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图书馆
漳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漳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赤岭畲族乡婚礼风俗迎亲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唯一号:
130734020230000390
专题名称:
赤岭畲族乡婚礼风俗迎亲
文件路径:
1307/01/object/PDF/130710020230000026/001
起始页:
0164.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迎亲,俗称“娶新娘”。首先,男女双方各自在家中给新郎、新娘进行冠、笄,俗称“尚头”。然后,各自换上白内衣,新郎外穿蓝色长衫,戴礼帽,新娘外穿红袄,戴凤冠。各自请父母吃“韭菜肉”,“韭”谐音“久”,寓意为父母添福寿。 迎亲的花轿到女家后,女方父亲或兄长背新娘上轿(与别乡镇牵扶上轿不同),轿前挂包袱,轿后挂一个画着八卦的米筛,轿顶饰一颗木制的小红髻。 花轿到新郎家门口停下,轿放在一个“胶掠”(状如簸箕的大型晒物篾器)中,轿前铺红毯或新草席,头上遮盖竹筛,给新娘步行入屋内,然后由新郎拿出“篮仔米”,新郎新娘共牵提“篮仔米”,进入房中。进房后,吃合卺酒,俗称“酒文桌”,以示夫妻和合,永结同心。桌上摆十二碗食品:公鸡、鸭母、猪肚、腰心酒、韭菜肉、包仔、肉卷仔、豆仔、米糕、鱼、梨、芋等。 婚后第二天,新娘“出厅”,新郎陪同拜“天地公”、拜祖宗,此时礼服都不能脱,要等到妻舅来“探房”后,礼服才可脱下。婚后第四日,新娘回娘家做客,称为“回礼”,头戴小髻,身穿红袄,但不可久留,要当天回夫家。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本文集收录了关于漳浦县城市变迁、海堤建设、教育、经济、政治、乡镇历史、人物、民俗和史海钩沉等各个方面的文章,反映了漳浦县的历史和文化。
阅读
相关地名
赤岭畲族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