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27条
析出资源
26条
事件
1条

检索条件

与 “西坪镇” 相关
共 27 条 2 / 2
16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的圩场和集市贸易的情况。圩场的起源时间不详,民国时期主要圩市有33处,圩期为五日一圩或五日二圩。文化大革命期间废除圩期,规定农历逢四、九为统一圩期,后改为农历逢九。1979年改革开放后恢复五天一圩期,规定新历逢一、六为统一圩...
17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饮食业情况。宋孝宗年间就有南市酒家成列,其中的“南市酒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所赞美的景点之一。明清时代,安溪人在京城做官期间学习了许多烹饪技术,并将其带回家乡发展。各种有特色的名菜和风味小吃逐渐推广并走向市场。...
18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安溪县建立了多个合作社和保合作社,但最终全部解体。解放后,安溪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作为政企合一的机构,并成立了多个专业公司,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土产、茶叶等。同时建立了多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农村代购代销店,以解决农村商业...
19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供销社在50年代初期开始经营农副产品加工业务,包括肥皂厂、蜡烛厂、糖品加工厂等。70年代开始兴办“5406”菌肥厂,并附设玻璃厂生产菌种瓶。80年代初、中期,供销社办冰棒厂、碾米厂等。后来,基层供销社对原有的食品、糖品糕点加工厂进...
20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供销社在1979年开始加强劳动监督,恢复劳动定额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1982年开始试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并在一些供销社进行试点。1984年全面推行不同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如定利润基数、超利税后分成、联销计酬等。1989年继续完善经营...
21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历史上一直是缺粮县,主要依靠进口米和邻近县的输入。粮食贸易主要有三种形式:粮商开店经营、圩日交易和就地调剂余缺。1953年后,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取消自由贸易。1979年开始经营议价粮油,1984年集体和个体的粮油商店成为多渠...
22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国营粮食网点在1951年开始参与收购和出售粮食,以保护农民利益。1953年冬开始实行统购统销后,建立了多个粮管站和分仓,以及油脂购销站。私营粮商在1950-1952年期间逐渐减少,最终被国家粮食部门取代。
23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在民国以前设有多种类型的仓库,包括社仓、义仓、预备仓和常平仓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仓库数量和容量逐渐增加。1949年后,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国民政府的粮仓,并在各地新建了石木钢筋水泥结构的粮仓,改善了设施和设备。从1951年开始,...
24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在民国时期,县内粮食调运主要依靠人力肩挑。50年代后,随着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集运粮量逐渐增大。1958年后,开始修建公路并组织劳力突击运粮。1964年实行征购粮食义运里程补贴。1979年后,开展议价经营,运粮任务加重,充分发...
25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安溪县发展饲料加工和粮食副食品加工以满足养猪业的需求。饲料加工逐渐成为粮食工业的重要任务,生产各种不同比例的混合饲料供应。同时,安溪县生产米粉、面线、湿大面等粮食复制品,以湖头的福寿、汤头为著名。随着时代的前进,手工已由机械所代替...
26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民国初期,安溪县内私人开设诊所坐堂行医者较少。在民国5年(1916)出现了第一家诊所,由老中医李孝清在城关开设,后来也在湖头、西坪、龙门、蓬莱、长坑、官桥等地相继有私人诊所开业。到民国26年,全县共有26名中医领证开业,到民国31...
27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 类型: 文化事件
2005年10月17日,安溪县第四届乌龙茶初制技术大赛分别在西坪镇、蓬莱镇举行,参赛选手148人,获得一等奖2人,二等奖4人,三等奖6人,优秀奖12人,并授予“制茶能手”称号。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