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85 条 1164 / 1339
17446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立秋为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当地讲究在立秋之时吃香瓜,名为“咬秋”。据说可免腹泻,并寓盛夏炎热难禁,忽逢立秋,将其咬住之意。吃肉馅饺子,据说可贴“秋膘”。至今立秋之日吃饺子贴“秋膘”,吃瓜咬秋之俗仍存,多以西瓜为主。
17447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乞巧节”。传说这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喜鹊为牛郎织女搭起“鹊桥”,这一日,妇女们要向织女“乞巧”。其做法是:用一碗或一盆净水,晒于阳光下,再将绣花针浮于碗或盆中的水面上,观其水底阴影粗细,以鉴评妇女手巧手拙,故为“乞巧节...
17448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七月十五,旧日俗为“鬼节”。当日晚,僧人乘船,吹打乐器,诵盂兰盆经,俗称“放焰口”。另有放河灯一习,即:把糊好的“莲花灯”放入河中,顺流而下,河中星灯明火,甚是好看。传说溺死者若得此灯,则可复生。家家烧纸敬鬼,上坟祭祖,超度亡灵。俗谚有...
17449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九月初九称“重阳日”,宁河旧志记载:“九月重阳,无登高之会,而田野以其时放牲畜。是月也,晚秫早收。故当地有九月九撒猪放狗之说。”随着年代的推移,人们又赋予了重阳节这一民间传统节日以新的文化内涵。九月初九,正巧二九相逢,“九”与“久”谐音...
17450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这一日,民众用彩纸剪成衣服,并包以纸包袱皮,在自家门外(多选十字路口处)焚化。一边烧奠,一边要说“某某祖先收寒衣”,“某某祖先拿钱来”等祷词。也有的人家到坟地焚化,故俗称这一天为“送寒衣”。至今,此俗仍在民间广泛流传...
17451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为民间祭祀祖先的日子。下元节祭祀祖先的习俗源自夏商周时代。《武林旧事》记有开炉节,描述了当时祭祖和“送寒衣”的风俗。旧时,人们这一天多备下菜肴享祭祖先神灵,以求保佑一家顺遂安康。这是家祭中较为重要的节日。此俗现已淡化...
17452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认识是:阴极之至,阳气始段,当地人常说的“进九”。我县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宁...
17453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婴儿降生,在民间被称作“添喜”或“添丁”。宁河俗语还将孕妇生孩子唤作“坐月子”、“占房”。产妇居室的窗户要用红布遮盖严实,窗外挂上红布条,一是让邻舍知道家里添人进口了;二是提醒人们,屋内有产妇,不要随便进入。另外,挂红的目的还有避邪驱灾之意...
17454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婴儿出生后,还需等其排出胎便后,才能给他喂人奶。在此之前要给他口中用细布蘸煎开的甘草水,俗称“开口药”。婴儿排出那黑绿色的胎便后,家人要请一位正在哺乳的妇女为他喂奶,称“开口”。男婴,要请哺育女孩的妇女来开口;女婴,则要请哺育男孩的妇女来开...
17455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婴儿生后先要有个乳名,一般多由产妇的婆婆给取。在民间,都期望孩子好养活健康成长而常取“狗剩”、“铁蛋”、“石头”、“狗不理”等贱名;另外还有取“拴住”、“留住”之类。带有祈盼意义的,如“来福”、“有福”、“福旺”、“福来”;若头胎是女孩,往...
17456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旧时,十分讲究在新生儿出生后第三天,由“姥娘”为其洗澡,称为“洗(喜)三”。“洗三”仪式在产房举行,炕上铜盆中盛温水,放艾叶、桃枝等少许,盆外放葱数根。姥娘打开襁褓,将裸体婴儿抱在怀中,用软布蘸温水擦拭婴儿脸、手及全身。给婴儿洗时,姥娘嘴里...
17457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在婴儿出生后的12天给婴儿剃去胎发。因为人们认为孩子出生过12天后,就算保住了性命,越往后就越好养活了,所以这天要举行一个小礼仪,先由“全可人”妇女抱着新生儿,请剃头师傅用剃刀剃去婴儿的胎发,家长将胎发用红布或红纸包好,缝进婴儿枕头里,以祝...
17458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满月礼,是备受重视的一个礼俗。婴儿满月这天,主家要大摆宴席,款待亲朋。通常为请亲朋好友吃汤面、煮鸡蛋。婴儿满月过后,产妇可携婴儿在娘家人陪同下回娘家小住,少则几天,多则十天半月,全凭婆婆根据当时情况一口而定,叫做“挪臊窝”。临行前,要给婴儿...
17459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婴儿到了一百天称“百岁”。民间要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预祝婴儿无病无灾、长命百岁。这一天,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被请来参加宴会。来宾自然也要携带礼物,还要给婴儿红包儿(礼钱)。特别是婴儿姥姥家,除送衣物外,还要送给新生儿“长命锁”、“手镯”、“脚镯...
17460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 类型: 民俗文化
婴儿到一周岁时举行“抓周礼”。即:置食品、玩具、笔砚、马鞭、算盘于方矮饭桌上,让婴儿信手抓取,以先抓之物,测小儿成年后的功业,试其志向。比如,孩子抓到笔砚之类的物品时,人们会交口称赞这孩子将来定能成才,出人头地;若抓了点心之类食品,则被认为...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