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知识类型: 基础文献
查看原文
唯一号: 150010020220000165
正题名: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其他题名: 郯城诗词选专辑
责任者: 徐树超
刘增修
朱广栋
葛兴仁
夏征平
曹景艺
徐庆远
分类号: I222.7
出版地: 山东省郯城县
页码: 1-160
馆藏位置: 山东省图书馆
摘要: 《郯城诗词选》共收录50人,515余首诗词作品。全书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基调高昂,文笔生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集古典诗词与新体诗歌于一书。 郯城县是一片“纳山之灵气,汲水之膏泽",人杰地灵,物阜民丰的古老土地。历史上这里英才辈出,文人竞彩,汉相于定国,薛宣,著名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等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杰出的文学家、诗人鲍照、徐陵、何逊、王僧孺、何思澄等,在星汉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章佳句。新中国成立以来,郯城县文化界更是继承和发扬了历史的优良传统,积极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新文学运动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近时期,改革开放的年代给一切事物提供了新生和发展的契机,文学也不例外。郯城县文学创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文学群体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作品、精品层出不穷。郯城诗词学会就是这些文学群体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他们之中有老骥伏枷的长者,也有风华正茂的后辈,有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也有奋战基层的普通工作者,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继承格律用新韵,旧瓶新酒吟华章”。他们热情地捕捉时代进步的因子,热切地关注着身边琐事和广阔世界,自由地抒发内心情感和汹涌诗情,时之所尚,意之所需,情之所钟,便执笔为诗为词,汇成了这本珍贵的《郯城诗词选》。
关键词: 郯城 文史资料 诗词选专辑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三辑》

责任者:徐树超;刘增修;朱广栋;葛兴仁;夏征平;曹景艺;徐庆远

《郯城诗词选》共收录50人,515余首诗词作品。全书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基调高昂,文笔生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集古典诗词与新体诗歌于一书。 郯城县是一片“纳山之灵气,汲水之膏泽",人杰地灵,物阜民丰的古老土地。历史上这里英才辈出,文人竞彩,汉相于定国,薛宣,著名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何承天等在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杰出的文学家、诗人鲍照、徐陵、何逊、王僧孺、何思澄等,在星汉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章佳句。新中国成立以来,郯城县文化界更是继承和发扬了历史的优良传统,积极贯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新文学运动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近时期,改革开放的年代给一切事物提供了新生和发展的契机,文学也不例外。郯城县文学创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文学群体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作品、精品层出不穷。郯城诗词学会就是这些文学群体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他们之中有老骥伏枷的长者,也有风华正茂的后辈,有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也有奋战基层的普通工作者,共同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走到了一起,“继承格律用新韵,旧瓶新酒吟华章”。他们热情地捕捉时代进步的因子,热切地关注着身边琐事和广阔世界,自由地抒发内心情感和汹涌诗情,时之所尚,意之所需,情之所钟,便执笔为诗为词,汇成了这本珍贵的《郯城诗词选》。

阅读

精细化标引

详细

知识抽取

详细

相关人物

徐树超
责任者
刘增修
责任者
朱广栋
责任者
葛兴仁
责任者
夏征平
责任者
曹景艺
责任者
徐庆远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郯城县
出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