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蓬莱” 相关
共 703 条 26 / 47
376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山东省蓬莱县医疗事业的情况。包括医疗队伍、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医疗制度几部分内容。
377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医坐堂应诊,美国传教士喜乐伯等在蓬莱县城设西医诊所,西医在蓬莱兴起。县内有医院、西医诊所和西药房13家,其中较著名的有蓬莱医院、跃东医院、大同医院、华美诊所。有西医23人、中医91人、牙医2人。医疗队伍逐渐扩大。全县共有...
378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和民国时期,县内医疗设备极其简陋。1948年,县医院仅有1张简易手术床、1个血压计和做普外手术的器械包。建国后,医疗设备逐渐增加,不断更新。50年代,增置万能手术床、万能产床、显微镜及腹外、难产手术器械包。60年代,增置救护车、X光机、...
379
中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中医主要采用土、单、验方和推拿、拔火罐、针灸等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对陈旧性骨折手法复位有独到之处。门楼村朱元山针灸治疗精神病远近闻名,县内编印《常见病验方选编》,搜集整理土、单、验方1000多张;提倡中西医结合,县医院和部分分院...
380
西医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60年代采用碘胺嘧啶纳一剂疗法治疗流脑,采用肝穿刺和心包穿刺技术以及人工气腹技术治疗空洞结核、采取大剂量阿托品治疗感染性休克、采取冬眠加物理降温治疗中暑均收到良好效果;内科与X光室合作进行脊髓造影获得成功。对顽固性心衰、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
381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开始在机关、事业单位国家工作人员和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中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免费到指定医院就诊;乡镇享受公费医疗人员的医疗费按每人每年45元标准包干到各乡镇财政所管理(1987年提高到50元)。县直机关和全民事业单位...
382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县内开始在机关、事业单位国家工作人员和二等乙级以上革命残废军人中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员免费到指定医院就诊;医疗费由卫生局支付。乡镇享受公费医疗人员的医疗费按每人每年45元标准包干到各乡镇财政所管理(1987年提高到50元)。县...
383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8年县内农村开始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社员每人每年缴纳合作医疗基金2元,在所在大队合作医疗室就医,实行免费或部分免费。1973年开始实行社队两级管理,病人住院、转院由公社卫生院批准,费用全部或部分由公社合作医疗基金支付。1975年制定《蓬...
384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山东省蓬莱县保健工作情况。包括妇幼保健、中小学生保健、老干部保健几部分内容。
385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法接生清末和民国时期,县内多用旧法接生,产妇、婴儿死亡率极高。建国前夕,据38个村抽样调查,286名产妇生育1971胎,死亡婴儿701人,其中因破伤风死亡275人。建国后,提倡新法接生,先后培训新法接生员4271人。1953年新法接生11...
386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后,县内中小学开始配备保健教师,开展中小学生保健工作。1955年抽查刘家沟完小学生视力状况,不良率6%。1961年全县中小学普遍推广眼睛保健操。1965年抽查876名初中学生视力,不良率19%。1977年、1981年先后共调查1325名...
387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和民国时期,县内多用旧法接生,产妇、婴儿死亡率极高。建国前夕,据38个村抽样调查,286名产妇生育1971胎,死亡婴儿701人,其中因破伤风死亡275人。建国后,提倡新法接生,先后培训新法接生员4271人。1953年新法接生1125人,...
388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县卫生院增设妇幼保健组。1953年开始为农村培训保育辅导员,各幼儿园均建立预防、医疗和保健制度。1957年成立妇幼保健站,先后为农村社队培训保育员529名。1976年开始,对7岁以下儿童实行计划免疫。1987年开始进行6种生物制品...
389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1年开始,县内普遍实行妇女“四期”保护政策,组织生产劳动时掌握“月经期调干不调湿,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的原则。1962年县内查出子宫垂脱患者1525人,全部予以治疗。1972年成立蓬莱县妇女病普查领导小组,每年都组织医务...
390
知识出处: 蓬莱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山东省蓬莱县药品生产、药品购销、药品管理几方面情况。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