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街巷旧事》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255
颗粒名称: 东关街
分类号: U412.37
页数: 13
页码: 066-078
摘要: 东关是兰州城的东出口,因东关而得名的东关街是一条古老的街道,街道多车马店,兰州民谣有云:“先有武始店,后有皋兰县。”可见武始店至迟在乾隆年已存在,因为乾隆三年(1738年),清廷废临洮府,置兰州府,改兰州为皋兰县,至今已有277年的历史。武始店仅仅是东关街上众多车马店中的一个店。明清以来,东关街凭借兰州城东大门的优越区位优势,形成繁华之区。以段家台、颜家巷(今金昌路广场西口段)为界分为上东关与下东……
关键词: 城市街道 东关街 兰州

内容

东关是兰州城的东出口,因东关而得名的东关街是一条古老的街道,街道多车马店,兰州民谣有云:“先有武始店,后有皋兰县。”可见武始店至迟在乾隆年已存在,因为乾隆三年(1738年),清廷废临洮府,置兰州府,改兰州为皋兰县,至今已有277年的历史。武始店仅仅是东关街上众多车马店中的一个店。明清以来,东关街凭借兰州城东大门的优越区位优势,形成繁华之区。以段家台、颜家巷(今金昌路广场西口段)为界分为上东关与下东关。抗战中,日本飞机轰炸兰州城,东关街就是重点轰炸的街道之一,因此被炸得遍体鳞伤。然而兰州军民并未屈服,他们在废墟上拓宽马路,在上东关修建商店、民居,陆续建起步云山房、裕生隆百货商店、宝丰商店、开明商店、锦星发行所、协成永商店、协泰福商店、裕庆昌百货商店、西兰时货商店、林茂源商店等10家百货商店,全盛丰食品店、西北食品店、德兴祥食品店、中国酱园支店、德生侯酱园、永德泰、大西北食品店等7家食品店和酱园,华中书店、教育书店、文化书社、开明书店兰州分销处、西安翊华书局分发行所等5家书店,同济大药房、祥瑞魁大药房、中美大药房、惠东大药房、科发大药房等5家西药房,并在下东关开设振兴铁工厂、工合机器合作社。 这些沿街店铺和小工厂,多建两层木楼,立面砖砌。平房铺面,当局命令必须砖砌立面,貌似两层,一时间新拓街道两侧整齐划一,繁荣热闹。到1942年,一些谄媚上司的马屁精官员,为了讨好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便将东关街改名为一民路,“一民”盖朱绍良之表字。朱绍良还算明智清醒,未曾批准,又不好拂了部下一番好意,便将“一”改为“益”,东关街遂以益民路而传世。
   1949年兰州解放后,将益民路改为和平路,经过二次世界大战的各国人民,期望世界和平,遂将东稍门改为和平门,连通和平门的东关街连带改为和平路。1958年,改名为庆阳路,以甘肃省庆阳县而得名。“文革”中,一度改名为红卫兵路。2000年,将中山路胜利饭店至南关十字段纳入庆阳路,至此,从安定门胜利饭店到广场东口,昔日的兰州城南关街与东关街,统称为庆阳路。
   上东关西口接连南关十字,路北朝东为邮局,砖混结构两层,木地板,1980年以来出售杂志。邮局东邻安泰堂中药铺,上悬“安泰堂”木匾,为唐琏所书。道光时,富平李敦任皋兰县知县,结识云游道人,在其指导下,李敦按中医药理论,修改健身药方。道光九年(1829年),安泰堂创办,从李敦处索来药方,配制出售,由65味中草药配制而成,定名参茸固本还少丹,简称还少丹,强身健脑,补血养肾,益气延年,为官员、文人、艺人所喜爱。科举考试之际,应试者争购。1953年,甘肃省在制定固有成方,统一配方时,将还少丹收录于优良古方中。1956年,由兰州制药厂成批生产,畅销西北、上海、北京、天津。1956年,行销港、澳、新、马等。陇上名医柯与参曾在安泰堂当坐堂医生,可见安泰堂的实力。 安泰堂东为甘肃省出版局,已到曹家巷南口了。这里曾经入驻甘肃省文化厅。2000年,建为西北书城大厦,一到六层出售图书、音像资料,七楼以上为甘肃省出版局、甘肃文化出版社等办公处所。曹家巷南口以东,有兰州军区军人摄影图片社、上海迁兰许复兴小吃店和悦宾楼京菜馆。
   许复兴小吃店经营面食,率先将生煎包子和阳春面引进兰州。兰州人爱吃包子,会做包子,除蒸包子之外,也有在鏊子中烙制的水晶包子,似象棋陀螺,两面烙,黄灿灿,脆生生。但是,同样是烙制的生煎包子,许复兴小吃店却是一面烙,底部黄灿灿,保持包子的外形褶皱,别有一番风味,上海称为生煎馒头,吴语馒头即是北方的包子,为适应兰州市场,遂改名为生煎包子。而阳春面则是素面。悦宾楼京菜馆是两层木楼,1957年元旦开业,率先安装店名霓虹灯,率先安装自来水。烹饪名师周世昌、于懋序等烹调的胡辣海参、醋熘鳜鱼、糟溜鱼片等,色香味俱佳,令兰州人大快朵颐。北京烤鸭也首次亮相兰州,吸引不少食客。由柳洪吉蒸制的银丝卷,外表如花卷,一撕则变为一缕缕银白色面线,入口甜、糯,甚为可口。悦宾楼东邻东城壕南口,原称交通巷,有一家清真酥饼子铺。20世纪30年代,有一位青年回族学徒,一边揉面烙饼,一边看书学习,一边在面粉中写字,类似青年面包师高尔基的自学情景。他就是后来驰名全国的谜家马啸天。再往东过几家豪宅,就到横街子南口了。
   东关街1956年尚称和平路,其西口路南,是年初尚为兰州市百货公司第三门市部,到六七月,经修缮一新后,由上海迁兰的信大祥绸缎庄入驻,商店里不设柜台,乌木壁橱里,插立成板的布料、毛料,店堂里摆着十来个长方形乌木雕花桌,陈列各色绫罗绸缎、毛料、布料,任顾客挑选,店员说着上海普通话,热情地为顾客解答问题,麻利地量裁面料,包装捆扎,一口报账清。信大祥东邻上海迁兰王荣康西服店,由上海高级裁缝为顾客量身裁剪缝制传统和上海流行的新潮服装。这种开放型、亲民型、服务型的经营方式,为兰州商贸业注入新理念。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要员出国前都要在王荣康西服店定做西服,生意十分兴隆,有些老人为给孩子定做结婚服装,常穿着军大衣,大冬天从凌晨两点钟开始排队等候,一直等到早晨8点多钟发号为止。那时常接到由市外办批的定做西服的批条,然后由公司开介绍信,店里再统一发号制作。1985年以后,市场的开放使得服装市场品牌云集,人们买衣服选择的空间大了,王荣康西服也没有了往日的光环。 信大祥东邻甘肃省进出口公司收购门市部,专门收购古玩、名人字画、瓷器、地毯,以备出口换取宝贵的外汇,支援国家建设。店内挂满张大千所绘仕女、山水,三蓝古地毯、古绣品,摆着瓷瓶、青花瓷碗、铜佛、清代进士书画扇面、端砚、歙砚、洮砚、李文斋雕刻葫芦等,琳琅满目。这多为世家子弟的藏品,为维持生活,出让给公司,获得十来元,几十元,最多百十元,用来养家糊口。不像当今,一副名头不大的晚清民国书画,动辄卖几十上百万元。因为当时物价低,人们向往新文化,认为古董是封建士大夫的嗜好,不屑过问。再东为兰州浴池、野味商店、十来间贯通一体的百货商店,就已是宣家巷北口了。
   上东关有明代的石桥、寺庙、明清宅院,下东关有明清祠堂、清代军事设施。上东关白衣寺西为官园南口,此地明代有石桥。明代,阿干河水甚为丰沛,通过溥惠渠引水,流经上沟、官驿背后、颜家沟、小沟头,最远可以流到上东关街北,灌溉明肃王红花园,即今官园,渠水汇合处,修筑一座石拱桥,供行人踏石桥而过。到清乾隆时,阿干河水量变小,渠水到不了上东关街,桥梁坍塌,仅存桥基。嘉庆年间,兰州绅士改建为文昌楼,人称石桥楼。
   石桥东为白衣寺,明代前期,由肃王出资所建,经明清多次修葺,最终成为一所以佛为主,以道为辅的寺院,所奉祀佛道神衹,多为求子嗣,祛除儿童常见病的神衹。寺院一院两进,主要建筑有十三级多子塔,白衣送子观音殿,送子、催生、子孙三慈母宫,眼光、痘疹、疮癣三慈母宫等。明代,为明肃王后妃礼拜白衣送子观音菩萨,求子、祛病之所。时过境迁,到清代白衣寺成为民间妇女礼佛崇道之区,依然焚香、叩头、发愿、还愿,搭香火钱,不生育的为的是求得一男半女,小儿患天花、眼病、皮肤病时,为的是祛病。住持是尼姑,且多残障尼姑,她们收香火钱、房租,或唱鼓儿词化缘,加上愿主舍施为生。清代至民初,设过私塾。
   1942年,王仲英在寺内创办私立兰山中学, “兰山中学”四字用颜体镌刻在四块大木匾上,悬挂在多子塔上,野鸽子在匾后筑巢,飞出飞进,咕咕低吟,一派和平、祥和的气象。新中国成立以后并入兰州一中。白衣寺成为什家院子,居民随着儿女长大成人,为应付分室居住的需求,不得不乱盖乱建,私自扩大居住空间,使院落拥挤不堪。1958年“大炼钢铁”时,到处搜寻铁制品,以充当原料,居委会动员当地青年,搭梯子采摘多子塔檐上悬挂的铁铃铛,不意梯子滑落,梯上的青年当即坠地身亡,吓得居委会的大妈们顿时取消摘铃行动,那个青年用自己的青春生命保全了这座宝塔。1 984年,兰州市博物馆入驻。
   白衣寺东为接引寺,坐北朝南,明永乐年间利用本山木建成,所谓本山木就是产自兰州南山林区的木料。进山门,有前殿、中殿、后殿各五间,东西为配殿、厢房。中殿匾额为“大雄宝殿”,楹联曰: “象教辟西方,灯传永证辟支果;鸿慈遍南国,航渡还参最上乘。”供奉一尊永乐年间青铜铸造的接引佛,能够铸造上万斤的铜佛,说明明初兰州的铸造技术之高超。寺院有房55间,1940年门牌下东关101号,盐务局一度借住几间僧舍。抗战时,日本飞机轰炸兰州,先是唐代普照寺被炸为平地,其后接引寺前殿被炸毁,僧人为护法保佛起见,不知用什么方法将接引铜佛藏匿在寺内水井中,以避日本轰炸。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驻扎接引寺,1953年,西藏达赖喇嘛、班禅拟从新辟青藏公路取道兰州赴北京开会,甘肃省、兰州市两级政府重修五泉山,拟将铜接引佛移奉于五泉山,以备两位活佛礼佛。兰州市宗教事务处负责调集工人,用一辆嘎斯吊车,在驻寺战士的协助下,将铜接引佛吊到地面,用氧气切割机将佛像裁为三截,以便运输。施工中,铜佛腹内流出许多手掌大小的小铜佛,看热闹的小孩顺手拿走几尊,最后由挎着驳壳枪的和平路派出所马所长逐家索回。三截铜佛运到五泉山,将小铜佛悉数置入腹内,内支钢架,焊接一体,再奉安在浚源寺金刚殿内。届时,两位活佛先后在这里礼佛,为僧众摸顶。
   接引寺东为药王庙,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重修。祀奉药王孙思邈,庙内收藏明清名人所画纱灯甚多,元宵节期间,悬挂起来,点燃蜡烛,供民众欣赏。有房56间,1940年门牌下东关96号,入驻东关小学。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兰州市第一区一街政府所在地。
   药王庙以东为庞姓宅院,坐北朝南,呈带状,一院两进,用屏风门隔断,均为出檐房屋。新中国成立以后,庞宅建为兰州印刷厂。庞宅东侧为几所四合院及烟坊。1942年,在一家四合院建立益民路邮政支局。1960年,几所四合院与烟坊改建为邮政电信综合大楼,兰州市邮政局一度入驻,1997年改建为兰州电信枢纽大厦,位于广场西口金昌路西。
   白衣寺对面路南为明代兵部尚书彭泽故居,一进两院,砖雕、木雕简约流畅,颇具兰州特色。1936年,西安绥靖公署驻甘办事处入驻,主任邓宝珊将军住院内。新中国成立以后为和平路派出所、庆阳路派出所,门牌庆阳路85号。1995年2月23日,因拓建庆阳路而拆除,真是可惜。 彭泽故居东邻为西北史地学者慕少堂住宅,坐南朝北,紧靠城墙。慕少堂为清光绪举人、同盟会员,积极策动过甘肃省脱离清廷,承认共和的革命活动。清光绪时,定居此院,一住就是50多年。他在书房求是斋读书研究,撰写了煌煌大作——《甘宁青史略》,为研究西北历史,了解西北历史的必读之书。同时,他在求是斋内,编辑《拓报》,印刷发行。1941年8月31日,78架日本飞机空袭兰州,其中10架轰炸机投弹60余枚,炸毁房屋400多间,死伤80多人。东关街受到重创,慕宅中弹,房屋大部被炸成瓦砾堆,大部图书典籍、手稿及珍贵抄本被炸为灰烬,院内弥漫硫黄毒气,慕少堂人老腿软,未曾出城疏散,却幸免于难,但硫黄毒气却将他的胡须熏染成焦黄色。慕少堂的亲友门人或登门或打电报、写信,频频慰问,他甚为感念,遂作七律八首,“赋此代函,并以纪实”。其一云: “火龙飞下午初晴,弹雨东来过敝庐。佛国惨遭无量劫,秦灰犹检未烧书。乾坤鼓铸新机械,函电驰传旧里闾。
  万事到头皆是梦,茂陵惊起病相如。”首联写敌机在雨后初晴的下午,自东向西,低空俯冲,投弹扫射东关街慕宅一带。颈联写去年唐代普照寺被炸毁,惨遭无量劫难,如今求是斋被炸,有如秦始皇焚书坑儒,诗人痛心地在瓦砾灰堆中搜寻断简残篇。腹联写世界上制造新机械,亲朋故旧频密来信来电温语问候。尾联自比为汉代文豪司马相如,感到有所灰心。其二云:“隔墙驼场更堪怜,霹雳一声骡上天。何况贫家小茅屋,古来沧桑变桑田。《心经》枉诵白鹦鹉,血泪悲啼红杜鹃。造物多情留我在,容身喜剩两三椽。”①首联颈联写慕宅城墙外畅家巷的郭姓驼场被炸
  毁,12头驮骡被炸得腿飞肠翻,一片狼藉,令人甚为怜悯,更何况炸毁穷人的房子,如此巨变,情何以堪,流露出诗人悲天悯人的民本思想。腹联写诗人默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想自我化解郁闷,但未曾化解,一腔悲愤有如啼血的杜鹃。尾联感念上苍眷顾,大难不死,还剩有两三间聊可栖身的破房屋。诗人终于自我得到化解。自古以来,诗人多以马、驴入诗,而骡子却极少入诗,慕少堂以骡子入诗,既为纪实,也是创新。
   再东过九个四合院为清光绪进士彭立栻住宅,其子彭焌志,字少甫,能写工楷,甘肃学院法律系毕业,在甘肃司法界工作,官至特种刑庭首席检察官。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彭宅路对面邮政局门口,代人写信为生。他坐在小板凳上,以四方凳为书桌,摆着砚台、墨锭、小楷笔、信纸、信封、汇款单、包裹单,并代售邮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识字的人很少,各邮局门口多有写信摊,为人代写家信、填写汇款单、包裹单,在包裹布上写收取人寄出人姓名、地址,甚或代写状子(诉讼文书)、自传(找工作者的简历及亲属、社会关系)。同时,还为甘肃省图书馆缮写兰州历史文献善本书的副本,书后落款“彭少甫某年某月恭录”,大概缮写一页挣两角钱吧。
   再东过两个四合院、中药铺、百货商店,即今广场西口,有明初形成的段姓聚落——段家台。其始迁祖是山西曲沃人段鸣鹤,他是明肃王锦衣卫力士,明初随扈明肃王来到兰州,在这里建宅,聚族而居,人称段家台,并建段氏家祠,坐南朝北,背靠城墙。明景泰间,段氏传人段坚在这里聚徒讲学,培养了一批人才,后人以段坚的号,命名为容思书院,是为甘宁青三省见于史籍最早的书院。明嘉靖间,南阳进士朱徵为其老师南阳知府段坚建成一座牌坊,上题“理学名臣”,以报答段坚对他的提携之恩。段氏祠堂正堂,悬挂几副楹联,其中吴可读撰书楹联曰: “绍孔氏宗传,闲道距邪,韩士而远犹有表;崇明儒正学,致知践实,薛公而后孰为徒。”十五代孙、光绪举人段维翰撰书楹联曰:“理学衍家传,尊祖敬宗,型仁礼让;名臣绵世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1940年前后,为疏散东关居民,以避日本飞机轰炸,由省政府拨款,将段氏祠堂与牌坊移建在东稍门外(今纸中城邦左近),予以保护先贤遗迹,祠堂原址辟路,掘开城墙,辟为东南门,通向畅家巷。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南门为1路公共汽车的车站,一直持续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拓建东方红广场。段家台北面为颜家巷,以颜姓居民而得名,地址在今金昌路广场西口段,是进入官园的通道。
   自颜家巷到东稍门是下东关,是东南一带官员、军旅、商贾进入兰州城的第一条街道,清代在这里建有四处祠堂,以表彰祭祀在西北用兵而阵亡的将士,之所以在这里密集建祠,大约与将士首先从下东关进入兰州,进而在西北各地作战有关。
   嘉庆七年(1802年),建昭忠祠,约略位于今广场西口南侧。正堂悬挂陕甘总督惠龄撰书楹联曰: “敌忾战功多,永靖烽烟,壮士伸怀裹马革;酬庸恩泽溥,新颁俎豆,忠魂挈伴返龙沙。”入民国,门牌下东关11号,有房71间,内设济良所。
   光绪六年(1880年),护理陕甘总督杨昌浚建甘肃全省忠义祠,约略位于今国芳百货大厦左近。
   光绪八年(1882年),建刘果敏祠,约略位于广场西口北侧。前庭悬挂汪廷栋撰书楹联曰:“大将出儒生,佐元老,平定东南,廓清西北;圣朝崇祀事,报功臣,馨香百世,俎豆千秋。”正堂魏光焘题额曰:“河声岳色”。陕甘总督谭钟麟撰书楹联曰: “枌社一书生,二十年戎马驰驱,战绩留关山浙水;丛祠半天下,数千里骖鸾来去,灵旗飏陇月秦云。”祀奉湖南宁乡刘典。此人以廪生入幕湘军,转战江浙皖闽,进军关陇,以帮办甘肃新疆军务的名义,坐镇兰州,官至通政使,使左宗棠可以放心地驻扎肃州,用兵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收复新疆。刘典则因积劳成疾而病卒,因此,朝廷令建祠堂,谥号“果敏”。
   光绪九年(1883年),陕甘总督谭钟麟奉诏,在下东关建刘忠壮公祠,位置约略在今东方红广场旗杆处,祀奉湘军刘松山。大门、戏楼、前庭、正殿一字排开,东西为厢房、走廊。前庭悬候补知府王镇墉撰书“元老壮犹”匾额。楹联由兰州道陶模撰书曰: “力维畿疆,借箸频烦天下计;恨遗灵武,止戈还赖将门才。”刘松山,湖南湘乡人,官至广东陆军提督,随从左宗棠入甘,在宁夏金积堡受降时,中弹而亡,朝廷谥号“忠壮”。入民国,祠堂内设湖南会馆。
   1927年,兰州市政筹备处奉省政府令,利用刘忠壮公祠的走廊、房舍,改建为第三济贫工厂。购置新式足踏纺织机、旧式手摇纺织车、编物针、栽绒机。收容贫民300多人,经过简单培训,用羊毛、驼毛,纺毛线,编衣物,织褐子,也制肥皂。大工每日给铜币40枚,小工30枚,即能维持生活。 光绪元年(1875年),兰州制造局已能生产枪炮,制造炮弹子弹的火药则从海外进口,陕甘总督左宗棠为节钱省力,自给自足,以免受制于外人,遂令帮办甘肃新疆军务刘典建造火药局,自己生产火药,选址东稍门内东北角。左宗棠预作不测准备,将火药局的西面围墙建筑得非常坚厚,而将靠近城墙的东围墙筑得很薄。入民国,意大利军事专家参观后,认为极合理。因为,为了照料方便,火药局不能不建在靠近城市的地方。倘若将其铜墙铁壁包围起来,一有不慎,引起爆炸想必更厉害。这个火药局西边是闹市,墙壁必然要厚,东面是郊外,墙壁要薄,这样,万一爆炸,其威力尽量往郊外释放,减少闹市所受破坏。左宗棠深谋远虑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东稍门 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6年),都指挥李进增筑承恩门(东内城门,清代改为来煦门,位于今张掖路东城壕北口稍东)外郭,自东到北共长99丈多,开辟迎恩门等9个城门。其中的迎恩门就是东关的出口,位于今广场东口。迎恩门朝向明清时期的都城北京,迎纳浩荡的皇恩,皇帝的恩旨快马传来兰州,早在城外恭候的地方官员,跪迎恩旨,故名迎恩门。百姓则称为东稍门, “东”指方位,“稍门”则指外郭城门,少了皇权思想,纯然显现的是地名的指向性,百1937年时迎恩门(俗称东稍门)

附注

①冷厂编辑:《河声集选》,第11页。

知识出处

街巷旧事

《街巷旧事》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7.2

本书以城关地区老路老街老巷地名为切入点、出发点,通过探寻它的由来、含义、沿革,侧重搜寻这些地名的今世前身,以及人物、事件、社会百相,等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