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社火辨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流》 图书
唯一号: 290120020210000041
颗粒名称: 兰州社火辨正
分类号: K892.18
页数: 5
页码: 072-076
摘要: 一是九州台无伏羲庙,山势陡峭,社火队上不去;二是兰州城的地形不类似太极图;三是白塔山钟声为社火队进城的信号之非;四是无限夸大铁芯子的规模
关键词: 社火 风俗

内容

关于兰州社火,也有专家的论述缺乏必要的史料支撑,与史实有一定出入。《兰州晨报》2011年2月11日刊登的《抹不去的印痕兰州人曾经这样耍社火》称:
  明清时期至民国末,兰州黄河北一带的社火队,每年正月初六这天到伏羲庙(民间称人主庙)拜祭。老人们回忆说,黄河北的人主庙在九州台下,大体位置在今《四库全书》藏书楼上边一点。
  正月初六下午,兰州黄河北的社火队都要到伏羲庙集合,人们敲锣打鼓,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七,社火就正式开耍了。
  白塔山的钟声不响,初七的社火队不能动。
  兰州过去有八个城门,每个城门的路都指向肃王府(也就是今天的省政府)。按照风水的说法,从兰山顶上看兰州,人们就能发现,兰州城的地形类似一个太极图,而今省政府的所在位置,正好是太极图的中心。
  初七这天,来自兰州周边各个乡镇的社火队都在兰州的八个城门口等着,听到白塔山的钟声敲响后,社火才能在城里开耍。……
  白塔山的钟声响过后,各路社火队就向肃王府所在地进发了,哪队社火先到自然是能耐大、本领强。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比社火,这代表一乡一土的荣耀,社火队是全力以赴。各个社火队在肃王府门前汇集后,沿路向西。去祭拜城隍,拜完城隍后,社火的表演也就正式开始了。
  铁芯子是人抬的,有单人双芯,如“钟馗斗双鬼”表演;有双人抬表演,如“夫妻双子抬”,最多的有四十八人抬。而且芯子在前进中往往作出各种舞蹈动作,比如左右腾挪、前后扭动、上下跳跃等等,无不显示着民间艺人精湛而又娴熟的表演技能。
  尤其是四十八人抬,最能考验一个村庄的组织能力。社火头口中吹着一个咪咪(唢呐发声的部位),通过这种曲调来统一步伐,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可惜,现在都没有了,只有芯子而无抬技了。
  这些缺乏史料支撑的论述,把兰州社火文化彻底颠覆了。现辨正如下:

知识出处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流

《太平鼓韵:城关鼓曲源流》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地:2017

本书为兰州太平鼓的介绍,主要从历史渊源、传承发展、文化内涵、保护价值与措施、传承人、兰州太平歌与烟歌子等方面对兰州太平鼓做了全面的介绍。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