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佩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战功赫赫的红军骑兵三团将士名录》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149
颗粒名称: 赫佩怀
分类号: E297.2
页数: 8
页码: 128-135
摘要: 赫佩怀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持事实求是,处处从实际出发,敢讲真话,一切以党和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对党忠心耿耿,对人民无限热爱。对工作兢兢业业、全心全意、恪尽职守。他一贯坚持党的原则,立场坚定。遵守党的纪律,公道正派。他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民主、平易近人,赢得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赫佩怀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情操,优良作风和优秀品德,理应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关键词: 骑兵团 将士 人物

内容

赫佩怀,又名郝占兴,男,原籍甘肃省宁县观音村人。幼年给财主放羊、扛长工。
  1930年4月,20岁的他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壮丁,到宁县红铺里保甲团当兵。他饱受国民党反动派、地主恶霸的欺压及残酷剥削,对万恶的旧社会深恶痛绝。在中国共产党陕西党组织及姐夫的哥哥杨保唐等人的启发指引下,他萌生了投奔共产党的念头,明白了共产党才是穷苦大众的救星。只有参加共产党,起来和国民党反动派、地主恶霸作斗争,穷苦大众才有出头之日。他冒着杀头的危险,秘密串连了二十几个保甲团里可靠的士兵,大家都认为共产党红军游击队是穷苦大众的队伍,纷纷表示愿意跟随他参加。
  1932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正式建立。4月条件成熟,他带着24名士兵携枪22支,投奔了刘志丹领导的红军游击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便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1932年12月,陕甘红军游击队在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镇转角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6军,他在红26军2团1连任班长。
  1933年5月,杜衡错误地率领红26军强行南下三原失败,仅少数余部在刘志丹、王世泰等的领导下突围。由于部队被打散,6月,他艰难辗转至渭北又加入了当地渭北游击队当战士。7月24日,根据陕西省委的决定,将渭北、富平游击队改编为四团,黄子祥任团长,杨森任政委,李天赦任参谋长,下辖三个连,共120人。他被编到到红四团二连任副班长。
  1933年1 1月8日,红26军42师在莲花寺正式成立。王泰吉任总指挥,高岗任政委,刘志丹任参谋长。下辖红三团,红四团,政治部,供给处,警卫连,共300余人。红三团团长王世泰,政委李映南,下辖三个连,共200余人。红四团团长黄子祥,政委杨森,下辖两个连,共100余人。杨森兼任师党委书记。他被编到红四团二连任班长。
  1934年3月29日,红42师袭击了国民党庆阳第四区驻地高桥,俘敌区长以下30余人,缴枪30余支。此后,又对元城发起了攻击,一举攻占元城街道,消灭民团一个连,毙俘敌100余人,缴枪100余支,和部分军用物资。然后师主力直扑李家梁子,消灭民团一个骑兵连,缴枪50余支,战马50余匹。4月2日,又在西华池全歼国民党17路军王子仪团两个营及一个机炮连共计600余人,缴步枪600余支,战马50余匹。由于红42师深入敌后,连续取得胜利,部队士气大振。根据战斗缴获和战斗需要,师部决定撤销红四团,将其改编为骑兵团。团长杨森(兼),政委张秀山。他在骑兵团第二连任副排长。
  5月初,红42师进入南梁,在三里源歼敌两个连,缴枪100余支。战斗中,师政委杨森负伤,张秀山继任师政委,赵国卿调任骑兵团团长,高锦纯调任骑兵团政委。中旬,骑兵团又接收了解放延长缴获的100余匹战马,便组建了第四连。他被提升为第二连一排排长。11月,在横山武家坡战斗中他英勇负伤。
  1935年1月,红42师师长杨森率领骑兵团越过子午岭,过正宁、宁县,截断西兰公路,在团长赵国卿,政委高锦纯,参谋长刘约三的带领下,一举攻入西兰公路重镇长武县城,缴长短枪100余支,歼敌100余人,筹款数万元,棉布百余匹,极大地震动了敌人。时任骑兵团第二连一排排长的他带领18名战士,飞马冲进县政府,直扑内堂。县长党伯弧和随从团丁闻风逃走,爬进关帝庙内的碉堡,用机枪封锁门道,负隅抵抗,经过激烈战斗,活捉了敌县政府财政科科长、县承审,被骑兵团公开处决。此战后他升任二连副连长。
  1935年9月18日,红25军、红26军、红27军在延川县的永平镇合编为红15军团,骑兵团改编为红15军团直属骑兵团。他在二连任副连长。10月参加红十五军团发动的劳山的战役时,右臂被子弹打穿负伤。
  1935年1 1月,红15军团骑兵团调归中央军委后,留下的原骑兵团第二连编为军团直属骑兵连。连长曹志学。他任副连长。
  1936年6月27日,红15军团奉命西征。出征两战两捷,连续缴获战马计有六、七百匹。为适应对敌骑兵作战需要,骑兵连与军团手枪团在宁夏预旺县王家团庄合编为红15军团骑兵团。7月1日,中央军委授予该团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三团。他在三连任连长。
  1937年9月6日,红15军团骑兵团奉中央军委命令在甘肃庆阳驿马关缩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营。他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营第三连连长。
  1938年2月,一二九师决定骑兵营恢复团建制。他在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第三连任连长。10月他被调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学习。
  1939年1月,于随营学校结业后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通讯队任队长。5月,他被调到调师特务团任营长。
  1940年5月,他被调到一二九师新九旅第二十七团第一营任营长。
  1944年4月他在冀县南(今冀州)战斗中,右腿负重伤。
  1945年他因伤回延安医治。10月被组织安排到淳化安子洼煤矿任经理。
  1946年6月,他被调到关中军分区淳耀县大队任副大队长。
  1948年2月,他被调到西北野战军旬邑县马栏兵站任教导员。
  1950年1月,他转业至旬邑县任县委委员、建设科科长。
  1954年2月,他被调到长武县任民政科科长。
  1955年2月,他在长武县任副县长。
  1958年12月,他调到彬县面粉厂任党委书记。
  1963年9月,他被调回长武县任县委副书记、监委书记(兼)、县贫协副主席等职。
  1979年2月,他在长武县任县人民政府顾问。
  1982年8月,他离职休养。享受地级待遇。同年病故,享年73岁。
  赫佩怀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先后8次荣立战功,四次负伤。1944年4月在冀县南(今冀州)战斗中,右臂和左腿重伤致残,成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
  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无论是干什么工作,他都以一颗赤诚之心,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忠于人民,积极工作。在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在文革中,他虽然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揪斗、关牛棚、受摧残。但仍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党的原则,不屈不挠的抵制邪恶势力,旗帜鲜明地维护党的正确领导,同极“左”路线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1982年离职休养后,他仍以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度政治责任感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坚持正义,敢讲真话,受到群众好评。
  赫佩怀同志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持事实求是,处处从实际出发,敢讲真话,一切以党和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对党忠心耿耿,对人民无限热爱。对工作兢兢业业、全心全意、恪尽职守。他一贯坚持党的原则,立场坚定。遵守党的纪律,公道正派。他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民主、平易近人,赢得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赫佩怀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情操,优良作风和优秀品德,理应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人民功臣—赫佩怀同志永垂不朽!

知识出处

战功赫赫的红军骑兵三团将士名录

《战功赫赫的红军骑兵三团将士名录》

出版者:中国博学出版社

本文描述了解放军步兵第8师炮兵团的前身,是全军唯一一支自1936年7月1日成立后,从红军时期、八路军时期、解放军时期,战斗到新中国诞生的建制完整、战功赫赫的红骑兵三团延续而来的红军团。被誉为“红色哥萨克骑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