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11条
析出资源
11条

检索条件

与 “新港乡” 相关
共 11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介绍了九江县从建国前到现代的水利效益,包括灌溉、防洪排涝、水利发电等情况的发展情况。
2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至民国初期,境内无专门物价管理机构,商品价格随行就市,当供需矛盾突出时,由县商会会同有关同业公会与商户协商调整,波动不大。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市场秩序混乱,物价严重失控。1948年(民国37年)8月,为了配合金圆券发行...
3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后,我国计量制度不断向前发展。但历代官司、豪富为了搜刮民财,肆意私造斛、斗、秤、尺;加之九江辟为通商口岸后,英、美、日、俄等国商人又强行使用“海关尺”、“关平两”,致使境内计量器具和量值长期处于混乱局面。光绪三十四年(19...
4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7年秋,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成员李柱受农工党江西省委派遣,来到县境黄老门东约2.5公里潘家垅“五一村”(原十九路军高级将领李一平躬耕隐居的庄园),以筹办农业职业学校为掩护,组建农工党九江地方组织。不几天,李应召离境,事无成就。
5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清时期,县内最高行政机构为县署,亦称县衙。明初,县署设知县、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等职官、知县为全县行政长官,掌一县政令,平赋役、稽保甲、严缉捕、听狱讼、兴教化、厉风俗、表善良、恤穷乏及养老、祀神、贡士、读法等皆亲理之。县丞、主簿...
6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刑房明、清时期,县内行政、司法大权集于知县一身。明代,县署设县丞、主簿、典史佐知县分领户籍、缉捕、刑狱等事;正统二年(1437年)裁县丞、主簿,由典史兼领,嘉靖年间配刑房司吏、典吏佐之。清代设刑房,由典史率司吏、皂隶、仵作等员役,掌督捕盗贼...
7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刑房明、清时期,县内行政、司法大权集于知县一身。明代,县署设县丞、主簿、典史佐知县分领户籍、缉捕、刑狱等事;正统二年(1437年)裁县丞、主簿,由典史兼领,嘉靖年间配刑房司吏、典吏佐之。清代设刑房,由典史率司吏、皂隶、仵作等员役,掌督捕盗贼...
8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劳动用工建国前,县内无专门劳动管理机构,劳动者自找生活门路,职业极不稳定,失业者与日俱增。据1947年(民国36年)统计,全县无业或无固定职业人员达22414人,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10.09%。 建国后,劳动用工先后由县民政、劳动、计划等...
9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劳动用工建国前,县内无专门劳动管理机构,劳动者自找生活门路,职业极不稳定,失业者与日俱增。据1947年(民国36年)统计,全县无业或无固定职业人员达22414人,占全社会劳动力总数10.09%。 建国后,劳动用工先后由县民政、劳动、计划等...
10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正文
明嘉靖六年(1527年),县衙及所属各廨共置官吏33名,其中知县1名,典史1名,吏、户、礼、兵、刑、工房每房司吏1名、典吏1名,承发房典吏1名,驾阁库典吏1名,铺长司吏1名,儒学教谕1名、训导2名、司吏1名,巡检司巡检3名、司吏3名,河泊所...
11
知识出处: 九江年鉴·2014 | 类型: 正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港镇在经济发展、工业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和进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