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题名
责任者
关键词
全文
检索
颗粒类型
全部
26条
析出资源
6条
专题
20条
知识出处
全部
漳浦文史資料1-25...
漳浦文史資料1-25...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漳浦文史资料 第十四...
检索条件
与 “赤岭畲族乡” 相关
共 26 条
2
/
2
16
赤岭畲族乡
下元节风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十月十五日称下元,是水官大帝生日,逐户做“红龟粿”和红圆拜祭水官大帝。
17
赤岭畲族乡
冬节风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十一月冬至日称冬节,家家户户吃汤圆,拜祭祖宗,但丧人家不能做汤圆,只做糕,其出嫁女儿要送汤圆给娘家,娘家以糕还礼。这与别的乡镇不同,别的乡镇是守丧人家端午节不能缚粽。
18
赤岭畲族乡
雨霁顶三界公生日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赤岭乡山平村雨霁顶祀三官大帝,所谓三官是天官、地官、水官,古代认为三位大帝是分别掌管天界、地界、水界之神,所以也称为三界公。三官大帝各有生日,分别为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这也是世俗所谓上元、中元和下元,到时,群众都到雨霁顶拜祭...
19
赤岭畲族乡
婚礼风俗问名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问名。即互通姓名,放定金,俗称“吊串项”。若双方(尤其是女方)家中人畜平安,家具没有损坏,则婚事可成。
20
赤岭畲族乡
婚礼风俗订盟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订盟,也称“吃小定”。男方给女方猪脚肉、糖仔、糕仔、饼等礼品。女方把这些礼品分给亲戚、邻居,表示此女与人家定亲。
21
赤岭畲族乡
婚礼风俗纳采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纳采,也称“吃大定”,俗称“行礼”。男方送给女方猪肉,要整只猪除头、尾外的带骨猪肉,劈成两半。还有贡糖、猪脚、聘金、“洗屎裙仔红包”,布料、茶果等等。婚书、盒仪书写有格式,男方婚书写“纳采之敬”,礼品有“全猪成头”、“福糖成双”、“猪肩成曲...
22
赤岭畲族乡
婚礼风俗纳币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纳币,俗称“送裙袄”。男方婚贴写“纳币之敬”,还有“凤冠成顶”、“襜袄成领”、“绣裙成幅”、“婚员全肩”等套语;女方回帖写“复币之敬”,还有“珠履成双”、“绵袜成双”等套语。
23
赤岭畲族乡
婚礼风俗请期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请期,俗称“送日”。男方送给女方迎娶的日期,婚帖写“请期之敬”。女方在认可该迎娶日期后,随即发出回帖,写“于归之敬”等套语。
24
赤岭畲族乡
婚礼风俗迎亲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迎亲,俗称“娶新娘”。首先,男女双方各自在家中给新郎、新娘进行冠、笄,俗称“尚头”。然后,各自换上白内衣,新郎外穿蓝色长衫,戴礼帽,新娘外穿红袄,戴凤冠。各自请父母吃“韭菜肉”,“韭”谐音“久”,寓意为父母添福寿。 迎亲的花轿到女家后,女...
25
赤岭畲族乡
丧葬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丧葬礼俗也很繁琐,现在已逐渐简化。成人死后移尸上大厅,一般情况是守尸一天,守棺一天,第三天出葬。孝男孝妇祭拜死者,祭时要读祭文。孝男要手持“红灯仔”和哭丧棒。死父时哭丧棒用竹;死母时,哭丧棒用“公母木”,又俗语说:“死父扛去埋,死母外家来”...
26
赤岭畲族乡
喜庆礼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男女结婚后生第一胎孩子称“首弄”,生男孩子称“弄璋”,生女孩子称“弄瓦”(出自《诗经、小雅》),生男孩要于正月初二办“丁桌”,祭拜祖宗,正月十五日出钱演“丁戏”。孩子出生后2~4天,向娘家报喜,娘家在6~8天内送鸡和酒给产妇“做月内”。孩子...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