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平邑县政协” 相关
共 10 条 1 / 1
1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山回族米栻民的传略、他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威震鲁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英雄。
2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解放战争中,平邑县有一支很出名的担架队,因支前工作做得好,后被上级授予“陈毅担架队”称号。它就是平邑一区担架队。全队由3个中队,9个分队,354名民工组成。在大队长郭兴茂率领下,该队于1946至1947年间,参加了付山口、泥沟、宿北、鲁南、...
3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唐绍典(1872—1950),字际五,费县仲村(今属平邑县仲村镇)人。他青年时期曾到济南求学,返回故里后,在本村帮办公务。唐绍典早年热衷于当地教育事业,曾任“仲村小学堂”董事,1932年建立县民众教育馆时被任命为馆长。他曾任费县农民运动协会...
4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中央道、圣贤道在平邑县发起的时间是1914年,红旗会发起于1920年,九宫道、一心天道龙华圣教会发起于1921年。各种道会门的兴盛时期,是1931年至1938年,全县共有道首、道众7000余人。
5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刘桂棠(1892—1943)绰号“刘黑七”。山东省费县锅泉(今平邑县铜石镇锅泉)人,汉族,男,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其父刘相云是更夫,母王氏在本村地主家当佣人。他12岁给地主放羊,20岁去青岛谋生。年余,又回家乡给地主当长工。1915年,其父...
6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战争。虽然这场战争最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结束,但广大将士在战争中所表现的英勇作战、宁死不屈的顽强精神,可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甲午故争中的平壤战役,是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战后两国陆军第一次...
7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 类型: 正文
米栻民,名玉珽,字栻民,回族,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生于费县平邑社三村(今平邑县平邑镇三村)。他的原籍是费县磨山岭村。其祖父迁来平邑后,经商致富,拥有良田4顷,商号多处。
8
知识出处: 平邑文史资料第一辑 | 类型: 正文
白彦,原为费县边境领土组成部分一个较大的集市,居东西往来孔道,在军事方面具有战略意义和地位。东通沂州,西连邹、滕,北与滋、临公路毗邻(今兖、石公路),南达枣庄、峄县,巽隅则万峰耸立,岗陵起伏,绵亘海岸,灌木参天、丛莽无际,就中抱崮犊尤为险峻...
9
知识出处: 平邑文史资料第一辑 | 时代: 不详
杨广森,男,平邑县政协委员。
10
知识出处: 平邑文史资料第一辑 | 时代: 不详
关钟祥,男,平邑县政协委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