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武清县” 相关
共 2669 条 178 / 178
265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河自利尚屯扬水站西侧入境,经前侯尚西、小韩村北、桐林东,到新房子东与排污河汇流止,境内长13.83公里,河上有桥4座,闸3座,左堤长8公里,水站2座,闸2座;右堤长13.6新河。永定河梁各庄决口,龙河小谋屯南决口,水灌高场洼,火车停运。19...
265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原为凤河一支,现为排污河一段。北由里老闸入境南行,经扶头西口到新房子东与凤河西支汇流。境内长约15公里,行洪量达50秒立方米。 旧港沟河(康家沟河),原由通县张家湾入北运河,后因河道淤塞,清光绪七年,开张家湾至河西务的新港沟河,加筑两堤,排...
265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原为解决龙、凤两河下泄而挖,现为北京排污河一段。西起大南宫村北龙凤河汇流处,东经田辛庄南、后河淤北、三毛店南、大刘庄北、小白厂南,穿京塘公路,在姚台子汇入北运河止,河长9.47公里,桥、闸、涵建筑见排污河条目。 1955年3至6月,由安、武...
265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为解决排放北京工业污水和天津工业及人民生活用水不受污染,而于1970年9月至翌年5月由河北省组织海河民工(邯郸、邢台、保定三地区)所开挖。其占用我县港沟河、凤河、龙凤新河、筐儿港引河、导水沟、普济河、抗旱河等几条河流,呈“L”形穿越县境,由...
2660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白河既北运河也。白河两岸皆白沙,不生青草故名。古沽水,《汉书地理志》云“渔阳沽水出塞外东南,至泉州入于海。”亦曰潞河,经过潞县,故名。一曰白遂河,见明《一统志》。俗称为自在河。性悍多沙,迁徙无常,故名。见《顺义县志》。源出宣化府龙门县东滴水...
2661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即桑乾河,古湿水也。见《水经》。俗曰浑河,亦曰芦沟河。永定之名,圣祖仁皇帝之所赐也。源出山西太原之天池,伏流至朔州马邑雷山之阳,有金龙池者,浑泉溢出,东下大同古定桥,会云中雁门之水抵宣府保安州界,迤东与塞外之洋河、延庆州之妫川合流南出西山,...
2662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其形似凤,故名。源自南苑中流出,至三垡入县境,历堠上河渐深广,迤城之北而东,经韩村、桐林、三间房,南出泗村店,商村、南官、柳巷、东州、寺儿上、艾甫庄、庞家庄至东萧家庄入天津界归淀。故址填淤断续,一遇雨潦,散漫无归。雍正四年,怡贤亲王查修水利...
2663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武清县南八十里,一名笥沟,一名苇淀。周围二百余里,即雍奴水也。见《名胜志》盖数千年东南薮泽之雄,而近今畿輔诸水所藉以停蓄游衍者也、永定、子牙、中亭、玉带、会同之流无不入焉。数年以来,永定河流迁徙无常,浊水灌入,日渐阗淤,将成沃野,小民可以...
2664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武清县西南三十五里,由东安至穆家口入县境。原于六道口民堤涵洞入永定河,今堤南已淤。涵洞亦废,竟由堤北方坑小河引入凤河矣。
2665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武清县南五十里,今渐淤。
2666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武清县南六十里。
2667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武清县南七十里。
2668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武清县南九十里。
2669
知识出处: 武清县志 | 类型: 河流
武清县南九十里。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

0.6018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