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太平歌溯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流》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122
颗粒名称: 兰州太平歌溯源
分类号: I057
页数: 8
页码: 208-215
摘要: 那么,太平歌是何时产生的呢?按常理推论,应该是元末明初太平鼓诞生后逐渐产生的,所以有人说:太平歌“有着长久的历史和艺术传统”。但是有一段凤阳花鼓唱段,却可以间接证明兰州太平歌或在清嘉庆以前已经出现了。兰州离淮北凤阳数千里之遥,何以两地的唱词这样相似?这说明兰州太平歌与安徽凤阳有关。也有可能是凤阳花鼓卖唱者逃荒到西北兰州一带,他们演唱的《拙老婆》感动了兰州人,被兰州人所借鉴,略微变动一些唱词,将凤阳方言词语转换为兰州方言词语,按兰州太平鼓曲调在元宵节前后演唱。从上可以推知,兰州太平歌的出现应该早于清嘉庆年间,那么早到什么时间呢?有可能早到明代。
关键词: 地方 民歌

内容

那么,太平歌是何时产生的呢?按常理推论,应该是元末明初太平鼓诞生后逐渐产生的,所以有人说:太平歌“有着长久的历史和艺术传统”①。那么究竟“长久”到什么时候?考诸兰州地方文献,都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这是当地文化人漠视民间艺术存在所造成的遗憾。现在我们只能从马世焘的《枳香山房诗草》中的十首《兰山竹枝词》其一中得到些许线索:金钱再买乐如何?路转星桥灯火多。的是人间春不夜,满城都唱太平歌。
  这是“太平鼓”首次出现在兰州地方文献中,而且是“满城都唱”,可见其规模之大和普及之广。马世焘,清兰州回族诗人,生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咸丰五年(1855年)乙卯科举人,先后为皋兰书院、五泉书院山长,卒于光绪元年(1875年)。由此可知,至迟在清嘉庆道光时,兰州春节就已演唱太平歌了,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但是有一段凤阳花鼓唱段,却可以间接证明兰州太平歌或在清嘉庆以前已经出现了。下面引兰州太平歌及凤阳花鼓的两段唱词,加以比较。先引凤阳花鼓《凤阳鼓凤阳锣》:【秧歌】凤阳鼓凤阳锣凤阳姐儿们唱秧歌。好的好的都挑了去,剩下我们姐儿们唱秧歌。从南来了个小二哥,红缨帽儿歪戴着,撒拉着鞋儿满街上串。家中娶了个拙老婆,提起来委实的拙。告诉爷们请听着:那一日买了蓝粗布,教他与我裁裁〓〓。烧饼吃了一百五,烧酒喝了十来斤,一做做了两三月,
  那一日拿起来试试〓〓。
  前襟只撘脖〓盖儿,
  后头就是一拖罗。
  两只胳膊三只袖,
  问声爷们这是怎么说。
  拾起棍子才要打,
  唬的她就战多索。
  叫声咳呀我的哥,
  你煞煞气儿听着我说。
  前襟只搭你的脖〓盖,
  教你走道迎风甚是利落。
  后头就是一拖罗,
  教你掷骰子游湖你好铺着。
  两只胳膊三只袖,
  那一只与你装饽饽。
  小二闻听忍不住的笑,
  拙老婆嘴巧能会说。
  【岔尾】
  唱了一个又一个,
  一连唱了倒有七八个,
  把些爷们喜欢的笑呵呵。①
  凤阳花鼓唱词讲述的是一位“小二哥”娶了个所谓的“拙老婆”,
  她“一做做了两三月”,才给“小二哥”做了一件奇特的“蓝粗布”褂
  子——前襟很短,后襟特长,三个袖子。“小二哥”气急要打, “拙老
  婆”伶牙俐齿沉着回答:前襟短到脖子跟前,是教你迎风走路时, “甚
  是利落”;后襟特长,教你掷骰子赌博时, “好铺着”坐;第三个袖子
  “与你装饽饽”。“小二哥”听后“忍不住的笑”了。
  再看兰州太平鼓的老唱段《拙婆娘》:
  灯棚底下有一个张三哥,
  二细的草帽偏戴着。
  背上银子二百多,
  一心要说个俊老婆。
  各州的府县访者说,
  一说说了个拙老婆。
  娶者家里拜天地,
  一进洞房屁儿多,
  坐在炕上一股撮。
  三天擀了个试刀面,
  糊糊粮浆一大锅。
  张三哥取了个①毛蓝布,
  拿到家里缝衣服。
  一剪剪了半个月,
  一缝缝了一月多。
  一个脖子两个领,
  两只胳膊三支(只)袖,
  脊梁里缝了个大背锅,
  前头缝了个大豁裸,
  沟子底下缝给了一股撮。
  张三哥穿上街上浪,
  人们一见笑呵呵。
  回到家里打老婆,
  拙老婆这里开言道:
  “尊一声掌柜的你听者,
  我到你家中细详②的多,
  为什么今天来打我?”
  张三哥这里开言道:
  “骂一声拙老婆你听者,
  谁叫你一个脖子缝了两个领?”
  “天阴刮风你不冷。”“谁叫你两只胳膊缝了三支(只)袖?”“酒席宴前装饽饽。”“脊梁里谁叫你缝了个大背锅?”“晒开热头①靠的个。”“沟子底下谁叫你缝了一股撮?”“抹开牌了②坐的个。”“前头谁叫你缝了个大豁裸?”“上山跋洼绷不破,各州府县打问者说,你看老娘拙不拙。”要问曲子的根故传,这才是拙老婆对答张三哥。
  (张敏臣演唱,柏敬塘记录) 兰州太平鼓《拙婆娘》则说“张三哥”也娶了个“拙老婆”,她花费近两个月的时间,用一匹“毛蓝布”给“张三哥”也缝制了一件奇特的褂子——两个衣领,三个袖子,前领缝得很低,后襟厚而隆起似“背锅”,后襟下缘中部厚实。“张三哥”气急要打, “拙老婆”从容答道:两个衣领,刮风时“你不冷”;第三个袖子方便“酒席宴前装饽饽”;后襟的“大背锅”,“晒开热头靠的个”;后襟的“一股撮”,是“抹牌”赌博时的坐垫;前领缝得很低,是教你上山爬坡(跋洼)时,褂子“绷不破”。最后,她自豪地说:“你看老娘拙不拙?”
  兰州离淮北凤阳数千里之遥,何以两地的唱词这样相似?这说明兰州太平歌与安徽凤阳有关。朱元璋是凤阳人,他建立明朝后,为巩固西北边疆,封其十四子朱模为肃王就藩甘州(今张掖市),后移藩兰州,其随从多为江淮人士。明代为加强边防,移民屯垦戍边兰州等地,其中也有江淮凤阳一带移民,这些移民有可能将凤阳花鼓《拙老婆》传唱到兰州来。
  清代,兰州有江南会馆、江南义园,为明代、清初江南省士商所置,江南省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分置为江苏、安徽两省。这说明,明清有安徽士商人等来过兰州,有的长眠于兰州。因此,安徽人将凤阳花鼓的某些唱段,包括《拙老婆》传到兰州来。
  凤阳花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昔日凤阳灾荒不断,纷纷离开家园,以打凤阳花鼓卖唱度荒。著名的《凤阳歌》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因此,也有可能是凤阳花鼓卖唱者逃荒到西北兰州一带,他们演唱的《拙老婆》感动了兰州人,被兰州人所借鉴,略微变动一些唱词,将凤阳方言词语转换为兰州方言词语,按兰州太平鼓曲调在元宵节前后演唱。
  从上可以推知,兰州太平歌的出现应该早于清嘉庆年间,那么早到什么时间呢?有可能早到明代。

附注

①白文清、马维麟:《谈谈“太平歌”》,载《甘肃日报》1961年9月17日第3版。①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据1938年商务印书馆版1984年影印本,436页。①取了个:兰州方言,整匹购买布。 ②细详:兰州方言,俭省,勤俭持家。①热头:兰州方言,太阳。②抹开牌了:兰州方言,打牌。

知识出处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流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流》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7

本书为兰州太平鼓的介绍,主要从历史渊源、传承发展、文化内涵、保护价值与措施、传承人、兰州太平歌与烟歌子等方面对兰州太平鼓做了全面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