粮。 西关街的商号生意兴隆,常举办社火等公益活动。1956年前后的正月十五之夜,西关街的河州商家出资组织了一次河州社火大巡游,这种社火迥异于兰州社火,引得西关街观众爆满,人头攒动,有人连呼:“河州的‘大姑娘’来了!”所谓“大姑娘”者,清一色的俊秀河州小伙,人高马大。男扮女装,一律带着黑墨眼镜,发髻高高,簪满首饰,闪闪发光,黑油油的大粗辫子拖过腰际,穿着大红大绿的上衣裙子,一手摇折扇,一手甩着红手帕,踏着锣鼓点子,摇曳而行。其后是执事,均戴黑呢礼帽,蚂蚱腿黑墨眼镜,挂着长长的髯口,穿长袍,外套翻毛羊皮马褂,手持鹅毛扇,扭秧歌。 1958年“大跃进”放卫星,从解放门开进一条拖车长龙,大约有上百辆拖车,装满高高的麻袋,内装原粮,插着五彩小旗,车厢上贴着红红绿绿的标语,由一辆挂着红绸绣球的汽车牵引,迟缓地蠕动,动动停停。车身在西关街,车头已开进中华路,带红袖套的工作人员,挥动小旗,吹着哨子,跑前窜后,向前方传递信息。这是交通系统放卫星的成果,车队缓缓挪动,向甘肃省人民委员会报喜。 1958年,敢想敢干,在地名工作中,向上海看齐,上海地名多为全国各大中城市名称,兰州地名改为甘肃各地县名称,遂使兰州地名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一夜之间荡然无存,于是西关街改为临夏路,西关街的历史文化信息及指位功能不复存在,但是临夏路颇能抓住此街临夏籍回汉居民多的特色,也算是这轮改地名工作中的特例。

附注

①朱楧:《修建金天观记铭》,载《(康熙)重订兰州志》卷四《艺文》。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街巷旧事》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7.2

本书以城关地区老路老街老巷地名为切入点、出发点,通过探寻它的由来、含义、沿革,侧重搜寻这些地名的今世前身,以及人物、事件、社会百相,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