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751 / 4053
56251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景区
明,叶公荫昆仲墓:在金谷乡洋内村东山龟形墓。叶公荫(1519—1596),字希爵,号阳春。兄弟四人,天资刚毅,丕振士风,敦邻睦友,勤耕力作,崇尚俭约。昆仲妯娌,从无间言,乡间被化,乐善好施,岁饥人急,倾资以济。事闻于上,赠“恩旌懿行”匾;榜...
56252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景区
清,李日燝墓:在湖头镇溪尾村云斗桥畔。李日燝,字葆甫,号渔仲。光地的胞伯。顺治甲午年(1654)贡于乡。岁乙未(1655),光地时年十四,举家十二口,俱为永春帽顶寨林日胜、林兴珠掳去,虽重金不释。爆募勇士,一以当百,终于夺归;墓石构,呈交椅...
56253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景区
清,太子墓塔:在湖头镇湖二村妙峰山南麓。相传墓主为崇祯帝的太子,故名。隆武帝朱聿键,于福州事发后,伪装潜入安溪,遁入空门,圆寂于妙峰寺。1985年调查发现。墓塔是以三合土拌糯米灰构筑,平面八角形。已被砸断四、五段。塔身鼓状,中藏骨灰。可惜骨...
56254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景区
清,李光地墓:在蓬莱镇新坂村柏叶林。县文物保护单位。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著有《榕村全集》等书。墓石构,地表的墓碑、翁仲、石兽、华表、碑刻,全部遭砸毁,移作三兴渠石料。
56255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景区
清,李光坡墓:在湖头镇高山村苦竹墘岱羾仑。县文物保护单位。李光坡(1651—1723),字耜卿,号茂夫,光地胞弟。是清代科学家之一。康熙四十五年(1706)被召见,受康熙的赏识,赐联褒扬。墓石构,呈“风”字形,墓碑及翼石被毁;望柱一对,上镌...
56256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景区
清,官献瑶墓:在长坑乡福春村翰林岭山腰。官献瑶(1703—1782),字瑜卿,号石溪。乾隆四年(1739)进士,累官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司经局洗马。为官清廉,馈遗悉绝。著有《尚书偶记》等百余卷。墓石构,夫妻合葬,墓前一对望柱。1988年间,墓...
56257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景区
清,邓启元墓:在湖头镇高山村五山羾坪,又称“榜眼墓”、“云梯墓”。邓启元(1699—1733),字幼季,号蓝阳。28岁会魁,殿试榜眼及第,授编修,与阁部方苞纂修三礼。墓为石与混凝上结构,呈“风”字形。墓碑阴楷“泉郡邓氏祖坟”六字。墓前六对旗...
56258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景区
清,潘思光墓:在西坪乡留山村路下,县文物保护单位。潘思光(1704—1766),字亚卿,号涵亭。乾隆间进士,曾任河南郏县等知县,勤心政纪,兴利除弊,廉洁奉公,诙谐机智。乾隆曾褒其功。墓石构,南向。碑阴楷“涵亭潘先生墓”六字。墓前立一对望柱。
56259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景区
清,梁国宝墓:在城厢乡光德村锡亭崎。梁国宝(1661—1732),字鼎文,号屺亭。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曾任广东镇平县县令。剔弊昭奸,扶弱锄强,兴学育人,文思敏捷。因缉私盐,为当道构陷。墓石构,“风”字形。早年被毁,1990年族裔重...
56260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大年初一,俗叫“初一早”,古叫“元旦”,今叫春节。零点起,家家户户都特早洗了手脸,烧开水,泡新茶,备果品、“茶配”(糖品),先敬“天公”,次敬“土地公”,再敬“灶君”,最后敬祖先。每一敬茶,都燃放鞭炮,叫“贺正”。 初一早大家换上新衣...
56261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十五日,古称“上元节”。各家又备牲醴,供“土地”,敬祖先。晚上,还要敬“床母”。全家会餐,吃“长命菜”。入夜,乡村普遍抬神佛随鼓乐、化装文娱队,参加“迎灯”。各家门口,燃焰桐杉堆或杉刺堆,给迎灯阵队一个个跳过,叫“跳火群”(有的地方...
56262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这天是扫墓日。各家门旁,都插大麦穗和青榕杈(取长青丰足之意)。新丧户,原只草草营葬死者,尚未成坟的,多在这天“探穴”、除草、焚帛、修“子孙路”(在穴顶沿两边挖沟通水)。有的备蔬,有的只敬以清茶和米糕(糯米、红糖合煮揉溶成的糕)。 解放后,...
56263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也叫“端阳”,俗叫“五月节”。县内沿溪流的村镇,扎糯米粽、“爬龙船”(竞舟)纪念屈原。山区的乡村,只煮面食过节。这天,各家插上菖蒲、青艾,在室内外喷洒雄黄酒,“祛邪”消毒。实则灭除蚊、蝇、虫毒之意。近溪民家,多点熏...
56264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七月初七,俗叫“七娘妈生”。乡间多称“七娘妈看顾小孩”,“牛郎织女相见”。民家备牲醴外,还要采七小朵鲜花、七小块粉块,在厅口排桌供献,求佑小孩“好养饲”。
56265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叫“七月半节”。 外出的人,都赶回家过节,古传七月半不回家是忘祖。这一天,是民间一个大节日,各家盛备牲醴酒菜,挖新芋头,做“芋包”蒸“芋粿”过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