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30条
析出资源
29条
图表
1条

检索条件

共 30 条 1 / 2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封面
2
前言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前言
3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目次
4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临沭县的农业家庭联产承包(简称大包干),是从1979年参观学习凤阳开始的,是在两种思想、两种认识的矛盾中逐步推开的。其发展之曲折、斗争之澈烈至今仍历历在目。
5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绵绵苍山,涓涓沭河,吟唱着一首首激昂的乐章,造就着一个个英雄的群体。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临沐县广播电视局,用山一样的执著、水一般的灵秀,为临沐县的两个文明建设擂鼓助阵,做出了很大贡献。
6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水、空气、阳光是创造和维持生命的三大物质要素,也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水,不但是生命之本,也是许多生产活动的动力之源。如果没有水,一切生命和生产活动就会终止。
7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周庄乡北邻县城,辖5个工作区,31个行政村,共有耕地42050亩,25720人。这里就是临沭县著名的植桑养蚕基地。每当春末夏初,这里到处可见大片的桑园,郁郁葱葱,微风吹来,绿叶拂动,轻摇曼舞;在桑园深处,还不时映出蚕农的张张笑脸,传出阵阵歌...
8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白柳,又称簸箕柳,原名杞柳,因柳条去皮后色白而称之为“白柳”。长期以来,白柳编织的传统产品有簸箕、箢子、圆筐、粮篓、提篮等,既供当地使用,也远销鲁南、苏北一带。那时,农民编柳货仅是为挣钱养家糊口。新中国建立后,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村集体组织...
9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雄伟的苍山脚下,清幽的苍源河畔,有一座景色秀丽、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她就是被社会誉为临沭县最高学府的山东省临沭第一中学。 几代人精心培育,近五十载辛勤浇灌;桃李扎根临沭大地,芬芳润泽沂蒙沃土。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满怀理想、满载知识从这里走岀...
10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临沭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简称职业中专)创办于1982年,初名临沭县农业技术中学,1985年改现名。1991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估,被国家教委首批确定为省级重点职业中专,在全省职教系统及至全国都有相当的知名度。
11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942年是日本鬼子对我山东军民烧杀抢掠疯狂扫荡的年月。早在1940年春,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东进支队来到临沭开辟根据地,不少村庄的墙上写出引人注目的“抗日高于一切”、“八路军和老百姓是一家人”等激动和鼓舞人心的口号。另一方面,当时国民党...
12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发源于沂山南麓的沭河,“头枕穆陵关,脚踏宿迁县”,自北向南流淌,在马陵山北麓,划了一条东南向弧线,又折向西南,奔流而去。
13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从临沭县城去玉山镇的公路北侧,玉山的西南脚下湖子河东,座落着一个山青水秀的村庄,这就是湖子村。1939年冬,我八路军东进支队某部,进驻了这个村庄。1940年春山东战工会工作人员也来到该村,开始宣传抗日救国,组织联合会,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其它抗...
14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巍巍苍山,绵绵沭水,记录了临沭人民一段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讴歌着一曲曲令人荡气回肠的光荣颂歌。
15
知识出处: 临沭县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临沭人民广泛传唱着近百首革命民歌。这些歌曲主题鲜明,题材广泛,通俗易唱,真正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巨大作用,是我县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