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方志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833
颗粒名称: 临沂方志概述
分类号: K312.952
页数: 11
页码: 136-146
摘要: 地方志可为文史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地方志乃是一个行政单位的历史著作,是记述一个地区里社会、自然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举凡一地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灾异等等,皆包罗在内,被誉称为“一方之全书”、“地方百科全书”。方志强调“贵乎之用”,为现实服务;“述而不作”,不作议论之文,所以典籍丰富,资料性强,除具有一般历史学科的特点外,还具有普及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影响非常广泛。
关键词: 临沂方志 方志概述

内容

地方志可为文史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地方志乃是一个行政单位的历史著作,是记述一个地区里社会、自然的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述,举凡一地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灾异等等,皆包罗在内,被誉称为“一方之全书”、“地方百科全书”。方志强调“贵乎之用”,为现实服务;“述而不作”,不作议论之文,所以典籍丰富,资料性强,除具有一般历史学科的特点外,还具有普及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影响非常广泛。
  方志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由汉代的地记,发展成为唐代的图经,而普遍以志命名并基本完型是在宋代。历代各地编志,县有县志、州有州志、府有府志、省有省志(名称为通志)。自元代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也各有专志。修志到明清两朝发展到鼎盛时期。清末还出现了大批普及本的方志,称为乡土志。
  临沂为古邑,汉为东海即琅琊国,后周立沂州,明属济宁济南府。后属兖州府。州治为临沂县,清雍正十二年升府,复置兰山为附郭县。民国复置临沂县,而废州府。记述这里的方志,除山东通志外,还有州志、府志和县志六种。州志,记述一州范围的方志,州是低于府的行政单位,沂州志在明清两代有三种。府志,则是记述一府范围的方志。府是省以下,县以上的行政单位。沂州府志在清乾隆年间修过一部。县志:是记述一县范围的方志。县是我国的基本行政单位,县志是一切方志的基础。临沂县志在民国有两次修志。
  〔嘉靖〕沂州志四卷(明)何格修,王宗性纂。何格,龙山人,明嘉靖二十六年至三十年任沂州知州;王宗性为郡人。是志早佚,仅见王宗性于嘉靖辛亥撰志序录于万历志内,万历志李应赐后序云:“嘉靖辛亥前守龙山何公格纂修之。”现已不可考。
  〔万历〕沂州志十卷(明)徐汝冀纂修。汝冀云间人,明万历三十六年时任沂州知州。还有十五人参修。卷首有徐汝冀撰志序云:志“成于前守何君自嘉靖辛亥寿梓,埀今花甲将周余。”旧序由嘉靖辛亥郡人王宗性撰。凡例六则。同旧志比较“旧志并无论叙,仅于兵防一见之,兹则每款各有小叙,以查其概,又间为小断,以缀其说自分韬”。图考列有:禹贡周官山川之图,尧王封建国邑之图,沂州总图,沂州城境之图,署图、学图、郯城县图,费县城图。志目为:卷一:图考、沿革、星野、灾祥附、疆域、山川、里社、市集、风俗、士产;卷二:城池、公署、学校、书院附、秩祀、祠庙、寺观附、兵防、恤政、陵墓、古迹;卷三:田赋;卷四:州县、教职、监司、武职;卷五:征辟、进士、举人、岁贡、武科、例监、省祭、封荫;卷六宦迹:卷七:人物、孝义、贞烈、藩封、帝迹、后妃、仙释;卷八:宸翰;卷九至十:艺文、奸雄、杂志。有万历戊申训导滇南王皋撰跋,训导康世亨撰后序;称:“志其史之遗乎”。李应赐后序云:沂旧有志吾而未详,嘉靖辛亥前守龙山何公尝纂修之,迄今六十春秋”。是志艺文录有:诸葛亮《梁父吟》、晋陶潜《咏一踊》、岑参《送颜真卿守平原》、李白《兰陵客中行》、《鲁朗东石门送杜甫》、《鲁郡尧词送吴王之琅琊》,高适《秋胡行》等诗。志前还录有《天启壬戊沂州晋侯御乱纪略》叙,由万历沂知瀛海于连跃撰。是志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刻,四册,约为八万字。是志是现存沂州最早的志书。
  明代是旧方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地方志体系形成的阶段。从中央到地方对方志的编纂都极为重视,沂州就有嘉靖,万历两修。为了统一格式和体例,明王朝曾颁布过修志条例,规定了志书类目的名称,內容及编纂方法等。后世多仿照这种体例。
  清代,是我国地方志发展的鼎盛阶段。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者都特别重视方志的编纂。多由地方官主持、聘用当地著名文人负责总纂,使志书质量得到了保证。清修沂州的州志和府志都体现了这一精神。
  〔康熙〕沂州志八卷(清)邵士修纂。士为清康熙十三年沂州知州,还有王壎、尚天成等十九人参修。是志应一统志之征也。卷首有邵士、尚天成等撰序,凡例云:嘉靖辛亥之志太简,万历戊申之志近繁,万历志知州徐汝翼修,嘉靖志则无考也。沂州为汉东海郡琅琊国,后周立今名,明属济宁济南府、最后属兖州府。州治为故临沂县,雍正十二年升府,复置兰山为附郭县。是志“沿革”指出:沂州的位置:“沂为鲁东南一大州、沂州东距大海,西控距野,南接徐淮,北连济汉。”是志特色,在于总目称“部”,下再分目,“部”之名称在方志中已为少见。列目为:规制部:建置、星野、疆域、山川、藩封、祠庙、秩祀、物产、风俗、古迹;政事部:户口、地亩、赋役、钱粮、农桑、学校、兵防、驿递、附邮铺、恤典、捕盐;官常部:职制、衙署、秩官、宦迹;仕进部:科第、制贡、例监、杂职、武科、胄弁、封荫、诰命、坊表、陵墓附;人物部上:帝后、召献;人物部下:忠贞、孝义、节烈、懲行、流寓、隐逸、仙释;艺文部上:沿革、附文传;艺文部下:赋、诗、遗文、杂志。是志由邵士撰序,讲明是志是奉旨修纂的:“各省通志宜修,如天下山川、形势、户口、厂征、地亩、钱粮、风俗、人物、疆域、隅要、宜汇集成帙、名曰通志,诚一代之文献也。迄今各直省尚未编修,甚属缺典,何以襄我皇上兴隆盛治乎。……勅下直隶各省督弁聘集夙铭名贤,接古续今纂辑成书,总发翰林院汇为大清一统志”等。修志的宗旨就是为“一统志”提供素材。是志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刻。八册约为二十万字。
  〔乾隆〕沂州府志三十五卷卷首一卷(清)李希贤修,凌遇莘纂。希贤为清乾隆二十五年时任沂州府知府,迂莘为宝应举人。沂州自清雍正十二年徇河东总督王士俊议始升府,领兰山、郯城、费县、莒州、蒙阴、沂水、日照六县一州。辛亥革命后,废府。因为仅清代是“府”,所以沂州府也仅在清代乾隆年间修志。志前有山东按察使沈廷芳等人撰序、凡例八则。卷首为建府原议,记:巡幸、蠲赐、舆图。正文志目为:卷一天象,卷二至七舆地:沿革、海、形胜、风俗;卷八至十二:食货;卷十三:学校;卷十四:秩祀;卷十五至十六:记事;卷十七至十九:职官;卷二十:宦迹;卷二十一:兵防;卷二十二至二十四:仕进;卷二十五至二十七:人物;卷二十八至二十九:烈女;卷三十至三十五:艺文。是志有创有继,其中如水利海防颇存故实,是其长也。然沂州为古琅琊,世族相承,若能如章氏士族志之例明其统绪,实较凌乱无章之入物传为优。此又非其所及也。是志体例尚完善,堪为可读。较省内其他府志尚嫌单薄,是志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八册,约为三十余万字。
  民国年间修志的艰难,同形势有关。民国间,军阀混战,天下不宁,经济衰败,严重影响了方志的发展。出于粉饰太平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统治阶级曾几次下令修志。当时,临沂县曾设立了修志机构,聘请学者,主持修志工作。这时,这县曾有两次修志。随着时代的前进,旧方志的体制有了新的突破。然而,仍持旧观点居多。
  〔民国〕临沂县志十四卷卷首一卷,陈景星、杨孝则等修,王景祜纂。景星、孝则为民国年间时历任县知事;景祜为邑人。汉代曾置临沂、刘宋时废、北魏复置、北齐又废、其故城在今临沂县北五十里。隋代又置临沂县,明代又废,清于县置兰山县为沂州府治,民国初府州具废。始改兰山为临沂县,属山东省济宁道。是县第一部县志于改称之后四年的民国六年(1917)刻成,约为二十万字。一九三六年又铅印重印。是志由三任知事沈兆伟、陈景星、杨孝则修。费县人王景祜总纂。卷首有沈兆祎等五篇志序,还有舆图。正文目录为:疆域、通记、山川、古迹、民风、物产、秩祀、教育、宗教、食货、建筑、发进、藩封、职官、宦迹、兵防、警察、交通、人物、金石、著述、艺文、杂志。是志实继乾隆二十五年沂州府志而修,名为民国志:实仍为旧志。是志通纪一篇,上篇纪兵事,下篇纪灾异,虽不能祛弊习,猷有胜于杂糅不分者。然大体嫌于泯旧不合时代。秩祀已非民国所有而立为专篇,实业状况、地方自治等类反均不著一字,则又奚取于修是志也。是志记录农民起义军事颇详。"通纪”录:咸丰三年、幅匪出没寇抄县境,抗拒官兵,吏不能制。四年二月,沭阳匪首陈玉标聚众欢瞳埠……六年,棍匪李希梦等与幅匪合势。七年六月道员陈显彝引兵自费驻沂。九月,巡抚崇恩来沂察看贼势。八年二月,李希梦就擒,六月,兰陵县丞姚风长剿匪阵亡,知县刘锦堂被擒,商人宁姓醵重资赎之。……九年九月,捻匪在境焚掠乡村。十年二月,千总王寿椿,外委段先剿贼于费境阵亡。三月,济东道黄良楷勇骄纵扰乱。七月,都统德额令知县程绳武招抚贼众,城汛千总赵大兴剿匪阵殁于向城。十一年,匪势大张,四出攻钞,各据村寨,互为援应。……是年三月,捻匪大股围城,十九日乃退,城汛千总马昌图尾追之,殁于阵。五月,费县东=圩増生王肇鼎率众援东城子圩、战殁。同治元年,知县长赓莅任,屡出剿贼。九月僧王追捻匪于城北羊阑湖,破之,是年秋,沂州南境略完。十二月,捻匪李成大股犯沂。二年,总兵陈国瑞与知府文彬,知县长赓攻克中村贼巢,斩贼渠孙化祥,幅匪以次削平”。上述资料,有助于对近代农民起义军事活动史的研究,然而,民国志仍是旧观点,对农民起义军仍称贼称匪,实为不可取。是志对一些当地名人均有记载。卷十《人物志》记:”密云路,字仙坡,号得轩。定远大将军珍十九世孙。道光以恩科举于乡,又以恩科成进士。以知县签分浙江。历任东清、临海、龙游、钱塘、兰谷、诸暨知县。咸丰间任金华知府,督海立赴天津,率于旅次。”卷七《宦迹》记:“熊遇泰,字东岩,江西新建。进士,以编修守登郡。道光十年莅沂,拓修书院。勤考课、厚膏火、文风丕振、工书,对客挥毫,风度端凝。”《职宦》记:“知府:陈晋恩,江西新城人,二十三年任。” 卷十二《金石》录有:“汉伏生传经画象石。右石高尺五寸,阔尺八寸,作象限仪形,周边重晕,中有横上层一人,冠服端坐;一人在右,伏拜,一女子执简跪于左。下层车马,制作浑古,与武梁祠画象同。故知为汉画,不知所自得,存右军祠中。按:汉文帝使晁错受《尚书》于伏生、伏生老,不能正言,使其女传言教错,事见《汉书,儒林传》及颜师古注,此象中坐者伏生,下伏者晁错,执简者伏女也。”道光二十五年乙已(1845),许瀚在沂州,主讲琅琊书院时,得汉画《伏生授经图》石刻。石图原在沂州府治北古北寺右菜圃中,道光二十五年四月移置于晋王右军祠,由许瀚识并手跋。许瀚,字印林,另字元瀚,(1797—1866)、室名“攀古小庐”。清代道咸年间的朴学家。原籍日照,著作甚丰。上述资料,可见是志堪为较好的一种志书。
  抗日战争的前夕,这县又进行了一次修志。这次修志录民国年间事居多,收有许多新政内容:党务、政务、司法、民社等志,这是十分可贵的;还录有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内容,更是值得称道的。
  〔民国二十五年〕续修临沂县志十七卷卷首一卷。范筑先纂修。筑先馆陶人,临沂县长,是志的都修兼总篡。卷首有范筑先、李宗仁,侯作霖、庞作梁等人撰序,凡例。志目为:卷一图:县全图、交通图、名胜图等;卷二表:有疆域沿革表、职官表等;卷三记:有大事记;卷四志:舆地志;卷五志:党务志;卷六至十一:政务志;卷十二:司法志;卷十三:民社志;卷十四:文献志;卷十五:艺文志;卷十六:烈女志;卷十七:志外编。全志体例分为图、表、记、志四大部份,末附志外编。很合修志要求。是志还为国民党设《党务》专志,内列党史、传略、党部、农会、工会、商会等目,在《政务志·防卫》中,设有“国本” 一目,为他志所少见。对当地农民利用沂河淤沙改良土壤的记载;大事记里详细记述了民国初年,连续十几年的兵灾匪患,以及该地“焚掠遍全境,杀虏数千人”,兵费上百万,老百姓啼饥号寒疮疫满目,庐舍丘墟,田野蓬蒿”的悲惨景象。是志堪为民国志,大量是记民国年间的事。同时,临沂为古邑,名胜古迹及著名人物颇多。是志亦有不少记载:匡衡故里,在匡王村。匡衡在汉元帝时曾做过丞相,但大家熟知他还是流传着他在小时候家贫晩间读书,无力买灯油,凿开墙壁,借用邻居灯光,即“凿壁偷光”的勤学故事。在“古迹”中还有“书圣”王羲之(右军)洗砚池,祀颜真卿等人的五贤祠等,但均记叙极简,只能提供线索。是志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四册,约为二十万字。
  总之,临沂方志品类较全,府州县志全有。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收录了忆山东省立第四联合中学、“虎穴”纵谈“捉放曹”、人民将军人民爱、“三人小组”在临沂活动纪要、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军民同王洪九的斗争、王春台剿捕临沂城西“安清邦”始末、联庄会围城纪略、抗战期间,沈鸿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前后等20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桂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何格修
相关人物
徐汝冀
相关人物
岑参
相关人物
李白
相关人物
诸葛亮
相关人物
陈景星
相关人物
杨孝则
相关人物
王寿椿
相关人物
陈国瑞
相关人物
范筑先
相关人物
李宗仁
相关人物
侯作霖
相关人物
庞作梁
相关人物
何格
相关人物
王宗性
相关人物
邵士
相关人物
李希贤
相关人物
凌遇莘
相关人物
熊遇泰
相关人物
陈晋恩
相关人物
密云路
相关人物
石图原
相关人物
许瀚
相关人物
临沂市
相关地名
兖州府
相关地名
沂州
相关地名
兰山区
相关地名
郯城县
相关地名
费县
相关地名
莒州
相关地名
蒙阴县
相关地名
沂水县
相关地名
日照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