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支山的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焉支风》
唯一号: 292434020220000989
专题名称: 焉支山的传说
文件路径: 2924/01/object/PDF/292410020220000015/001
起始页: 0154.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这焉支山方圆近百里,苍松翠拔,碧柏生辉,地势险要,既是景色秀丽的仙境,又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自然地流传下来很多优美、动人的故事。 胭脂花 焉支山上有一种胭脂花,姑娘们用它来擦脸,个个都漂亮得赛过春天的桃花,冬天的腊梅。那么这胭脂花为什么这么神奇呢?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这焉支山山青水秀,草木茂盛。山上有一个小村,住着二、三十户人家,生活得很幸福。村东头一间茅屋里,住着老俩口,待人诚实、忠厚,就是没生一男半女。虽有乡亲们的帮助,生活过得安逸,到底膝下荒凉,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一天夜里,老俩口同时做了一个梦,梦见王母娘娘送给他们一朵胭脂花。老俩口醒来,觉得非常奇怪,不知是福是祸。从这天起,整整过了三百天,老太婆生下了一个女孩子。老俩口欢天喜地,想起那个梦,就给女孩子起名胭脂。 胭脂姑娘不仅貌美,而且善良,勤劳,村里人个个都喜欢她。光阴似箭,转眼间,胭脂姑娘已经十六岁了。就在这一年,老天爷三个月没下一滴儿雨,泥土干得冒烟,石头干得出火,明镜般的清泉露出了底,大家愁得唉声叹气。常言道,祸不单行,瘟疫又传到了山村,全村人的日子可是黄莲拌苦胆——苦上加苦。说来也怪,唯独胭脂姑娘没有染上瘟疫。她眼看着全村父老、姐妹的命都快要完了,急得哭干了眼泪。全村乡亲看到胭脂姑娘还好好的,就劝她快离开山村,逃个活命。她父母也含泪道:“孩儿呀,老天爷要收这山村里的人哩,你快找条活路去吧!”,胭脂姑娘扑在妈妈怀里说:“不,妈妈,孩儿一步也不能离开你们,我一定想办法找到水,救活全村的乡亲们!”说完,就起身向焉支山顶上跑去。她是想站到最高点,先看一下山顶上或山下面什么地方有水。她爬上山顶,向四周望去,只见满山遍洼尽是枯树、干草,便失望地叹口气,准备下山回村再到别处寻找。刚翻过一道山梁,见前面悬崖上有一块石头,像一朵出水的芙蓉。走近石头,有水声从石头下发出来,她高兴得几乎跳起来,急忙转身回家,拿来了工具。挖呀,凿呀!从太阳高照挖到月亮升天,手上打起了无数个血泡;从星星眨眼凿到朝霞满天,手上的血泡全磨破了,虎口震裂了,鲜血染红了工具,染红了芙蓉花一样的石头。这时,她又饥,又渴,又累,终于支持不住,靠在石头上睡着了。 她梦见王母娘娘从瑶池来到了她的身边,给了她一把金斧、一小袋花种,并告诉她用金斧从石头中部砍三下,水就会出来,那时再把花籽撒在水中,这水流下去,人喝了就会治好瘟疫。胭脂姑娘醒来后,才知道是一场梦,低头一看,眼前确实有一把闪闪发光的金斧,还有一个小布袋。她急忙拿起小布袋打开一看,果然是一袋珍珠一样白得耀眼的种籽。就在这时,她手上的血渗透了布袋,染红了雪白的种耔。她放下布袋,拿起金斧,用尽全身力气,向石头中部砍了三下,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这块花一样的石头中部开了一道缝,并很快分开。胭脂失足掉进了石缝。就在这一瞬间,一大股明洁的水喷了出来,向山下冲去。那一袋种籽被冲散了,一颗颗散落在水边,长出了一株株血红胭脂花。在泉水形成的池中,一枝鲜艳的大胭脂花,亭亭玉立在中央。 水流到山村里,乡亲们和胭脂姑娘的爹妈喝了,疾病顿时消失了,大家都以为神仙降下来的神水,但从此却不见了胭脂姑娘。 这天夜里,全村人同时做了一个梦,山神爷告诉他们胭脂姑娘开石取水化为一株花的经过。第二天醒来,乡亲们才明白胭脂姑娘再也回不来了。大家涌到池边,只见池中的那株花,在阳光下,红艳艳的,在向乡亲们一躬一躬地道着万福。 这花很快开遍了焉支山,使焉支山更加秀丽壮观。乡亲们想念胭脂姑娘,都把这花叫“胭脂花”。山也就叫做“胭脂山”了。 白花池 相传,唐代开元年间,大诗人王维奉命来到凉州(今武威)慰劳戍边将士。听说焉支山景色秀丽,很想借此机会一游。 一天,他终于腾出了时间,约了几位喜欢吟诗的好友,一同到焉支山游览。刚登上焉支山,就被这山上的美景迷住了。啊!焉支山果然名不虚传。特别是那布满山间的胭脂花红得像火一样,散发着阵阵清香,令人陶醉。王维和他的好友诗兴大发,你一首,我一首吟起了赞美诗。 他们边吟边走,不觉又过了一道山梁。王维正在吟诗,突然停了下来,指着前面道:“你们看。” 原来前面有一水池,像一块大圆镜镶嵌在绿色的丛草中,中间仿佛有一位穿着红色裙子的姑娘,站在水中。三人觉得奇怪,走近一看,哎呀,这水池真大,池水碧绿清澈;再看那水池中哪有什么姑娘,而是立着一株很大的胭脂花,花叶、花瓣上悬着晶莹的露珠。那花朵红得像着了一团火。王维禁不住赞美道:“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啊!”说完,取出了纸笔颜料画了起来。先画上红艳艳的胭脂花,再画下碧绿的池水,也画上池畔的碧草,就这样,一袋烟工夫就画出了一幅和眼前的实境一模一样的画。几位好友一看,这画上的水像真的波动着,碧草在轻风吹拂下也摇动着,那胭脂花更像活的一样,就连王维也觉得有点怪。正在这时,一只小麻雀“噗噜”一声飞来落在颜料盘中,爪子上沾上了各种颜料,又跳到刚画好的画上,王维三人急忙去赶,已经来不及了。那麻雀很快地在画上的胭脂花周围跳来跳去,然后“喳喳喳”地叫了三声飞走了。那画上,留下了五颜六色的爪印。奇怪的是,那爪印像各色鲜花一样。王维这时转怒为喜,拍手道:“妙哉,妙哉!不正好给水池增添了百花吗?”几位好友也齐声叫好。王维又提起笔来,画上了各种鲜花,边画边说:“听说焉支山上有一个胭脂池,大概就在这水池下吧!现在我干脆把它画成‘百花池’说不定将来这胭脂池真会变成百花池呢。” 就在这时,一位老大爷来到了跟前。当他看了那张画,不禁拱手道,“先生,您的画画得太好了,像活的一样。”王维见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忙还礼道:“我只是稍懂得一点画技,您老人家过奖了。”老人看着画,自言自语道:“要是这胭脂池中真长出像先生画儿上那么多鲜花,不就更好了吗。”二人说话之间,突然一阵轻风吹来,把那张画吹进池中。王维和老人以及几位好友急忙上前去捞,已经晚了,那画沉下去了。大家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感到很可惜。就在这时,奇景出现了,那画儿上的百花真的长出了水面,整个胭脂池中百花盛开,中间那一朵胭脂花显得更红、更艳了。人们无不惊讶,高兴地向老人说道:“想不到这胭脂池一会几就变成了百花池,真是天下奇事。”老人忙又拱手道:“这是先生的画儿变的,先生你可能是‘神画家’吧。”说着大家都笑了起来。 从此,当地人又把胭脂池叫成“百花池,”至今,这百花池中的花仍然争艳斗奇,异香扑鼻。 石燕高飞 在焉支山一个陡峭的山崖上,有一只展翅欲飞的石燕。它体态矫健,神情自若,造型优美。据说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讨伐匈奴时,路过这里,听了石燕的缘由,敬佩不已,于是令全军凭吊。将士们听了关于石燕的传说,个个热泪盈眶,信心百倍,一举击败了匈奴劲旅,凯旋而归。 相传,这焉支山北面山脚下有一个村庄,村里有一个姑娘名叫石燕,她天生美貌,聪明伶俐。唱起歌来能使百鸟喑哑,跳起舞来好像彩霞飘动。可怜这孩子命苦,刚一出世,爹妈就离开了人世。多亏了乡亲们照料,她才得以长大成人。她自幼替村上放羊,一年四季上山下洼,练就钢筋铁骨,一身好武艺,尤其是射箭,更是百发百中。 村里有个小伙子,名叫山鹰,精明强干,为人诚实,从小跟父亲打猎。与猛兽打惯了交道,有一手好刀法。山鹰跟石燕,青梅竹马,常常一起在山中打猎,一起在山坡上放羊。眼看他俩岁数一年年长大了,彼此都有了爱慕之情。他俩的心像空中的小鸟在不停地飞,他们的恋歌像山涧的溪水不停地流,村里的人们就说他俩是天生的一对。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一天,石燕与山鹰正在山上对歌,突然一队人马冲上山来。山鹰见是匈奴兵,情知不妙,和石燕一个拿着箭,一个拿着刀,赶着羊群就跑。可是,匈奴兵紧追不放,越来越近。石燕拉弓搭箭,只听“嗖”的一声,领头的匈奴头目就跌下马来。趁着匈奴兵一阵慌乱,石燕与山鹰把羊赶到深山沟里,他俩却向另一道山梁上跑去。匈奴兵策马直追,越逼越近,说时迟,那时快,匈奴马队像恶狼一样扑了过来,山鹰眼疾手快,拔刀向匈奴兵砍去,石燕来不及搭箭,甩开长鞭,使劲抽打,不几下,几个匈奴兵掉下马来。他俩刚准备跑,更多的匈奴兵马队冲上来。石燕急忙拉弓射箭,箭响处,匈奴兵一个个翻身落马,但不久,箭射完了。山鹰让石燕先跑,他来对付,可石燕不走。她扔了弓,拿起鞭,山鹰抡着刀,和匈奴兵血战了起来。但他们终因寡不敌众,被捆绑着驮到匈奴兵营。 匈奴首领本来就是个见了女人挪不动脚的家伙,见石燕像天仙一般,心里早痒痒起来,逼着石燕成亲。石燕不肯。匈奴首领知道石燕可能与山鹰是一对,就把山鹰吊了个鸭子倒凫水,严刑拷打。石燕看着山鹰被抽得一鞭一道血口,就像鞭鞭都抽在自己心上。不一会儿,山鹰被打得皮开肉绽,体无完肤。石燕泪如泉涌,冲了过去,一下抱住山鹰的双腿,叫了声“哥哥”!只见山鹰嘴唇颤抖着说了声“好妹妹,报仇!”就咽了气。匈奴首领见山鹰死了,令手下人把石燕拉过来,把山鹰砍成了几段。然后把石燕带到他的帐中,狞笑着走到石燕跟前道:“这下你的那个山鹰已成了几截,死了这个心吧,跟着我有享不尽的富贵。”说着,刚要对石燕动手动脚,就被石燕一拳打得口鼻流血,多亏手下人救驾,才没挨上第二下。这家伙又气、又恨,挥退兵卒,像发了疯的野兽一样向石燕扑来,正在这时,一只矫健的山鹰破门而入,向匈奴首领扑去,只两下,就啄去匈奴首领的两只狗眼,而后又急忙引着石燕外逃,可匈奴首领的一声惨叫惊动了手下兵将,匈奴兵跑进帐中一看,大吃一惊,急忙追出来,从四面八方围上来。石燕见无路可走,“扑通”一声,跳进了匈奴兵营中的一个泉里。顿时水柱冲向云天,化为雷鸣电闪,变成拳头大的冰雹,噼噼啪啪地砸了下来,砸得匈奴强盗血肉横飞,无一逃生。 第二天清早,天气晴朗,人们看到一只燕子从泉中跃出,唱着歌飞向天空,盘旋了几圈落在了山崖上,栖息下来。从此,这燕子白天落在山崖上放哨,每到夜间人们入睡时,她就盘旋在焉支山上空,保卫着这焉支山的一草一木,使乡亲们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知识出处

焉支风

《焉支风》

出版者:中国文联岀版社

本书记述了山丹县焉支风的优美风景,其中有散文、诗歌、传奇。

阅读

相关地名

焉支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