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德县” 相关
共 129 条 7 / 9
91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时代: 不详
武克明,原名联鹏,字腾九,原德县六区(今德城区抬头寺乡)武庄人,生于民国三年(1914年)。幼年在本村读书,十六岁考入德县职业学校(校址在英烈街)。武性格开朗,平易近人,急公好义,颇具侠风。
92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时代: 不详
王哲,原名王希贤,黑龙江省滨江县人。1936年前在哈尔滨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受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部领导。后哈尔滨中共党组织遭敌严重破坏,他因外出而脱离险境,免遭逮捕。1937年,到河北省吴桥县焦庄其姐姐家暂住。 为实现抗日救国的抱负...
93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时代: 不详
金荣桂,字伯衡,辽宁盖平人。民国二年至七年(1913—1918)任德县县长。任期内为官清廉,关心百姓,办事认真,品行端正,政绩卓然,给州城百姓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民间流传着他的美谈佳话颇多,
94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时代: 不详
林介钰,德临道尹兼德县县长。
95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军事事件
一九四二年中秋节过后的一天上午,伪县长佟昌五为传达日本司令部的命令,在“德县公署”小会议厅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宪兵工作队长吴松涛、伪县大队副谷裕然、伪四区区长李根起,伪行政公署专员雷恒成也参加了会议。石嘉植同志化名马玉宗以报社记者的身...
96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政治事件
德州武工队在小官辛庄经过思想整顿之后,于一九四五年三月初的一天拂晓,开进了工作地区——德县二区段庄以南的小王庄。这一天是与德县县大队配合行动的。德州武工队当天住在减河以西的小王庄;县大队住在减河以西的德县三区阎王张庄(原属吴桥三区,当时隶属...
97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军事事件
一九四六年二月初(农历正月初二晚)德州武工队配合十八团,在德县二区许官屯车站以北德-沧公路上,截击了从德县北逃的伪军刘佩臣部。截击的经过是这样的:当天中午十八团领导请客,张龙同德州工委的崔毅、刘子光同志都去参加。并打算晚上看战士演出的节目。...
98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 类型: 军事事件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极为艰苦的阶段,在广阔的冀鲁平原上,日伪据点、炮楼星罗棋布,公路、界沟纵横如网,日伪军轮番扫荡,气焰十分嚣张。在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伟大战略方针指导下,德县(今德州市德城区)抗日大队第七区区队,坚持党的方针、政策...
99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8年1月,“德县维持会”按照县级编制设置,任命李子和为会长,李凤巢、张圜桥为副会长,下设庶务、财政、建设、司法、教育五科,并将“自警团”更名为“民众自卫团”,由李子和兼任团长,李凤巢、张圜桥兼任副团长。在县辖各区设自卫队,第一区自卫队...
100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9年3月,德县伪保安团更名为德县警备大队,大队长仍由伪县长张圜桥兼任,袁书文任大队副,开始设两个中队,每中队辖三个小队,每小队辖三个班。第一中队队长阚春景,部队分驻仙人桥、土桥、黄河涯;第二中队队长杨干臣,部队分驻毛庄、边临镇。
101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 类型: 政治事件
1941年1月,刘冬秀升任德县伪县长兼任警备大队队长。为了统一全省编制,故将伪警备大队更名为伪保安大队,在三个中队基础上又增加四、五、六3个中队。第四中队由徽王庄黑团改编,中队长方砚农,部队派驻董屠庄据点;第五中队由五、六区黑团改编,由于德...
102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第十二辑 | 类型: 军事事件
1937年9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二集团军沿津浦铁路大举南犯,锋指德县(今德州市)威逼山东。
103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第十二辑 | 类型: 政治事件
1938年1月23日,日军宣抚班建立“青年同志会”,4月20日,将宣抚班改为“德县新民会”,并搜罗落后青年,强制其接受奴化教育和特务训练,胁迫他们进行反动宣传和从事特务活动,为其侵华战争效劳。
104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第十二辑 | 类型: 军事事件
1941年5月,德县宪兵工作队的特务在德县城西逮捕了河北省景南抗日游击队队员佟金堂,关押在德县日本宪兵队监狱。日军对其施以木棍毒打、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刑讯逼供达4个月之久。佟金堂坚贞不屈,表现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德县日本...
105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第十二辑 | 类型: 军事事件
1942年,德县日伪军警宪特积极参与了日军对冀鲁边地区的“大扫荡”。所到之处,大肆屠杀抗日军民,破坏抗日政权,实行“三光政策”。冀鲁边抗日军民奋起反“扫荡”,经大小30余次战斗,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但是,抗日军民蒙受了很大损失,使冀鲁边...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