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5188 条 120 / 1680
1786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49年前,农户多用砷(即砒霜)防治地下害虫;用烟草石灰水喷杀蚜虫。1943年大旱,飞蝗过境遮天蔽日,落地食禾殆尽。1953年始推广化学农药“六六六”治虫。1978年采用药物与生物相结合,连年综合防治,减轻了虫害对各类作物的危害。
1787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据生物资源调查,境内害虫天敌扑食性、寄生性150多种。
1788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境内农作物主要病害有29种。小麦病害,地瓜黑斑病,地瓜根腐病,棉花枯黄萎病。
1789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病害为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锈病。全县推广应用变温浸种防治散黑穗病,利用化学农药西力生2‰拌种防治腥黑穗病,控制了黑穗病的发生蔓延。
1790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年发病面积5万亩以上。多采用温汤浸种和高剪苗防治。1962年采用2000倍赛力散和600倍二氯萘醌药液浸地瓜苗防治,效果良好。但防治面积较小。1963年全县春地瓜发病18.4万亩,死苗30~50%的占总面积的70%,其中死苗50~80%的2...
1791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亦称烂根病,1970年传入境内。1975年大面积发生,一般死苗10~20%,重者50%以上。1979年推广高产良种徐薯18,控制了根腐病发生蔓延。
1792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64年全县发病面积144亩,1976年蔓延至1000多亩。采用拔除病株,禁止调种,轮作换茬,多菌灵胶悬剂浸种等措施防治,至1987年基本得到控制。
1793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0年前,田鼠危害不大,一般不防治。1981年危害面积4万多亩。自1982年,发动群众利用磷化锌、敌鼠钠盐毒饵灭鼠,至1987年基本达到有鼠无害的标准,被省政府命名为“无鼠害县”。
1794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1980年始,对调出调入的种子、苗木进行检疫。1982年开始产地检疫工作,每年检疫制种基地1万亩以上,调运检疫种子60万斤以上,苗木10万株以上。配备专职植物检疫员。1987年,全县产地检疫1万亩,对调出调入的种子、苗木普遍检疫,防止不合格...
1795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章有三节分别是:第一节传统农具,第二节现代农机具,第三节农机管理。
1796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本文农具包括:耕耙农具,播种农具,中耕农具,收割农具,浇水工具,打轧工具,运输工具。
1797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为老式步犁、镢、锨。老式步犁,铁木结构。犁铧由生铁铸制,呈三角形。犁托、犁柄木制。1950年引进新式步犁、双轮双铧犁后,老式步犁渐被淘汰。镢、锨至今沿用。 耙地多用长方形木制带有20余根铁耙齿的耙,用畜力或人力牵引,耕后耙平、耙细;小平...
1798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是耧,亦称耩子,分单腿、双腿、三腿耧。木制架、斗、铁角,在山丘地区至今沿用。小麦播种后,多用砘子砘轧。
1799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是锄和两齿、三齿抓钩,至今沿用。
1800
知识出处: 肥城县志 | 类型: 正文
主要有镰刀、抓钩、镢头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