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辅广” 相关
共 241 条 11 / 17
15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又说:“潘时举讲解文章尽管也很有见地,但立论太高,而且有投机取巧之嫌。这些都不是小毛病,必须勇猛努力奋勇前进,摆脱腐旧的老套路才能有所得。”
15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又说:“姑且把心放宽放平,不要随随便便就文字展开议论。”
15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现在谈论经书有四个毛病:经书本来立意卑微,却刻意将它拔高;本来浅显易懂,却穿凿附会让它变得高深;本来与自己生活贴近,却人为推开变得遥远莫及;本来清楚明朗,却故意遮蔽使它变得晦涩难懂。这些都是谈论经书常犯的毛病。
15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必须放宽心态、平心静气地阅读,先读懂全书的基本纲领和道理了,再来仔细研究各个关键部分。好比有人进了一间大房子,才刚踏进第一道门,里面还有很多道门见都没见,就急着谈论房子里的事,这怎么能做得到呢?
15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大致上读书,就需弄清上下文之间是什么意思,不可只拘泥于某字。比如扬雄说“于仁也柔,于义也刚”,到《易经》中却拿刚来配仁,柔来配义。又如《孟子》里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而在《中庸》又说“成己,仁也;成物,智也”。这些语句必须是放到...
156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看文字,暂且一条一条阅读理解,它们本来就各是各的事,没必要牵强附和。
157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暂且就书中各处理解领会,不要相互之间牵强混淆地用来比较。起初这样读书毫无助益,反而白白浪费心思和精力,制造出一些没有的言论。只是翻转得言语增多,却与自己的本分没有什么关系。
158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看文字只是要虚心。张载先生说过:“抛却旧有的成见,生出崭新的见解。”
159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读书如果有见解,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不可因此过分执着。不如先把自己的想法放在一边,继续读书,以求得新的见解。如果固执己见,心也就被这一点见解遮蔽了。
160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一个人读书遇到疑难的地方,需要虚心搜寻探求其中的含义。有时仔细思考得不出的结论,却可能在不刻意思考之间得出。从山下看,山上是阻碍,所以用“乾卦”来象征;从山上看,山下是危险,所以用“坤卦”来代表。此处借用登山来阐明危险和阻碍的意义。
161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先生任潭州知事。有人请教:“承蒙见教,我明白读书需要沉浸其中深入领会。因此看《孟子》,见其中千言万语,归根到底都在谈论心性。对于《孟子》七篇都这样看,算得上是‘涵泳’吗?”先生回答:“我因为见到这里的人读书大多冒失粗率,所以才说需要‘涵泳’...
162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周易五赞·警学篇》中说:“读《易经》的方法是,对每个字的理解都遵循其原意,对每句话的理解都探究其实情,做每件事都因循其规律,调理自己的心绪使其平静。对某事进行褒贬评价,如同亲眼所见;对某事做出止行决定,如同亲身实践。不能过于宽纵而忽略,也...
163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尚书》中有没必要解释的,有需要重点解释的,有需要简略解释的,还有不能解释的。比如《仲虺之诰》《太甲》等篇章,只要熟读,其中义理自然会明白,哪里还需要解释呢?又如《洪范》,需要重点解释;比如典、谟类各篇,用辞文雅深奥,需要略微加以解释;再如...
164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蔡仲默说:“将《尚书》中的义理融会贯通,这只是其次。重要的是要从中领会到二帝三王的良苦用心,贯通其中可以贯通的地方,不要强行去贯通其中难以贯通的地方。”先生说:“就这几句话而言,你已经参悟到七八分了。”
165
知识出处: 朱子读书法 | 类型: 正文
《诗经》之所以被尊为经典,正是由于它向下融合人情事理,向上具备自然天道,而世间的真理无不涵盖。学习《诗经》的人,应该从《周南》《召南》中探求端倪,参照各国之“风”以穷尽变化,用“雅”来端正思想弘大规模,用“颂”中和性情以达到目标,这就是学习...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