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60790 条 3718 / 4053
55756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医疗
70年代,惠安县医院采用民间单方、验方,经临床观察、综合比较,研制出治疗烧伤药物——香草油。1977~1981年,县医院黄世民等应用香草油治疗烧伤624例,有效率达90%以上。
55757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医疗
70年代以来,境内有机磷农药中毒现象屡有发生,县医院于进行抢救的同时,开展实验研究。1988年,该院叶传勇等经总结,提出改用定时定量静脉推注阿托品给药抢救法,成功率提高至92.3%。
55758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医疗
1980~1984年,县医院科技人员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发现苋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黄莲、杭芍、川楝有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之效,二芽、山楂、建曲能消导和胃,遂即以苋为主药,辅以黄莲、二芽等药物制成治疗急性肠炎新方——苋曲汤。该药高效、便宜,...
55759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医疗
1980~1985年,惠安县医院妇产科和县妇幼保健所的科技人员,对子宫脱垂伴子宫颈延长患者采用腹膜外子宫腹壁固定术。该术式不必打开腹腔,也无须切除延长的宫颈,采用缝线(最下一针在宫颈部)固定子宫,效果显著,其特点是固定位置较高,不易复发。
55760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医疗
1980~1987年,惠北华侨医院赵伟强应用自拟黄花赤芍汤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活血截黄汤治疗急性黄疽型肝炎,均取得显著疗效。
55761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医疗
1981~1983年,县卫生防疫站郭景祥、郑昌烈等与福建省卫生防疫站合作,从惠安送检标本中分离出耶氏菌和空肠弯曲杆菌,并开展耶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弯曲菌宿主动物分布调查及其药物敏感性试验。耶氏菌病和弯曲病菌的调查与研究项目,分获1982...
55762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85~1989年,县卫生防疫站张式金、陈朝阳等开展对酒类高锰酸钾、微量锰含量监测和真假酒鉴定研究,取得成果。1989年,骆建祥、张式金等采用褐藻酸处理酒中锰、铅的实验研究,获得成功。
55763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88~1989年,县医院陈少忠等研制应用于财务、医药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计算机医院管理责任制软件》获得成功,为全省首创。该项目1989年获福建省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
55764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85年,肖厝开发办曾仁昌和福建省环保科研所、厦门大学海洋系、晋江地区环测站合作,开展(肖厝厝)福建炼油厂污染物迁移扩散数值预测研究。该成果1987年获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55765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81年,崇武气象站王可英应用相关对比、相似分析方法,开展县内干旱分析和预报研究,提出干旱预报指标。该项目1982年获福建省气象局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2年,晋江地区气象台与崇武气象站合作,采用“完全预报”方法,试作坛紫菜人工养殖气象...
55766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惠安县地震监测始于1972年。70年代中期,惠安一中王泽楚、惠安二中吴良禧等人,利用土地电、土倾斜和土应力等简要仪器进行观测地震前兆研究,撰写《方差分析周期法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小电导与地震》、《几种土仪器对应地震的初步看法》、《磁偏角...
55767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张坂镇玉埕附中教师苏锦彬研制的“LED”指示灯,1986年6月被国家专利局批准为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86204327.1,系惠安第一个获批专利。该专利已由厦门市英元工贸公司购买批量生产。
55768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1988年以来,东园镇下垵村石工江显秋研制成功钢楔眼插片在惠安部分采石场应用,配合使用电钻、凿岩机劈裂石材,可提高工效2倍,减轻劳动强度,从而改变传统手工采石工艺,向机械化采石方向发展。1989年11月,国家专利局根据申请批准为实用新型专利...
55769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民国时期,惠安多数耕地为一年二熟制,部分作物为一年一熟制。1949~1969年,发展为一年三熟制,农地为大豆一甘薯(豆薯)一大麦(或豌豆);水田为早稻一晚稻—蚕豆(或小麦)或早稻—甘薯(稻头薯)—大麦(或蚕豆)。1970~1979年,出现一...
55770
知识出处: 惠安县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50年代,早稻育秧以水秧为主。1959年,推广早稻湿润育秧。1964年以后,推广蒸气(温室)催芽、薄膜育秧、卷秧、铲秧等水稻育秧新技术,有效防止烂种烂秧,保证适时插秧,提高水稻产量。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