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85 条 1166 / 1339
17476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指腹婚”是古代的一种特殊嫁娶形式。一般是至亲好友,双方家长的子女尚在娘肚子里,父母亲就给指定了婚姻,长大成婚为指腹婚,俗称“娃娃亲”。
17477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也是一部中国妇女的血泪史。“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嫁二夫”等封建道统,禁锢着妇女的思想,限制妇女的自由。众多孀妇为了避免世俗的非议,也因为受到官方的旌表和鼓励而选择了守节终身。谓之“守节”,...
17478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入赘”是男到女方家定居,改姓女方姓氏,成为女方家的“儿子”,继承女方门第,生的孩子随女方姓氏。俗称“招养老女婿”,“倒插门”。旧时贫穷多子之家才肯将子入赘于人。
17479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双方父母为了节省钱财,各以自己的女儿嫁给对方的儿子,俗称“换亲”。婚礼可以从简,故多为穷苦之家。此俗在20世纪70年代个别地区尚有所闻,今已绝见。
17480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寿诞礼,先要布置寿堂,寿堂大都设在堂屋。摆寿烛,悬挂亲友赠送的寿幛,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届时,做寿之人被称为“寿星老儿”,穿戴一新,端坐在寿堂正中的上座,接受小辈家人的贺拜。儿孙等要依辈分次序叩头行礼,然后,亲朋好友们陆续拜贺。寿星老儿...
17481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传统社会,小孩子过生日往往也要举宴庆贺,不过,一般是家宴,当地民间小孩子生日忌吃粥,俗说喝了“会糊涂”。此外,孩子过生日这天不受打骂,否则“孩子不长”,也有说这天打孩子会把生日打忘了。
17482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20世纪50年代后,寿礼简化。但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寿礼又被重新重视起来,老人的寿礼也多请亲朋好友在饭店举行。普遍的做法是:在老人生日当天,子女或亲友携带寿糕及食品等给老人祝寿,午间共餐,晚辈及亲友向老人敬酒、祝辞,有的唱...
17483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民间则以男子熟人相见,抱拳拱手致意。表示恭敬。 拱手礼的正确做法是,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直立或微俯,左手...
17484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行礼的一种形式,也称打恭作揖。行礼时,合掌弯腰下拜,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称为“揖让”。作揖礼在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礼仪,除了上述社交场合外,向人致谢、祝...
17485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叩拜礼,又称“叩头”、“叩首”、“磕头”,通行于古代,用于百姓见官、祭神、祭祖、庆吊等场合,辛亥革命时被官方废止,但民间至今仍在年节喜寿庆吊祭祀中传承。行礼时,先作揖,后双膝跪地、叩头,屈一次一叩。一般为两叩、三叩、四叩。当地流传叩头“神三...
17486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古代妇女行礼方式与男子有很大区别,妇女相见行礼,往往是口称“万福”。这种礼节要求两手松松抱拳重叠(右手覆左手)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作鞠躬的姿势,腰膝微屈3次。这种礼在宁河地区,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保存,在年节、祝寿等庄重场合使...
17487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鞠躬,是辛亥革命后渐行的礼节。一鞠躬礼:适用于见长辈、师长、社交场合、演讲、谢幕等。行礼时身体上部向前倾斜约15~20度,随即恢复原态,只做1次。正式礼仪场合是行三礼。三鞠躬礼:又称“最敬礼”。行礼时身体上部向前下弯约90度,然后恢复原样,...
17488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握手,是辛亥革命后广泛流行的礼节。见面、分别时都可使用,以此表示友好。握手时忌戴手套,否则被认为礼貌不周。现代握手礼通常是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同时寒暄致意。握手讲究“尊者为先”的握手顺序,即应由主人、女士、长辈、身份或职位高者先伸手,客...
17489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腿带,俗称“腿带子”,最初为布带,后为线带,有宽带和窄带之分,带子末端织有流苏线穗。旧时,人们无论穿单裤、夹裤或棉裤都时兴用腿带子扎裤腿角,缠裹于脚踝之处。特别是那时的棉裤裤裆肥大,裤筒甚宽,而里面又无贴身衣裤,故腿与裤筒间的空隙很大,易进...
17490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宁河服饰禁忌:宁河人很关注服饰的传统文化性。如对于服饰色彩,遇有灾难性事件,不能穿红色衣服;而喜庆事件,又不能穿黑色衣服。喜事服饰色彩宜“鲜艳”。黑蓝衣服不能镶白纽扣、缘白边。做衣服不能左大襟(只能做右开襟款式),只有死人的寿衣才是左大襟。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