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传奇篇

钟山寺传奇

林茂森

自古名山孕宝寺,香烟袅袅人如蚁,松柏笑迎天下客,禅师壮举感人泣。

这四句歪诗,说的是中外遨游之士慕名前往焉支山瞻仰钟山寺的趣事佳话。钟山寺因钟禅仙师而得名。那钟禅仙师又是何许人呢?听我慢慢道来。

很早以前,丝绸之路上的焉支山,草木葱茏,松柏常青,繁花似锦,艳丽迷人。焉支山北麓有个不大不小的村子,被茫茫林海锁得严严实实,被馥郁花海遮盖得密不透风,这村子就叫芳草村。芳草村里居住着上百户人家,他们上山砍柴打猎,采果酿酒,男耕女织,恬适幽静,生活美满幸福。

有一年,适逢新春佳节,乡亲们合村欢庆,载歌载舞,辞旧迎新。就在人们沉醉于节日的欢乐时,突然,村里出现了一个妖怪。那妖怪,身长三丈有余,身上花纹斑斓,两眼像火盆,嘴似簸箕大,血淋淋的红舌头有三尺来长。它裹着一股腥风闯入人群,将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摁倒在地,张开血盆大口吞进肚里去了。人们吓得顿时面如死灰,一个个呼爹唤娘,有的吓破了苦胆,有的尿湿了裤档,男女老少躲进茅草屋里不敢露面。妖怪走后,村里的长者召集大家出谋献计,宰猪杀羊,献牛献马,乞求妖怪大发慈悲。谁知越是这样,那妖怪越发逞凶,害得乡亲们田园荒芜,无以为生。长者再次召集父老乡亲商议,决定每年六月六善男信女求儿女的日子里,选一双童男童女进献妖怪。这时,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位年过百半的老人,他叫魏仁善。魏仁善坚决反对这种残害儿童的做法,但自己又拿不出个高招儿,只得走回家来和儿子商量。

芳草村中有两间茅草屋,住着魏仁善和新婚不满一年的儿子、儿媳。老人武艺高强,精通医术。儿子玄武自幼受爹爹的熏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聪明盖世,武艺超群。玄武,白天上山打猎砍柴,给爹爹采集草药;夜晚,废寝忘食钻研天文地理,孜孜不倦替爹爹誊写医药著作。为人谦逊诚实,淳朴可爱,勤奋好学,机智勇敢,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欢他。

自打村里出了这个妖怪,玄武就一心研究降妖的法子。看到村里被妖怪骚扰得鸡犬不宁,看到被妖怪活活咬死的柴夫牧童,心中有说不出的忧愤和悲伤。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心里急得火烧火燎,下定决心要为乡亲们除掉这个祸害。

一天,玄武吃饱饭,喝足酒,乔装打扮了一番,把头上打了发髻的那条又粗又长的辫子搔得披头散发,脸上戴了一副可怕的面具,只露出两只呼呼喷火的大眼睛。身上穿着五光十色的艳丽衣裳,手持两把钢刀,带着一条两丈长的飞蜈蚣,守在村口,等候那个妖怪的到来。左等不见,右等不来,正当他饥肠咕咕,倦意绵绵之时,忽然天地间“沙沙”作响,细雨濛濛,花草凄凄,他急忙藏到树丛中,偷偷地向远处窥探。一看,心惊肉跳,头发顿时竖了起来。只见远处,一个蛇妖正向村口走来。蛇身鳞纹陆离,光焰万丈,两眼喷火,獠牙巨齿。玄武不寒而栗,他摸摸身旁的钢刀,抖抖手中的飞蜈蚣,定了定神,鼓足勇气,睁圆双目紧盯妖怪的动静。但见那蛇妖渐渐隐去原形,化作一美人袅袅娜娜走近了村子。蛇妖花颜月貌,黛眉朱唇,钗钏翠翘,环佩铿锵。好一个如花似玉的窈窕女,即使你是铁石心肠,也会被她引逗得骨软体酥。转眼,那绝代佳人来到玄武身边,水灵灵一双含情眼,笑微微一张勾魂脸,娇滴滴依在他身边,情切切,意绵绵,露出两根白如琼玉的胳膊,拥抱他,亲吻他……玄武不为所惑,急忙放出那条两丈长的飞蜈蚣。谁知这飞蜈蚣不但不能治服蛇妖,反而激怒了它,妖怪恼羞成怒,原形毕露,疯狂地扑了过来,说时迟那时快,玄武一跃而起,手持双刀,使出全身武艺,和蛇妖拼搏死战……霎时间,狂风大作,飞砂走石,昏惨惨黑云遮日,忽刺刺天摇地崩,花草枯萎凋零,虫鸟销声匿迹。不一会,他就眼冒金星,双臂无力,两腿发软,晕厥过去了。玄武恍恍惚惚,鬼使神差,来到一个昏暗的地方,只见有神兵天将腾云驾雾,威赫赫宣告天旨:美女蛇乃修行五千年之蛇精,道行深渊,神通广大,天将奈何它不得,况你法术浅薄,势单力寡,岂能斗过?然,此妖不除,日后殃及四海,为了顾全四海之生灵免遭荼毒,即日午时三刻,雷击蛇精,为民除害。念你智勇超群,降妖除患有功,特谕,你即刻携带家眷投奔他乡,切不可走漏风声,倘若违背天意,泄漏天机,将自招其祸,葬身于火海……

“呱,呱”,一只凶恶的老鹰站在松柏上惨叫,仿佛一个恶鬼狠命地敲击丧钟。噢,是做梦了。玄武揉揉惺忪的双眼,竭力使自己镇静。梦中的一切萦绕于脑,欲感事态不妙。偏是那只老鹰,尾巴一翘一翘冲他噪叫不止,他生气地捡起一块石子,狠狠地抛掷过去,老鹰扑噜飞走了。玄武心急如焚,迈开双脚大步流星地走进村子,不顾饥渴疲劳,挨门逐户奔走相告,全村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了村子。然而,就在他送最后一批乡亲离开村庄的一刹那,一条巨蟒似的大蛇张着血淋淋的大口向他扑来……

“轰隆”,一声炸雷,震得人肝胆俱裂,乡亲们回头望去,美丽的芳草村变成了一片火海……

悲切切,揪心疼!人们顺着崎岖的羊肠小径前行……

老年丧子,青年丧夫,这是多么悲痛的事啊!魏仁善老人和身怀有孕的儿媳,嗷嗷大哭,痛不欲生,乡亲们也纷纷落泪,连三岁的娃娃也哭哑了嗓子。哭了劝,劝了哭,乡亲们总算劝住了老人和他的儿媳妇。老人带着村里的男女老少,一步一滴泪,一步一回头,凄凄惨惨离开了世世代代休养生息的芳草村,顺着崎岖蜿蜒的羊肠小径,翻山越岭,向焉支山深处行进……

焉支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千仞绝壁,壑险沟深。路旁晒蔫的小草儿匐匍在地,绿幽幽的松柏树搭拉着脑袋;小鸟儿在树丛中“啁啾啁啾”叫,那声音凄惨悲伤,如泣如诉。老人和乡亲们脚踏灼土,头顶烈日,走呀走,翻过叶家山,来到西石关,怪石嶙峋,各具形态,千年古藤纵横交错,坎坷道路陡滑难行。身怀有孕的儿媳艰难地爬行,爬呀爬,爬上一山,又一山,两腿酸疼,大腹沉沉,脸色煞白,香汗涔涔,爬爬磨磨。她实在走不动时,好心的乡亲就背着她走。翻过西石关,趟过寺沟河,穿过马莲沟,终于来到风景秀丽的天圣圈。山青水秀,松柏常青,鲜花盛开,群芳斗艳,蜂飞蝶舞,鸟语花香。乡亲们来到这里,结茅为庐,凿洞为穴,开荒耕地,休养生息。一天,就在老人和乡亲们谈笑风生时,却传来了隔壁的呻吟之声。片刻,一墙之隔传出了婴儿坠地的“呱呱”声,一个小生命诞生了!这声音仿佛不是来自儿媳的产房,而是发自老人的心房。一个老妈妈风风火火跑来报喜:“仁善爷,生了,生了,生了个棒棒的小子!”有了孙子,地里的活,家里的事,全落在老人身上。两年后,小孙子已经满地乱跑了,老人的心里乐开了花,为了纪念死去的儿子,老人给孙子取名“蛇英儿”。蛇英儿聪明伶俐,一口一个“爷爷”,小嘴可甜啦。天有不测风云,儿媳妇又染上了风湿,几乎不能下地干活了。仁善爷既要为儿媳扎针熬药,又要洗衣做饭,照看蛇英儿。慢慢的,“年轻媳妇守空房,半百公公里外忙”的闲言碎语就在村里传开了。村里人也开始疏远他们一家人,仁善爷下地干活,大人们远而避之;走在路上,顽童投草掷石。老人百思不得其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自己哪里得罪乡亲了。

千夫所指,不病也死,老人仿佛犯了滔天大罪。无缘无故遭猜疑,污言秽语被诽谤,比当年失去儿子还痛心哩。他抱起孙子亲了亲,望了望瘫病在炕头的儿媳妇,硬了硬心,终于决定离开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

离开天圣圈后,仁善爷来到了钟山出家修行,皈依佛门,取法号为“钟禅”。平日里,钟禅法师采集山上生长的几百种草药,如大黄、黄芪、沙参等,炮制成灵丹妙药,行医治病,救死扶伤。

此时,丝绸路上,河西走廊,瘟疫四起,有的村庄几乎人都死光了,田园荒芜,尸横遍野。甘州城里一位女人翻山越岭,抱着孩子来到钟山找钟禅法师治病,山高路远,坡滑难行。走呀走,不小心被石头绊个趔趄,双手一松,孩子掉进了万丈深壑,这突如其来的不祥之灾,似万把钢刀刺进了女人的心,泪珠儿淅淅沥沥,那女人嚎啕挥泪,哭得死去活来。“妈妈,妈妈”,听到孩子的叫喊声,她猛一回头,看见钟禅法师双手抱着个孩子向她走来,孩子伸着两只小手呼唤着妈妈。啊,自己的孩子,掉进深壑竟安然无恙,她双手接过孩子,千恩万谢,叩首拜竭。

这振奋人心的喜讯,闪电般传遍了甘州城,传遍了丝绸之路。钟禅法师,名驰河西三千里,誉满漫漫丝绸路,天下的瘟疫患者,不怕路遥山高,千里迢迢登门求医乞药,山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钟禅法师有求必应,来者不拒,精心治疗,去疾除恶。没多久,焉支山里疾病不生,丝绸之路瘟疫匿迹。

一天夜里,蛇英儿做了个美妙的梦,梦见爷爷背一包大果子来看他,爷爷拿出最大最大的花红果子给他吃。那果子个儿比西瓜还大,那样甜,那样水,蛇英儿舍不得吃,爷爷说:“吃吧,吃吧,吃了果子,快快长大,好好养活你妈……”

第二天,钟禅法师果然背着个大包子来看他了,包里装着三副药。法师亲自煎药,药香味冲出茅草屋,弥漫着整个村庄。蛇英儿的妈妈喝下这三副药后,大病痊愈,体健如初,都能下炕做家务活了。

蛇英儿见妈妈做好了饭,热腾腾,香喷喷,就赶快去叫爷爷吃饭。可是蛇英儿找遍了家里的前前后后,都没有找到爷爷。他就大声喊呀,在村子里四处找呀,却都没有找到爷爷……

天圣圈的乡亲们,内疚羞愧,便结伴来到钟山,向钟禅法师负荆请罪。当乡亲们来到钟山时,钟神法师已化成了一块巨石坐像,坐像前放着凝聚了法师一生心血的结晶《药经》。为了纪念解人之危、救人之难的钟禅法师,芳草村的乡亲们在山里修建了一座寺院,并以法师的名号命名为:钟山寺。钟山寺气势宏伟,风景秀美,每年农历六月六众多香客接踵而至,许多人即景生情,赋诗纪念钟禅法师。

焉支神鹿的传说

郭勇

从前焉支山上灌木丛生,森林茂密,花草似锦。鹿、麝、獐、獾、兔等野生动物山间出没。风景十分优美。

一天,山下赵员外的公子赵青山,书读腻味了,就骑马上山,观光游玩去了。他来到山上,只见花草遍野,云淡天蓝,满山的金银露梅开得正盛。他一边走一边吟诗道:白雪积顶,青松满山,花草葳蕤,溪水潺潺,鹿群出没,苍鹰盘桓,巍峨焉支,奇丽壮观!青山游兴正浓,突然听到一声声哀鸣,凄惨瘆耳。青山循声望去,只见柴棵深处有一小鹿被猎人的扣子套住,无法挣脱,发出悲声。公子走近,将扣绳解了,小鹿打个响鼻,四蹄散开狂奔而去。

青山继续里走,越到里面景色越是好看。只见一坡山丹花开得火红耀眼,一只母鹿带一个小鹿正在吃草。突然一声枪响,母鹿应声倒地,小鹿惊慌失措,围着母鹿哀鸣不止。这时林中走出一个人来。小鹿见有人来,抛下受伤的母亲,逃进了森林之中。猎人见母鹿还在挣扎,拔出刀来,就要下手,赵公子一看,大喝一声,住手!快步走到伤鹿跟前,对猎人说,请勿伤它的性命,这个鹿我买了,你开个价吧!猎人见有买主,说就给100两银子吧。公子说,好,可我现在没有带那么多银子,这匹马给你做抵押,等我回去,你再拿马来兑银子就是了。猎人答应,问了地址牵马走了。

公子看母鹿伤势很重,就采了山中草药,为母鹿治伤,还把自己的上衣撕下为母鹿包扎。然后把母鹿放了。等做完这些,太阳已经落山,转身返回。没走多远,天就黑了,找不到来路,就在山里乱转。越走天气越黑,心里也越急。正在惊慌失措之际,突然看到前面有灯光出现,心中一喜,就朝着灯光走去。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小院。青山上前叫门。少顷,门开了,出来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公子赶忙施礼道:在下游山迷了路径,回不去了,敢问小姐这是谁家贵宅,可容小生借宿一晚?姑娘说,公子稍候,待我去禀告爹爹。说完转身去了。随即出来说,我家爹爹有请,公子请进。

这家人姓陆,刚才女子是陆老爹小女,叫柳枝。陆老爹与公子寒暄了几句,柳枝上得茶来,公子吃了。然后安顿公子睡下。

第二天清早,柳枝给公子端上茶点吃过。公子问柳枝家中还有啥人?柳枝说,还有一个妹妹,很小,母亲生病卧床。公子说自己略懂医术,可以看看。柳枝告诉爹爹。陆老爹感激不尽,就引公子去了内室。公子看了陆老太的病,不是疾病,而是枪伤,但已经包扎过了。奇怪的是抱伤的布带好像在哪见过。来到客房,对陆老爹说,老太太怎么会受了枪伤?学生知道一些治伤的草药,可以采来为老人家治疗。陆老爹千恩万谢。公子就留在陆家,为陆老太采药治伤。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公子在陆家不觉一月有余。老夫人已能下床行走。突然想起离家多日,应该回去了。就向陆家告辞。陆老爹一家挽留不住就送公子下山去了。

赵员外见儿子回来,十分高兴,就问你昨晚上哪去了,怎么一夜不归,把我们着急坏了,正准备派人去找。公子一听心中纳闷,我都在山上一个多月了,家里怎么说一夜未归?公子如实说了山中的经历。谁都不信,说是可能是做了个梦吧。公子也觉得恍恍惚惚,似乎是真做了一梦,就放过不提。

话分两头,再说那个猎人原来是个恶人。偷、嫖、抽、赌、抢,五毒俱全。骑了公子的马更是得意忘形,招摇过市。一天夜里,来到徐村,打听得一妇人丈夫不在,就趁着酒兴,对其进行强暴,但那妇人誓死不从,大呼救命,并在撕扯中摸到针线篮里的纳底锥子,慌乱中正好扎中贼人右眼,那贼大怒,忍疼把女子活活掐死。这时妇人公婆听到动静大声询问。贼人从后窗跳出,顾不得骑马,翻墙逃跑了。贼跑了,却抓住了贼人的坐骑。受害者家人将案子报到县衙。县令派人严查。差人说,人跑了,马在,人说老马识途,现在把马放了,它会领我们找到贼窝的。于是差人们跟着那马,直直儿来到赵员外家。

赵家就莫名其妙地吃了官司。大堂之上,赵青山把上山游玩,用马救鹿的事情说了一遍,还就山中为陆家老夫人治伤的事情也说了。县太爷派人上山查寻,找遍了群山,也没有什么村庄人家。县老爷由此断定,赵青山完全是胡说八道。喝令大刑伺候。赵公子受刑不过,只得屈招,强奸未遂,杀人灭口。画押收监,判了死刑,待秋后问斩。公子在狱中终日以泪洗面,真是好人没好报,坏人乐逍遥。自己诚心救鹿,倒惹出杀身之祸,天理何在!

赵员外一家更是焦愁万状,倾家荡产,为儿子打点,但终因人命在身,死罪难免,只是买得狱中少吃点苦罢了。

过了一些日子,来了一位老者,说是山中陆鸣,来答谢赵公子的。赵员外听罢,悲伤落泪。就把公子如何上山游玩,用马救鹿,又如何因马获罪,屈打成招,问成死罪,秋后处斩的事情一一说了。老者大惊,说,不知公子含冤获罪,真是天大的不幸。请员外且放宽心,现在离秋后还有一段时间,我们赶紧想办法为公子鸣冤。赵员外说,为了救儿,已经倾家荡产,只买得在狱中少受虐待罢了,死罪是万难幸免了。说罢痛哭不已。

老者说请员外放心,我看离秋后行刑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再想办法,也许事情会有转机。

赵员外见老者一片好心,不好拂了人家好意,说,那就死马当活马医吧。

三天以后,老人如期而至,随行的有一位老妇人,一位小姐。老人说,是他妻女。就把公子在上山为妻子治伤一事又说了一遍。

赵员外说,可是县令派人去上山查找,为何没有找到?

陆老爹说,因为山上常有猎人打猎,怕误伤家人,就搬到焉支山的深处去了。救人要紧,其他的事情我们以后再说。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公子有恩于陆家,我们不能见死不救。请员外放心,小老儿自有救援良方。不出半月可保公子平安归来。

话分两头,一天县令升堂理事,只见案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糊涂老爷傻衙役,人命关天不细理,屈打成招多冤鬼,伤天害理不自知。天理昭昭有法网,草菅人命天难欺。想要回头来得及,破案必寻独眼夫。

县令看罢,心中一惊,细想青山命案确实疑点甚多,断案过于草率。细问差役,说堂上从未见有生人来过。县令心中疑惑,不是高人指点,就是神仙显灵。看来案子必有冤情。经过一番深思之后,命差役秘密查访独眼之人。半月之后,全县共查得独眼人二十多个,经过层层删选,将新瞎了右眼的猎人李忠确定为重大杀人嫌疑犯。

再说李忠杀人后逃进深山,不敢露面,后来打听得案子已经了结。罪名被人顶替,觉得自己已经脱了干系,就从山里回来,重操旧业。只是右眼不保,成了独眼龙。独眼就独眼,反正打枪只用一只,省得再闭眼睛。

一天正在一家酒馆吃酒。只见走进几个人来,坐在他的对面,要酒要菜。然后就吃喝起来。边吃边聊。聊着聊着,就扯到赵青山的案子。一个说,听说那小子是冤枉的。另一个说,还听说那妇人临死前说她扎中了贼人的眼睛。又一个说,听说县上正秘密查找独眼人呢。

李忠一听,吃惊不小,赶紧把帽檐拉了一下,起身要走。说时迟那时快,这三个人如饿虎扑食,把李忠扑倒,三下两下捆了个结结实实。这是县令计策,让衙役暗暗跟踪李忠,故意说起杀人案件,观察动静。差役见李忠听到县爷暗查独眼人时,赶紧拉下帽檐,准备逃走,就确定杀人者定是李忠无疑,便将贼人一举抓获。

大堂之上,县爷大喝一声,贼人李忠,把强暴未遂,杀人灭口的罪行着实招来,免得皮肉受苦。两班衙役如狼似虎,威武顿喝,吓得李忠魂飞天外。哆哆嗦嗦地说,老爷,小的冤枉,小的没有杀人。

好吧,既然你不招认,就让夹棍问你。来也,大刑伺候!李忠一听要动大刑,知道无法抵赖,就将作案经过一五一十全部招了。

县爷当场将青山无罪释放,并置酒压惊,为青山赔情道歉,说要以此为鉴,以后定要谨慎断案。县令为补偿公子无辜受刑,想收在县衙当差。公子婉言谢绝,说大人真要想让学生做点什么的话,就让学生做焉支山的护山使者吧。

老爷一听,满口答应,并以县衙名义组织了护山队,让青山担任护山队长。

从此焉支山受到保护,山中生态一年比一年繁茂。公子知道山中根本没有人家,想必陆家可能是传说的千年神鹿化成了人形来报答自己救命之恩的。于是公子在山中修了鹿神庙,以警示人们不可猎杀山鹿。现在山中有个叫鹿台的地方,相传就是当年鹿神庙遗址。

焉支山的传说

罗新辉

这焉支山方圆近百里,苍松翠拔,碧柏生辉,地势险要,既是景色秀丽的仙境,又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自然地流传下来很多优美、动人的故事。

胭脂花

焉支山上有一种胭脂花,姑娘们用它来擦脸,个个都漂亮得赛过春天的桃花,冬天的腊梅。那么这胭脂花为什么这么神奇呢?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这焉支山山青水秀,草木茂盛。山上有一个小村,住着二、三十户人家,生活得很幸福。村东头一间茅屋里,住着老俩口,待人诚实、忠厚,就是没生一男半女。虽有乡亲们的帮助,生活过得安逸,到底膝下荒凉,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一天夜里,老俩口同时做了一个梦,梦见王母娘娘送给他们一朵胭脂花。老俩口醒来,觉得非常奇怪,不知是福是祸。从这天起,整整过了三百天,老太婆生下了一个女孩子。老俩口欢天喜地,想起那个梦,就给女孩子起名胭脂。

胭脂姑娘不仅貌美,而且善良,勤劳,村里人个个都喜欢她。光阴似箭,转眼间,胭脂姑娘已经十六岁了。就在这一年,老天爷三个月没下一滴儿雨,泥土干得冒烟,石头干得出火,明镜般的清泉露出了底,大家愁得唉声叹气。常言道,祸不单行,瘟疫又传到了山村,全村人的日子可是黄莲拌苦胆——苦上加苦。说来也怪,唯独胭脂姑娘没有染上瘟疫。她眼看着全村父老、姐妹的命都快要完了,急得哭干了眼泪。全村乡亲看到胭脂姑娘还好好的,就劝她快离开山村,逃个活命。她父母也含泪道:“孩儿呀,老天爷要收这山村里的人哩,你快找条活路去吧!”,胭脂姑娘扑在妈妈怀里说:“不,妈妈,孩儿一步也不能离开你们,我一定想办法找到水,救活全村的乡亲们!”说完,就起身向焉支山顶上跑去。她是想站到最高点,先看一下山顶上或山下面什么地方有水。她爬上山顶,向四周望去,只见满山遍洼尽是枯树、干草,便失望地叹口气,准备下山回村再到别处寻找。刚翻过一道山梁,见前面悬崖上有一块石头,像一朵出水的芙蓉。走近石头,有水声从石头下发出来,她高兴得几乎跳起来,急忙转身回家,拿来了工具。挖呀,凿呀!从太阳高照挖到月亮升天,手上打起了无数个血泡;从星星眨眼凿到朝霞满天,手上的血泡全磨破了,虎口震裂了,鲜血染红了工具,染红了芙蓉花一样的石头。这时,她又饥,又渴,又累,终于支持不住,靠在石头上睡着了。

她梦见王母娘娘从瑶池来到了她的身边,给了她一把金斧、一小袋花种,并告诉她用金斧从石头中部砍三下,水就会出来,那时再把花籽撒在水中,这水流下去,人喝了就会治好瘟疫。胭脂姑娘醒来后,才知道是一场梦,低头一看,眼前确实有一把闪闪发光的金斧,还有一个小布袋。她急忙拿起小布袋打开一看,果然是一袋珍珠一样白得耀眼的种籽。就在这时,她手上的血渗透了布袋,染红了雪白的种耔。她放下布袋,拿起金斧,用尽全身力气,向石头中部砍了三下,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这块花一样的石头中部开了一道缝,并很快分开。胭脂失足掉进了石缝。就在这一瞬间,一大股明洁的水喷了出来,向山下冲去。那一袋种籽被冲散了,一颗颗散落在水边,长出了一株株血红胭脂花。在泉水形成的池中,一枝鲜艳的大胭脂花,亭亭玉立在中央。

水流到山村里,乡亲们和胭脂姑娘的爹妈喝了,疾病顿时消失了,大家都以为神仙降下来的神水,但从此却不见了胭脂姑娘。

这天夜里,全村人同时做了一个梦,山神爷告诉他们胭脂姑娘开石取水化为一株花的经过。第二天醒来,乡亲们才明白胭脂姑娘再也回不来了。大家涌到池边,只见池中的那株花,在阳光下,红艳艳的,在向乡亲们一躬一躬地道着万福。

这花很快开遍了焉支山,使焉支山更加秀丽壮观。乡亲们想念胭脂姑娘,都把这花叫“胭脂花”。山也就叫做“胭脂山”了。

白花池

相传,唐代开元年间,大诗人王维奉命来到凉州(今武威)慰劳戍边将士。听说焉支山景色秀丽,很想借此机会一游。

一天,他终于腾出了时间,约了几位喜欢吟诗的好友,一同到焉支山游览。刚登上焉支山,就被这山上的美景迷住了。啊!焉支山果然名不虚传。特别是那布满山间的胭脂花红得像火一样,散发着阵阵清香,令人陶醉。王维和他的好友诗兴大发,你一首,我一首吟起了赞美诗。

他们边吟边走,不觉又过了一道山梁。王维正在吟诗,突然停了下来,指着前面道:“你们看。”

原来前面有一水池,像一块大圆镜镶嵌在绿色的丛草中,中间仿佛有一位穿着红色裙子的姑娘,站在水中。三人觉得奇怪,走近一看,哎呀,这水池真大,池水碧绿清澈;再看那水池中哪有什么姑娘,而是立着一株很大的胭脂花,花叶、花瓣上悬着晶莹的露珠。那花朵红得像着了一团火。王维禁不住赞美道:“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啊!”说完,取出了纸笔颜料画了起来。先画上红艳艳的胭脂花,再画下碧绿的池水,也画上池畔的碧草,就这样,一袋烟工夫就画出了一幅和眼前的实境一模一样的画。几位好友一看,这画上的水像真的波动着,碧草在轻风吹拂下也摇动着,那胭脂花更像活的一样,就连王维也觉得有点怪。正在这时,一只小麻雀“噗噜”一声飞来落在颜料盘中,爪子上沾上了各种颜料,又跳到刚画好的画上,王维三人急忙去赶,已经来不及了。那麻雀很快地在画上的胭脂花周围跳来跳去,然后“喳喳喳”地叫了三声飞走了。那画上,留下了五颜六色的爪印。奇怪的是,那爪印像各色鲜花一样。王维这时转怒为喜,拍手道:“妙哉,妙哉!不正好给水池增添了百花吗?”几位好友也齐声叫好。王维又提起笔来,画上了各种鲜花,边画边说:“听说焉支山上有一个胭脂池,大概就在这水池下吧!现在我干脆把它画成‘百花池’说不定将来这胭脂池真会变成百花池呢。”

就在这时,一位老大爷来到了跟前。当他看了那张画,不禁拱手道,“先生,您的画画得太好了,像活的一样。”王维见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忙还礼道:“我只是稍懂得一点画技,您老人家过奖了。”老人看着画,自言自语道:“要是这胭脂池中真长出像先生画儿上那么多鲜花,不就更好了吗。”二人说话之间,突然一阵轻风吹来,把那张画吹进池中。王维和老人以及几位好友急忙上前去捞,已经晚了,那画沉下去了。大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感到很可惜。就在这时,奇景出现了,那画儿上的百花真的长出了水面,整个胭脂池中百花盛开,中间那一朵胭脂花显得更红、更艳了。人们无不惊讶,高兴地向老人说道:“想不到这胭脂池一会几就变成了百花池,真是天下奇事。”老人忙又拱手道:“这是先生的画儿变的,先生你可能是‘神画家’吧。”说着大家都笑了起来。

从此,当地人又把胭脂池叫成“百花池,”至今,这百花池中的花仍然争艳斗奇,异香扑鼻。

石燕高飞

在焉支山一个陡峭的山崖上,有一只展翅欲飞的石燕。它体态矫健,神情自若,造型优美。据说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讨伐匈奴时,路过这里,听了石燕的缘由,敬佩不已,于是令全军凭吊。将士们听了关于石燕的传说,个个热泪盈眶,信心百倍,一举击败了匈奴劲旅,凯旋而归。

相传,这焉支山北面山脚下有一个村庄,村里有一个姑娘名叫石燕,她天生美貌,聪明伶俐。唱起歌来能使百鸟喑哑,跳起舞来好像彩霞飘动。可怜这孩子命苦,刚一出世,爹妈就离开了人世。多亏了乡亲们照料,她才得以长大成人。她自幼替村上放羊,一年四季上山下洼,练就钢筋铁骨,一身好武艺,尤其是射箭,更是百发百中。

村里有个小伙子,名叫山鹰,精明强干,为人诚实,从小跟父亲打猎。与猛兽打惯了交道,有一手好刀法。山鹰跟石燕,青梅竹马,常常一起在山中打猎,一起在山坡上放羊。眼看他俩岁数一年年长大了,彼此都有了爱慕之情。他俩的心像空中的小鸟在不停地飞,他们的恋歌像山涧的溪水不停地流,村里的人们就说他俩是天生的一对。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天,石燕与山鹰正在山上对歌,突然一队人马冲上山来。山鹰见是匈奴兵,情知不妙,和石燕一个拿着箭,一个拿着刀,赶着羊群就跑。可是,匈奴兵紧追不放,越来越近。石燕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领头的匈奴头目就跌下马来。趁着匈奴兵一阵慌乱,石燕与山鹰把羊赶到深山沟里,他俩却向另一道山梁上跑去。匈奴兵策马直追,越逼越近,说时迟,那时快,匈奴马队像恶狼一样扑了过来,山鹰眼疾手快,拔刀向匈奴兵砍去,石燕来不及搭箭,甩开长鞭,使劲抽打,不几下,几个匈奴兵掉下马来。他俩刚准备跑,更多的匈奴兵马队冲上来。石燕急忙拉弓射箭,箭响处,匈奴兵一个个翻身落马,但不久,箭射完了。山鹰让石燕先跑,他来对付,可石燕不走。她扔了弓,拿起鞭,山鹰抡着刀,和匈奴兵血战了起来。但他们终因寡不敌众,被捆绑着驮到匈奴兵营。

匈奴首领本来就是个见了女人挪不动脚的家伙,见石燕像天仙一般,心里早痒痒起来,逼着石燕成亲。石燕不肯。匈奴首领知道石燕可能与山鹰是一对,就把山鹰吊了个鸭子倒凫水,严刑拷打。石燕看着山鹰被抽得一鞭一道血口,就像鞭鞭都抽在自己心上。不一会儿,山鹰被打得皮开肉绽,体无完肤。石燕泪如泉涌,冲了过去,一下抱住山鹰的双腿,叫了声“哥哥”!只见山鹰嘴唇颤抖着说了声“好妹妹,报仇!”就咽了气。匈奴首领见山鹰死了,令手下人把石燕拉过来,把山鹰砍成了几段。然后把石燕带到他的帐中,狞笑着走到石燕跟前道:“这下你的那个山鹰已成了几截,死了这个心吧,跟着我有享不尽的富贵。”说着,刚要对石燕动手动脚,就被石燕一拳打得口鼻流血,多亏手下人救驾,才没挨上第二下。这家伙又气、又恨,挥退兵卒,像发了疯的野兽一样向石燕扑来,正在这时,一只矫健的山鹰破门而入,向匈奴首领扑去,只两下,就啄去匈奴首领的两只狗眼,而后又急忙引着石燕外逃,可匈奴首领的一声惨叫惊动了手下兵将,匈奴兵跑进帐中一看,大吃一惊,急忙追出来,从四面八方围上来。石燕见无路可走,“扑通”一声,跳进了匈奴兵营中的一个泉里。顿时水柱冲向云天,化为雷鸣电闪,变成拳头大的冰雹,噼噼啪啪地砸了下来,砸得匈奴强盗血肉横飞,无一逃生。

第二天清早,天气晴朗,人们看到一只燕子从泉中跃出,唱着歌飞向天空,盘旋了几圈落在了山崖上,栖息下来。从此,这燕子白天落在山崖上放哨,每到夜间人们入睡时,她就盘旋在焉支山上空,保卫着这焉支山的一草一木,使乡亲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焉支玉枕

胡秉珍

焉支山脚下一村民造屋,挖地基时挖出一青色玉枕,不知何物,乃去请教本县考古学者,答曰:“此乃隋炀帝召见二十七国节度使曾用过之物,宝枕也。枕此入梦,当夜即可尽遂人愿”。村民举家大喜,料从此可高枕无忧,尽享天堂之乐。入夜,争相用之。

丈夫早对丑妻看不上眼,因此后脑勺一沾枕边,就想,今晚一定要娶个漂亮媳妇。一会儿忽听门外喇叭响,出门一看,却是花轿来到门前。拜过天地,搀入洞房,揭去红头布,嗬,乃本村第一美姑娘。正欲上床,忽见新妇肥裤腿,条纹布鞋,村姑也。于是怏怏不乐,土里土气,何如城里时髦女郎?正思考间,花轿又到,这次是烫发头、穿裙子的地道“城里货”。刚想送入洞房,又觉美中不足,挑来挑去,早已见妻妾成群,洞房里坐满了,厨房里坐满了,院子里也站满了。几十个女人吵吵闹闹,要吃饭、要穿衣、要住房,扬言如不满足,则以重婚罪,拐骗罪告他。村民慌了,凭我那一亩三分地,怎养得起这一群老婆?顿时梦醒,吓出一身冷汗。

妻是全家“第一把手”,掌管全家财务大权。因此她眼前最大愿望,就是各种商品大降价,直到即将入梦,嘴里还默默在念:“鸡蛋降、猪肉降、锅碗瓢盆全都降,降了一半还要降”。果然,一合眼,便听见市场卖鸡蛋的大声吆喝:“鸡蛋大减价!”再问肉案,比昨天还降了一半多。于是满载而归,早饭煮鸡蛋,午饭炖鸡蛋、晚饭炒鸡蛋;今天吃肉,明天吃肉,后天还吃肉。可是几天之后她再去买菜,卖蛋的赔光了,卖肉的赔跑了,喂鸡的不喂了,养猪的不养了,市场上鸡鸭鱼肉全没有了。一抬头,又见其儿女哭哭啼啼而来,问之,原来锅碗瓢盆大降价,她们工厂发不起工资了,从今后只干活,不开钱。

相比之下,其子头脑更为灵活,他从母亲手中接过玉枕,便喊:“来钱!来钱!来钱!”待他倒头而卧,只见成捆、成袋、成车的钞票,源源不断到眼前,满柜、满屋、满院。他心头一乐,随手抽出一捆百元票,直奔家电商场。不料门上高悬一牌:“本店收款,概以车而论”。他找不到车,急得满头大汗。

梦醒,举家合计,枕中之梦,梦中之物,均乃海市蜃楼。人生在世,期望不可过高,致富奔小康不能速胜。因此一致讨论通过,抛弃梦枕,回到现实。

焉支山概况

徐柏林

焉支山位于丝绸古道河西走廊中部山丹县境内,是一座自然风光秀美的历史名山,所辖林区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由山丹县大黄山林场负责经营管理。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林区管理单位在加大资源保护力度的同时,依托焉支山独特的区位优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建立现代林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线上的一个森林风景游览胜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展示了森林资源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地理位置优越

焉支山,亦名胭脂山、燕支山、删丹山,又称大黄山,位于山丹县境东南45公里处,其地理位置为东径101º-101º30′,北纬38020′-38º30,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百花池顶)海拔3978米。焉支山山体呈东西走向,绵亘于祁连山、龙首山之间,东连永昌、西望张掖、南仰祁连、北眺龙首,犹如一头雄师,盘踞在河西走廊中部,素有“甘凉咽喉”之称。祁连山与焉支山中间有辽阔的大草原,为世界第一的马场,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为河西走廊增添了无限生机,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焉支山核心旅游风景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1º13′—101º16′,北纬38025′—38º27′,包括大黄山林区1、2、3、16、17、19六个林班,四界范围为东至吊吊坡山脊,西至直沟门,北至高坡泗水泉子,南至直沟河脑,规划总面积10521亩。旅游区交通条件便利,距连霍国家高速公路、国道312线仅40多公里,可入性在整个祁连山林区最为便利,是距县城最近的原始森林。

自然资源丰富

焉支山位于祁连山脉中段北麓,属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地域复杂,植被类型多样,具有中纬度山地植被特征,植物区系属青藏高原植物区,植物主要以阴生、湿生、寒生、寒旱生、中生、旱生植物为主。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针叶树种广泛分布于林区,零星分布华北落叶松、山杨,同时大面积分布高山灌丛林及草甸等植物群落,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地域与生存条件,物种极其丰富,众多的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因素与土壤、水分、阳光等非生物因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在这里构成了典型的半干旱高原荒漠生态系统,对了解我国西北内陆干旱荒漠山地生态系统的发生规律、研究森林的水源涵养功效规律发展、衡量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后果评价准则、林业改善人民生存环境都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据调查,焉支山所属林区分布有维管束植物84科399属1044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3属14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74科380属1020种,森林覆盖率达63.82%。乔木树种主要为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均属祁连山林区特有树种,青海云杉分布于林区阴坡,半阴坡,祁连圆柏零星分布于阳坡、半阳坡。灌木主要有金露梅、银露梅、小檗、沙棘、绣线菊、花楸、高山柳等,都极具观赏价值。除华北落叶松为引种外,其它均为乡土树种,适生性强,生长状况良好。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有裸果木、半日花。同时林区植被类型随海拔、坡位的不同而差异显著。海拔由低到高分别为山地苔藓森林带,海拔2400-3300米,山地阴坡、半阴坡生境比较潮湿,分布暗针叶林,树种青海云杉,林下覆盖苔藓植物。山地阳坡比较干燥,生长着大量灌木草本,二者犬牙交错,镶嵌分布,组成特殊的山地森林草原景观。海拔3300-3900米分布高山灌丛草甸带,下接高山草原带,灌丛主要是由耐寒的中生或旱中生灌木所构成的植物群落,灌丛与高山草甸复合分布,是具有垂直地带意义相对稳定的原生植物类型,主要灌草为高山柳、高山绣线菊、锦鸡儿、委陵菜等。现林区分布、栖息有陆生脊椎动物162种,其中两栖爬行类有15种,鸟类112种,兽类35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玉带海雕、金雕、马麝、黑鹳4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岩羊、甘肃马鹿、猞猁、荒漠猫、血雉、猎隼、苍鹰7种,其它主要有狍鹿、赤狐、旱獭、黄鼬、野兔、红嘴山鸦、喜鹊、乌鸦、山雀等。动物岩羊常见于林区阳坡陡崖,狍鹿栖息于山中平缓的乔灌混交丛中,旱獭隐藏于谷坡洞穴之中,白日觅食随处可见,以上动物可见频度高。

林区现探明的地下资源有金矿、煤矿等。

气候条件独特

焉支山在地质构造上属祁连山褶皱带,山体由云母岩片、石英岩等变质岩及花岗岩组成。地质年代为元古代(距今约5.7-2.85亿年)。山体呈东西走向,绵亘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形成浑圆的平坦山地,西北坡较平坦,四周多山前冲积扇,主峰百花顶高3978米,峰之四周为低山丘陵,地势险要,异峰突起。林区内土壤有山地栗钙土、山地褐色土、山地草甸草原土、高山草原土、高山草甸土,其母质为次生黄土或坡积砾石。焉支山所属区域位于亚洲大陆腹地,远离海洋,近沙漠,属大陆高寒半干旱气候,春季升温慢,天气多变,风大,夏季不热但时间较短,秋季天气较好,天高气爽,但初秋会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冬季寒冷而漫长。冬春多西北风,夏秋多东南风,干、冷、风、沙是本区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0—3℃,最热月7月平均温度13.8℃,极端高温31℃;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14.7℃,极端低温—27.7℃。无霜期102天。年日照时数为2802小时,占可照时数的63%,5月最多为255小时,9月最少为211小时。全年总辐射量136.09千卡/平方厘米。六月最大,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年平均湿度为57%,8月最大为67%,4月最小为49.5%。年平均降雨量358.8毫米,其中春季降水64.7毫米,占18%,夏季降水203.8毫米,占57%,秋季降水81毫米,占2%,冬季降水9.3%,占3%,降水主要出现在7-8月。降水日年均98天。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冷,10初即降雪,5月止,年平均降雪47天,积雪厚度30厘米。大黄山林区发源有直沟河、跌老鸦河等大小河流,属于黑河水系,直沟河贯通焉支峡景区,全长20公里,集水面积约为15公顷,平均径流量0.43米方米/秒,雨季最大可达2.5立方米/秒,平均年径流量0.1351亿立方米。跌老鸦河流量较小,属季节性河流。在出山口建造有寺沟水库、是附近乡村农业用水和人畜饮水的重要来源。焉支山平均海拔在2400米以上,各山峰海拔大都在3000米左右,林区远离都市,几乎无大气污染,空气质量良好。据张掖市环境监测站2011年4月监测,园区大气中SO2含量低于0.05mg/m3,总悬浮颗粒物TSP指标小于0.12m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低于0.05mg/m3,氮氧化物NOx含量低于0.10mg/m3,达到国家环境质量(GB3095—1996)一级标准。地面水PH值为8.21,溶解氧≥6mg/L,化学需氧量CODcr≤15mg/L,生化需氧量BOD5≤3mg/L,氟化物≤1mg/L。主要理化指标均达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一级标准。土壤矿物质含量较低,富含有机物,监测土壤PH值8.12,汞≤0.15mg/kg,镉≤0.20mg/kg,砷≤15mg/kg,铜≤35mg/kg,铅≤35mg/kg,铬≤90mg/kg,锌≤100mg/kg。达到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一级标准。林区为茂密的原始森林所覆盖,在旅游旺季6-8月份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平均值保持1-5万个/cm3,空气清新,空气细菌含量均在1000个/m3以内。

环境风光优美

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气候条件,使焉支山境内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峡谷清泉淙淙,峡谷两侧崇山峭立,奇石岩岩,悬崖峭壁直插云霄,岩如斧削、壁如林立;四周山壑纵横,怪石嶙峋,山涧溪流潺潺,如鸣环佩,崖峰松柏苍翠,碧绿欲滴;谷底绿树藤蔓,参差披拂。山涧獐、鹿、羊(岩羊)、獭(旱獭)、兔等动物出没林中,形成了一派生机盎然的自然生态景观,为林区健身、峡谷探险的理想之地。焉支山境内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湖、瀑、泉、池各显奇姿,直沟河直贯园区腹地焉支峡,谷口飞瀑湖碧波荡漾,谷中瑶池浪花飞浅,深不可测,谷底清流石上,时而奔泻,时而缓流,更有百条山涧小溪涓涓汇入河中,流水声与松涛声合奏成一首天籁之音。盛夏,绿荫浓郁,凉爽宜人;晚秋,树叶殷红,果挂枝头;严冬,万里雪飘,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极具观赏价值。

历史文化深厚

焉支山是一座历史名山,扼河西走廊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载入史册。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都在此屯兵驻守,晋曾在此设焉支县,今古城遗址依然清晰可辨。《史记》载:西汉时,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此地,压迫弱小民族,阻塞西域要道,频频侵扰中原,元狩二年(公元121年),汉武帝下令征讨匈奴,年仅18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余大军直抵焉支山下,几番鏖战逐匈奴于大漠之北,匈奴失此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又据史书载: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六0九年)元月,隋炀帝为了统一河西地区,对伯雅、吾吐屯等西域27国实行怀柔安抚政策,并御驾西巡张掖,欣闻焉支山奇峰挺拔,风光秀丽,一日上朝问驻张掖郡大臣裴矩,朕闻删丹焉支山秀丽,珍禽异兽出没山林,意欲狩猎,游乐观赏风景,祭祀天地,颁昭下令27国君主使臣前来焉支山朝见,(今雷达站附近),并令全体与会人员佩戴金玉,衣着鲜艳,焚香奏乐,并献疆土以示臣服。这就是历史上在焉支山有名的“万国博览胜会”。历代文人墨客和史学家笔下曾对焉支山有过不少的赞喻。唐·陇西成纪人李白在《幽州胡马客歌》中有:“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唐·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在焉支山中部,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755年)封焉支山神为宁济公,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在焉支山修建了“宁济公祠”;明代,曾修茸为寺,当地人称后寺;焉支山西部,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山丹卫指挥使朱冠主持修建一寺,称前寺,前后寺相距不远,又称中山寺。明代甘肃巡抚田乐、候东莱都督和知县张成曾铸大钟一口悬于寺中,后人又称钟山寺,在前寺的西北边建玉皇殿一处,气势宏伟,距后寺200米处有一座道观,1937年原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及两名战士在此躲避国民党马家军,治病疗伤三月有余。为纪念陈昌浩主席及西路军全军将士,此庙被当地红军称为“红军庙”,与前、钟、后寺形成“三寺一刹”。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钟山寺庙会,张掖、山丹、民乐、永昌及本县善男信女来此地朝山观景,求神拜佛,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可惜原有巍峨辉煌的古刹已在60年代被毁。

打造“国博故里”

近年来,山丹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主导产业,将焉支山作为全县的核心景区进行开发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先后筹资5000多万元,硬化花大公路13.8公里、景区道路3.5公里、车场3处6000平方米,整修景区沙石道路25公里,铺筑登山石台阶4.2公里,铺设景区栈道4公里,新建景点12处,平整铺垫观景平台2000平方米。修建三星级旅游厕所2座,凉亭3座,曲桥2座,玉皇殿1座,“宁济公祠”1座,恢复重建了玉皇殿、大佛殿,新建西域民族风情园和游乐场各1处。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8公里,建成仿古山门1座,高标准公园大门1座、公园管理房76.5平方米,建成游客中心1处和有接待床位60张的接待站1处,配置旅游观光车5辆,购置仿古售货亭12个,在主要景点安置特色垃圾桶200个,开设群众服务景点20处。通过打造建设,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功能逐步提升,游客数量逐年增多,森林公园逐渐成为多功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新型游览胜地,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线上的一个森林风景游览胜地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年接待游客达到30万人(次),实现森林旅游综合收入500万元,已初步形成了集餐饮、娱乐、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格局。森林旅游产业的兴起发展,缓解了林场经济压力,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弘扬了生态文明,满足了人们探索大自然的愿望,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于2010年被国家旅游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审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