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范筑先” 相关
共 60 条 3 / 4
31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祭祀神鬼的殿堂叫做香堂,马家拐头的香堂就设在我外祖父家的一处闲宅院里。大刀会在香堂里的活动。莒县南乡青旗会首领梅景玉,调集会众几千人同仇敌代去攻打盛家垛庄的红旗会和乡长李寿辰。驻军运其昌旅悍然弹压,梅景玉喷起反击,双方互有死伤。旅长运其昌腿...
32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抗日民族英雄、范筑先将军,在一九三三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六月期间曾任临沂县县长。他为民谋利的善政、铲浊除垢的业迹,一肩明月,两袖清风,独步清流,玉洁冰清的道德情操至今为人民所赞颂。现不计“挂一漏万”之嫌,记轶事数例,以供研究者参考。范县长使全...
33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范筑先县长离开临沂至今已四十多年了,鲁南大地几经沧桑,祖国面貌天翻地覆,可是人们只要一提起范县长的事迹,仍津津乐道,赞叹不已。现将所知史实,录志一二,奉献读者。1933年春,军阀韩复榘视察临沂时,原县长李凤五混赃糊涂,民怨沸腾,决定将他撤职...
34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临沂,是一座古老的城邑,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因而出过一些有名的人物。范筑先在《续修临沂县志序》上说:“地域辽阔,山河错综,锺灵毓秀,代产伟人,” 虽然有些夸张,倒也不甚违背真实。这里要介绍的是魏晋时临沂一个有名的家族——王氏家族、特...
35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三楫 | 类型: 正文
辛亥革命后,沂州府裁撤,王洪陆摘下了清朝的红顶子,脱去了黄马褂,又当上了临沂县知县,摇身一变,又成为民国的地方行政官吏。当时临沂的老百姓说:“这次换朝代,是换汤不换药”,实质上说,连汤也没换。因此,地方上的政治措施,仍是满清的那一套。虽然改...
36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正文
地方志可为文史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地方志乃是一个行政单位的历史著作,是记述一个地区里社会、自然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举凡一地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灾异等等,皆包罗在内,被誉称为“一方之全书”、“地方百科全书”。...
37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三二年春焦常荫去职,范筑先来沂水执政。是时土匪蜂起,群盗为虐,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范勤于县政,事多躬行。亲赴区乡,弭盗安民,振兴教育,文事武备,稍见成效。至黄石山惨案发生,郁闷成疾,遂辞职去济南养疴。
38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一辑中对沂水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征集史料提纲的相关描述。
39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二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三三年春在山东沂水县黄石山曾发生了一次农民暴动,结果是在国民党的高压政策下,三千七百余无辜的生命,遭到了血腥的屠杀,造成了惨极一时的“黄石山大惨案”,在山东人民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惨痛的一页。
40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郑佐衡先生名世均,字佐衡,沂水北关街人,是同盟会员郑瑞麟先生之次子。二十年代初,毕业于山东农业专科学校。1924年,在县立乙种蚕业学校(1925年改名为县立职业学校)任教,主讲“植桑”、“育蚕”等课程。
41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三十年代初,军阀混战结束,蒋介石宣告统一。国人亦多认为统一告成,百废待举。不少有识之士皆根据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大国这一国情,纷纷探讨乡村建设之路。
42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 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三三年春,我在李家河北村小学当教员,认识了沂水瑞麟小学的教员谢梅村。他是沂水县委书记。经他介绍,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我入党以后,告诉他我们那里兴起了乌旗会,势力很大。我对乌旗会是抱反对态度的。他对我说,不能反对,要想法打进去,争取利用他...
43
知识出处: 苍山文史资料第三辑 | 类型: 正文
一九四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在鲁南地区连续推行“治安强化运动”,疯狂地向我根据地进行"扫荡”。他们用“烧光、抢光、杀光” 的所谓三光政策,大肆逮捕和残酷杀害我抗日军民。当时,在兰陵北门里路西的一片废墟上插着一块“全家八路”的大木牌。这就是我的父...
44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四辑 | 类型: 正文
于笑虹,又名于德海,于占魁(1914一1973),即墨县南山东村人(今属楼子瞳乡),笑虹自幼天资聪敏,见义勇为。在小学读书期间,因组织游行示威,被学校开除过。青年时代,他看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混战使人民大众苦难重重,不断增长了救国救民的思...
45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 类型: 照片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