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6条
析出资源
16条

检索条件

共 16 条 1 / 2
1
封面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封面
2
目录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目次
3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941年秋至1944年秋,我在即墨伪中(青岛特别市市立即墨区初级中学)以教学作掩护从事地下抗日活动。这期间,我曾亲眼看见日本侵略者在即墨的种种暴行,亲自同日寇及其帮凶们进行过殊死斗争,同时也十分敬佩即墨诸多的热血青年和优秀儿女的革命勇气及...
4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即墨县第四区中队组建于1943年9月,结束于1944年2月。这支战斗在天井山麓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虽然历时不足半年,但在这短暂的岁月里,她却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曲曲悲壮的战歌,为民族的解放作出了显著贡献。今天,作为我们几个当年的幸存者,有责...
5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我胶东解放区大举进攻。他们采取一种所谓“擀面杖战术”:即用总共6个整编师的兵力,从潍县至青岛、沿胶济线向北至东平推直擀,妄图“不使一个共军共党漏网”,并叫嚷“两个月内彻底捣毁胶东解放区,全歼胶东主力,把共产党赶到渤海...
6
更正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即墨文史資料第七辑更正。
7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947年,国民党刘家庄乡乡长韩田裕与原乡长庄建平,张典修等人,趁国民党军队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之机,将在“反奸诉苦”、“土地改革”运动中逃亡到敌占区的地主、恶霸、汉奸、兵痞分子纠合起来,组成了一个40余人20多条枪的刘家庄乡队,妄图在国民党...
8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947年9月26日,在王村岛里泊子村,一位共产党员在敌人的罪恶烈火中英勇就义。他,就是原即东县=山分区委(现属田横镇)第一副书记兼组织委员程坤烈士。
9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我有一个写日记的习惯。现将1948年我奉命随即墨干部南下,于途中写的日记摘抄如下,借以重温当年的战斗历程,并献给家乡的读者们。
10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初彭龄,世代簪缨,官位显赫,是清代中页即墨境内继郭琇之后的又一名闻名遐迩的清廷大员。至今,初彭龄及其宗祖的轶闻轶事,仍在南阡一带广为流传。
11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1897年12月,德国侵略者以曹州教案为借口,悍然派兵强占我国山东沿海港口胶州湾,并以此为据点,多次派兵到周围地区进行侵扰。
12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即墨镶边”名扬四海,誉满五洲,多少年来,一直是即墨外贸出口的拳头产品之一。然而,翻开“即墨镶边”的发展史,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即墨镶边”的创始人卢忠溪先生。
13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民国六年(1917年)初夏”即墨县境内瘟疫大流行,尤以即东为烈。此病传染快,发病急、死亡率高,大有风驰电掣之势。由于当时政荒民弊、缺医少药,致使无数人的生命被夺去,县境内多为“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凉景象。笔者仅将当年王村岛里...
14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清朝咸丰生间至民国末年,即墨王村镇蒲湾头村有一农民叫姜克敏。此人嘴灵、手巧、腿快兼有武功,乡人皆称其为“能人”。说他嘴灵,因为他出口成章,妙语横生;说他手巧,因为他有一手超群的嫁接花木的技艺;说他腿快,因为他跑旱信时,从金口到烟台一昼夜能跑...
15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上网节,旧称祭海,是古今沿海渔民新年伊始将网具装上船,在首次出航前的一个祭祀日。上网节的时间大致在每年农历春分前后,具体日期和祭祀形式没有明确规定。以往,船户与船户、村与村各有所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