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5188 条 126 / 1680
1876
喷灌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5年首先在城关公社罗家窑村试验移动式喷灌机灌溉。采用195型柴油机,3B33型水泵,橡胶或塑料软管,py15型喷头和自制铁排车架。试验成功后,至1981年全县推广移动式喷灌机151台,浇地1700亩。
1877
滴灌 析出资源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79年,根据省水利厅下达的“肥桃滴灌试验”课题,由泰安地区水利水产局主持,县水利局在肥桃重点产区的上固留村进行试验。从1982~1984年,经过3年试验,滴灌获得成功。据3年试验成果分析,在同样条件下,滴灌比不灌增产12.7~33%。滴...
1878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旧式提水工具为轳辘头带动栲栳。栲栳多为柳条编制或铁制。
1879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包括两节分别是:第一节河道治理,第二节涝洼地治理。
1880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包括大汶河治理,漕浊河治理,康汇河治理。
1881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大汶河源于泰安、莱芜、新泰境内,肥城县处于中游,流经汶阳镇、安驾庄镇和孙伯乡南部,境内全长36.334公里。
1882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漕浊河上游分为两支:一为漕河,发源于泰安县满庄镇境内,流入本县汶阳镇;另一支为浊河,发源于本县仪阳乡境内,流经过村乡、边院镇,至汶阳镇的北庄两支汇流后,称漕浊河。流域面积557平方公里。
1883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康王河是汇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泰安市郊区的道朗乡境内和本县潮泉乡东北山区。河道由东向西,横贯肥城,流经仪阳、老城、新城、王瓜店、湖屯、桃园、石横7个乡镇,至衡鱼流入汇河。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427.7平方公里。 汇河是肥城西部较大的河流,...
1884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较大的涝洼地有任文洼、颜子洼、湖屯洼、衡鱼洼、王庄洼。1949年以前,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大规模涝洼治理无法进行。1956年以后,县政府先后对涝洼地进行统一治理。
1885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包括两节分别是:第一节水土流失,第二节治理措施。
1886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全县17个乡镇除汶阳镇外,16个乡镇均有低山丘陵区。低山面积424.36平方公里,丘陵251.6平方公里。低山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53.5%。
1887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建国前,县内的水土保持工作多在山区丘陵地带进行。当时的主要措施: 一是砌地堰垒石坝:群众在自己耕种的土地上,依照地势高低,在低的一面砌上石堰,造成梯田,控制水土流失。为了排水又在地块的一角或正中修3~5米的“水口”,便于大雨时排水。每...
1888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群众在自己耕种的土地上,依照地势高低,在低的一面砌上石堰,造成梯田,控制水土流失。为了排水又在地块的一角或正中修3~5米的“水口”,便于大雨时排水。每年冬季检修加固地堰石坝,岁岁如此。
1889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依照大大小小的山沟,修石坝,防止山洪暴发和水土流失。布山、陶山、牛山均有山沟石坝。
1890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1935年《肥城县林业报告》中记载:“肥境为多山之区,造林最为适宜”。全县山荒地约有30.5万亩,土质多为砾土,可植树6000万株。沙地3000亩,可植树60万株。当时的县政府鼓励群众集资造林,如振业森林公司,1922年登记,经理人陈玉藻...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