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3303
人物姓名: 王哲
人物异名: 王希贤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113/001
起始页: 0142.pdf
性别:
卒年: 1942年春
籍贯: 黑龙江省滨江县

传略

王哲,原名王希贤,黑龙江省滨江县人。1936年前在哈尔滨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受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部领导。后哈尔滨中共党组织遭敌严重破坏,他因外出而脱离险境,免遭逮捕。1937年,到河北省吴桥县焦庄其姐姐家暂住。 为实现抗日救国的抱负,1938年,王哲参加了国民党第二路军张国基部,因暴露了中共党员的身份,同年夏,遭到张国基等人的排斥,辗转到德平县抗日同盟军司令部工作。经与中共冀鲁边特委书记李启华谈话,接上了组织关系,留德平县开展抗日斗争,直接同乐陵中共党组织联系。1938年秋,中共乐陵党组只指示他仍回吴桥县张国基部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张未收留,他便在吴桥、德平、德县三县边界地区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冬,他与武联鹏等人在德县义渡口(今属陵县)建立了德县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他任大队长,武联鹏任副大队长,主要活动于德县二、六、七、八、九区和吴桥县北部、德平县西部地区。 1939年9月18日,在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肖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指导下,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二游击大队在德县九区三宝店组建,武联鹏任大队长,王哲就任指导员。游击大队初辖3个班,共30余人,至1940年春,发展至100余人,有长、短枪100余支,主要在德县八、九区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斗争。1940年4月12日,德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德县九区翟家成立,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二游击大队改编为德县县大队,王哲就任县长兼县大队队长。 在中共党组织和以王哲为首的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1940年4月下旬,德县成立了县抗日战地动员委员会,负责全县抗日战争中的动员工作,积极宣传、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救国斗争。在日伪对德县严密控制的险恶形势下,王哲等人率抗日军政人员,于同年5月迅速建立起德县八、九区抗日区政府。12月,王哲和副大队长武联鹏等指挥德县县大队,协同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教导营,在德州(德县)城北津浦铁路线上开展了破袭战,破坏敌人的电话线500余米。 1941年5月,王哲奉调到冀鲁边一专署工作。同年夏,调任中共津南地委党校校长,后又调任东光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 1942年春,王哲在日军的“铁壁合围”中壮烈牺牲于东光县砥桥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哲的遗骨迁葬于吴桥革命烈士陵园。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书选编了一些记述德州解放前后这一历史时期的文章、资料,分为黎明前后、战地报道、今古人物、古迹寻踪、文史长廊等栏目。

阅读

相关专题

指导员
职位
县长
职位
队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副县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