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拜城县” 相关
共 610 条 13 / 41
181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人工喂养鱼种主要有引进鲫鱼、草鱼、鲢鱼、鲤鱼、鳙鱼等。1978年养鱼面积6.67公顷,产鱼0.7吨。1991年发展为93.4公顷,产鱼100吨。2000年增至270公顷,产鱼1 034吨。
182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清末民国年间拜城县有不少农户养蚕。1970年年产茧6吨。1987年下降到2吨。1991年17吨。1995年为15吨。2000年产蚕茧15.4吨。
183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汉书》曰“龟兹能冶铸”。清朝铸铜币,其中以拜城产的铜最佳。拜城铜矿为新疆铜矿之冠,铜器的加工制作业也有较高水平。
184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55年县第一家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拜城县榨油厂成立。成立当天,县人民政府和数千名群众举行了空前隆重的庆祝活动。当时,围绕着将榨油厂建在乌鲁木齐还是拜城的问题,县、地、自治区的领导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时任县委书记的王守亨同志坚决主...
185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新疆图志》载:北山有铁厂四处,“向由乡民自行开采,出铁不旺,仅供本地之用,熔铸农家各项家具。”民国37年(1948),拜城县曾生产生铁3吨。
186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一)农机修造1970年5月,在原拖拉机站的基础上成立县农机修造厂。它是全县大中型农业机械修理中心,能制造中小型小麦、玉米脱粒机等农机具,以后增加铁制小马车、驴车等产品,主要供应拜城县各乡场农户使用。1984年,建成一座年产5千吨焦炭的附属...
187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制毡、俗称擀毡,是拜城县比较发达的家庭手工业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皆为个体作业,“所制白毛毡销路极广,大有供不应求之势”。1956年,成立毡制品生产合作社,开始集体专业生产,当年生产1 660条毡子。制毡在拜城县轻、手工业系统中比较稳定...
188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从出土的陶罐分析,早在2000多年前,拜城县就有土陶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直是由个体生产经营,烧制具有民族风格的土陶罐、土陶花盆、土陶碗碟等。
189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县城西北,直线距离18.8千米,地处拜城镇吐孜贝村。1958年建立,时为拜城镇公社盐厂。1965年移交供销社经营,1972年,改称拜城县盐厂,建有盐田1.1万平方米,溶盐池700平方米。1973年底,产值5.7万元,产加碘盐1.1万吨。...
190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位于县城解放路中段南侧。前身为拜城县副业队,成立于1960年,以开发县内矿产资源和推销矿产品为主,兼搞其他副业,1966年解散,1976年7月重新恢复。1982年4月更名为拜城县综合土产服务部,1984年10月又改名为拜城县综合生产服务公司...
191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站址位于县城西南木扎提河北岸米吉克乡境内,开建于1975年,装机总容量为500千瓦(4×125)。1993年有职工44人,固定资产32.6万元,年产值41.3万元,利税11.1万元。
192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拜城县仅有少量的手工业作坊,没有厂房,没有机械设备。1955年,榨油厂的建立,是拜城县具有现代化厂房和机械化生产之始。70年代,工厂建起了厂房,有机械生产设备54台。80年代达68台,90年代,各类生产机械设备发展到1...
193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第二十编 交通 邮电
194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40年代拜城县是省府通往南疆的必经之地。迪一喀公路拜城段多年失修欠养,已是千疮百孔,不少路段只能勉强通车。由县城通往各乡的道路,属于土路只能通行畜力车或渠、路两用。
195
知识出处: 拜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原称新一46线,为迪一喀公路的一段,是地区最长的一条省道公路。由库车经拜城至玉尔滚,全长179.5千米。始建于民国29年(1940)7月,路基宽8米,东西盐水沟最窄处5米,大部分路基铺设砂砾路面,路基标准为老二级。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