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与 “奇台县” 相关
共 375 条 20 / 25
286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土地资源
面积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3.8%,主要分布南部天山海拔1500~2000~2700米几个不同高度上,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北塔山可升到海拔2800~3200米。土壤多为草甸土和一部分森林土、栗钙土。植被为高山早熟禾、苔草、褐穗苔、珠芽蓼、白三叶...
287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土地资源
面积占全县草场总面积的3.1%,主要分布在南部天山海拔2800~3500米之间的森林线以上。土壤为高寒草甸土。植被有垂穗苔草、蒿草、珠芽蓼、碱草及垫状植物等,平均草层高15.7厘米,覆盖度75%,亩产鲜草166公斤,利用率77%,载畜量12...
288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动物
是新疆古老的黄牛品种,也是历来奇台县牛的基础品种,约占牛总数的70%以上。 哈萨克牛体型中等,具有役、肉、乳多种用途,体质结实粗糙,耐热抗寒,耐粗饲,抗逆性强,但未经系统培育,种群平均体尺小、体重轻。后躯发育不全,生产性能不高,晚熟,保持了...
289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动物
60年代从北京引入。乳牛在半放牧半舍饲的条件下,年产奶2600~3000公斤,在较好饲养条件下可达6000公斤。成年牛平均体重531.9公斤,其杂交后代产肉性能较高,肉质较好,在早期育肥条件下,18月龄体重可达250公斤,成年后体重在500...
290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动物
清代由商人从外地驮载货物时引入奇台。民国29年(1940),奇台有牦牛140头。新中国建立后,奇台县一直有饲养,但数量不多。1969年,乔仁牧场又从内地引入牦牛19头。1980年,全县共有牦牛252头。1985年,有211头,全部集中在乔仁...
291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疾病
炭疽病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常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民国时期,奇台是牲畜炭疽疫区。新中国建立后,坚持每年菌苗接种,此病仅在50年代内有2次小的流行,其他年份均为散发性,损害不大。
292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疾病
巴氏杆菌病在全县各地区长期存在,且与猪瘟合并感染居多,也有单独感染发病的,从一些地区的经验看,只要坚持防疫,注意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此病就可完全杜绝。禽巴氏杆菌病在县内呈散发势,鸡群散发后,一般死亡率为2~5%,经治疗可痊愈。
293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疾病
“A”型口蹄疫,1951年4月县内有流行,发病牲畜9915头,死亡191头,治愈率92%。1962年,西北湾公社28头牛发病。同年11月,五马场和营盘滩等地个别牛群发现病畜后蔓延全县,到次年春得到控制。这次共发病牲畜1.95万头,死亡134...
294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疾病
布鲁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地方性慢性传染病。在奇台,牛传染较多,母牛传染性流产为临床特征。民国时期,奇台县就有发生。新中国建立后,经多年防治,到1980年经自治区级考核,宣布奇台县为“畜间布病”基本控制县。1984年,检疫801只,阳性仅1只,...
295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疾病
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创伤性、中毒性传染病。在县境内农牧区均有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以春季牲畜去势、剪毛、断尾后多发,冬季因蹄伤亦易感染。
296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疾病
狂犬病是由神经性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人畜患病皆为狂犬咬伤传染,死亡率高,县内多有发生。沙窝边沿长期存在着狂犬病疫源,每次发病都发现疯狐或疯狼。
297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疾病
痘病,急性、热性传染病。县内羊痘最为严重,传染快,发病率高。民国29年(1940)2月,五马场一带羊只发生痘疫,到9月已蔓延全县,发病羊只6.23万只,传染率44.2%。50年代初期流行十分严重。1954年后,经过预防免疫,至70年代得到控...
298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疾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和家禽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奶牛和家禽。1985年,在奇台镇牧场和贸易货栈检疫牛589头,阳性率1.36。
299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疾病
牛肺疫又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牛胸膜炎丝状支原体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在县内常常发生,死亡率较高。
300
知识出处: 奇台县志 | 类型: 疾病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是气肿疽棱菌引起的反刍兽的急性败血传染病,在奇台县呈散发势,50年代至70年代曾有流行,1977年后再未发生。1984年9月,有5头2~3岁牛突发此病,全部死亡。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