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桂东县” 相关
共 29 条 2 / 2
16
知识出处: 郴州撤地建市二十周年大事纪略 | 类型: 安全事件
2000年1月23日,22时37分桂东县民工租乘广东省东莞汽车运输总公司大客车回家途径汝城县土桥镇银岭头106国道路段时,不幸翻下120米深谷,死14人,伤25人。
17
知识出处: 郴州撤地建市二十周年大事纪略 | 类型: 政治事件
2000年2月13日~1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正午率领省直各部门负责人来到桂东县,考察并研究解决桂东县世纪之交的脱贫致富工作。
18
知识出处: 郴州撤地建市二十周年大事纪略 | 类型: 社会事件
2001年11月1日,《郴州日报》报道:日前,桂东县被教育部、民政部评为全国“普九”巩固提高工作先进县。
19
知识出处: 郴州撤地建市二十周年大事纪略 | 类型: 环境事件
2004年4月23日,桂东县遭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袭击,冰雹持续时间长达3分钟。此次冰雹如鸡蛋大小,覆盖沿106国道的增口、寨前、大塘、沙田、贝溪等乡镇。
20
知识出处: 郴州撤地建市二十周年大事纪略 | 类型: 社会事件
2009年9月28日~29日,桂东县成功举办中国(桂东)首届桂花节壁第59届世界小姐湖南总决赛颁奖慈善晚会。
21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经济事件
民国元年(1912)元月,桂东县商会成立,民国17年(1928)元月改组,并于民国36年(1947)呈准备案。寨前、大塘、沙田、四都、桥头等商会于民国29年(1940)先后成立,民国36年呈准登记。以后各圩镇行业商户又继续组织各业同业公会,...
22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经济事件
1949年桂东和平解放。初期,市场冷淡,许多商店无货可售,物价暴涨。1949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额仅75万元。为迅速安定人民生活,恢复正常经济秩序,1951年8月,建立第一个国营商业机构——桂东县贸易商店。1952年2月成立供销合作总社。同...
23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经济事件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发展山区经济,疏通商品流通渠道,县人民政府积极建设公路网络,改善山区交通条件。1958年以后,陆续建成四条干线,可通汝城、宜章、资兴、郴州、NW县以及江西的上犹、祟义、遂川,广东的韶关、乐昌等地,境内里程117公里,...
24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经济事件
1960年,国民经济进入暂时困难时期,市场商品短缺,凭票供应品种增多。加之商业、饮食服务业机构撤并,人员锐减,由1957年的1197人到1961年减少为520人,减少57%,群众购买不便,排队购物。市场主要商品销售量大幅度下降。1961年与...
25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经济事件
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政策,进行商品流通体制改革,扶持和发展集体、个体商业,大力恢复和发展省际间传统贸易,市场趋向繁荣。到1988年,全县共有商业网点1547个,从业人员2727人,年均每千人网...
26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经济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营商业成立食品公司,负责生猪的收购和外调工作,并实行派购政策。全县生猪购销量逐年上升。1958年收购8606头,1969年突破万头,1979年收购20262头,创历史最高记录。1985年取消派购,放开经营,调动了农民...
27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动物
老桂岽黄牛巴桂东县山高路远,森林茂密,山民做饭烧菜均用木柴炭火,火塘上常年烘烤几串牛肉、猪肉巴,以备招待贵客。当年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进驻桂东打土豪分田地,老百姓十分感激,为报答恩情,把家中的黄牛肉巴炒山椒给红军吃,味美香溢,只是红军觉得太辣...
28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植物
老桂岽黄菌干采用桂东县深山老林中的一种野生黄色蘑菇作原料,经特制而成。野生黄色蘑菇在夏秋季节生长。桂东大山里,常年具有独特的风霜、雨雪、阳光、雨露优良气候条件,有利于蘑菇生长。黄菌干肉质肥厚细嫩,又脆又香,是山间珍品,上乘的馈赠礼品。
29
知识出处: 郴州商业志(1840-2006) | 类型: 植物
老桂岽高山茶产于桂东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大岭之中。山中植被丰富,流水淙淙,常年不断。相对于低海拔地区的茶园来说,气温低得多,茶叶因此生长缓慢,一般要迟出茶叶20天到一个月,让茶叶在生长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去吸收大地的精华,所以香浓味厚,经久...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