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郑敬之” 相关
共 10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清末民初,兰山县(后更名为临沂县。辖今临沂市之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全境,沂南、费县、苍山、鄕城、临沐、莒南和江苏省连云港市的部分地域)是沂州7属的首县。县城临沂,又是沂州府治所,鲁南政治军事重镇,经济文化中心。同旧中国其它城镇、商埠一样,...
2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 类型: 正文
山东省立临沂第三乡村简易师范,成立于30年代,其前身为山东省立第三乡村师范。学校成立伊始,在校风、学风各方面,即以新的姿态出现。它首先提出重视劳动生产教育,使之与课堂的书本教育相结合,教的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达到“教学相长”...
3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刘文轩先生,临沂北关西北园周家楼子人,家系菜农出身。刘文轩先生给人治病,手到病除。对于一般初患的心疼、肚子疼、胃气疼、消化不良、气喘不顺、闷胀不舒等等这类的普通病,可以说是,“一针而愈”。至于难治的中风、风湿、筋骨麻木、腿疼腰疼、捞病、哮喘...
4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山东陆军第五混成旅调来临沂驻防。旅长李森,字协和,原籍北京人,定居于济南,平素热爱京剧。这位旅长到沂后,看到当时临沂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城内连个娱乐场所也没有,于是决心在临沂城内创办一个戏院。不久他便召集各区长、商会长、绅商讨论,众人一致赞...
5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长庚从清同治元年任兰山县知县,至同治七年,升任沂州知府,在临沂地方上任职时间最长,影响深刻。
6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太公祠,在临沂南关阁子门外以东(现在的烈士陵园处),东南面紧靠金雀山。据《临沂县志》载:“太公祠,在南关迤东,同治初年知府长庚建,有会。”长庚修建太公祠是在同治七年升任知府以后。
7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临沂是山东省东南的重要门户,素称为鲁南重镇,是历史的名城。在西汉时期,划为琅琊国,国王刘京徙都驻于此,当时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历代汉、晋、唐时期,代出名人。这种教育完全与社会脱离,更与实际生活脱节。因此,在效果上,造成了“所学非所用”;“所用...
8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 | 类型: 正文
李光仪,字小岩,临沂城内喇叭巷人,入庠生。先生兄弟三人,长小溪,次即先生,弟淑九。兄弟三人分居时,析产每人只十几亩地,有城宅一位,兄弟三人共居焉。曾任沂州初级师范学校的教务长,光绪末年,临沂成立了“县乙种警察教练所”,李光仪被聘为教习(就是...
9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狄学勤,字闻泉,别号清溪,临沂城内人。清末同治年间癸酉科的拔贡。他的为人,慷慨好义,遇事能坚持大节。不以功名利禄为念,而对于地方上的善举,公益事业,没有不竭力尽心而为的。
10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东鲁日报》这个报是承继“辛亥革命”、“讨袁护法”之役以后,在临沂以革新的姿态而岀现的。创办时间是在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七月,主办人为李淑九、刘敢陈,二人都是临沂县人。李淑九是同盟会员,住临沂城内喇叭巷路北,他是李澄之先生的伯父,早年参加...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