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条件

共 20085 条 149 / 1339
2221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此诗文记述了卧龙桥位于丰台城北门外,是黑龙河上的桥梁。该桥始建于乾隆二十八年,经过多次修缮,但据说当时的经费被和珅贪污,只修建了一座单孔的小石桥。后来这里成为一道普通的乡村小景,但仍然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景点。
222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这句诗所描述的是旧时丰台六门以外的蛙鸣交响曲,这些青蛙生活在大渠内,与周围的河流相互贯通。在春夏之季,青蛙和着风雨声欢快地鸣叫着,给人们带来欢愉和畅快的感觉。
222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此诗描述了在东大桥外东大道两侧各有引黑龙河水的大渠,东大桥东南角有两座紧挨着的桥,其中一座是单孔小石桥,称为“一步双桥”。人们在这里休闲,欣赏东大桥上的石刻,享受小桥流水的悠然自得。
222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刘家茔是清康熙时浙闽总督刘兆麒的家茔,位于丰台镇西村。墓地占地约百亩,四周高墙围筑,种有松柏垂柳,最具特点是宏大的石刻艺术群体,包括石狮、华表、御碑、祭台、祭坛、石羊、石马、石骆驼、石狻猊、石官员等,多由汉白玉制成,雕刻精美,形象逼真。刘家...
222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这句诗描述了旧时丰台人民的水上劳动场景。丰台共有七座桥梁,周围水系发达,水产品非常丰富,包括各种鱼类、河蟹等。
2226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这句诗描述了丰台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以及妇女们参与其中的重要性。丰台木版年画源于明中期,到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有三十余家作坊和六七百名从业人员。为了按时完成各地的订单,年画中的开眉眼、染色等工序被分发到各家各户完成。
2227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丰台铁器会是一个以铁器制品为主的集市贸易活动,历史悠久。每逢农历四月初五,各地的客商都会聚集在这里,搭架支篷,展示和销售各种铁器制品。同时,其他市场的商家也会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商品,如布匹绸缎、文房四宝、芦苇编制品、海鲜、儿童玩具...
2228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丰台舞狮是一种传统的花会表演,历史悠久。舞狮表演的主角是两只狮子,舞狮的道具主要由狮头、狮身、狮腿三部分组成。每年正月十五和二月十九是丰台所有花会综合表演的日子,观众数万人将丰台大街挤的水泄不通。除了逗球外,丰台舞狮还另有几手绝活...
2229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杜立德是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的官员,为官勤勉,备受赞誉。他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御史、刑部和户部尚书、国史院大学士和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等。他擅长诗文和书法,师承王铎,是一位有潜质的名宦书法家。杜立德在官场中表现出杰出的治理能力...
2230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杜立德是清朝初期的重臣,担任过刑、户、吏三部尚书以及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等职务,因其功绩被封为文端,成为宁河县的著名乡贤。
2231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宋徽宗是北宋第八位皇帝,他沉溺于艺术和享乐,忽视国家大事。在靖康之难中,北宋被金国入侵,宋徽宗和他的儿子宋钦宗被俘虏并关押在五国城。宋徽宗在囚禁期间写下悔恨、哀怨、凄凉的诗句。这首《宋徽宗过思乡桥》的诗是假托他的名义而写的,讽刺执...
2232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介绍了张宗昌理发、女马弁、幸运的大鸟和芦台天桥等故事,其中张宗昌理发的故事展现了一个理发师因为害怕而举止失措,张宗昌则表现得友善并给予大洋二十元作为报酬。女马弁则是一则关于一具被解剖的女尸的故事,揭示了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困境。幸运的大...
2233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白玉霜是中国三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初期的评剧界四大名旦之一,她的故乡是南青坨村。这个村子位于天津市宁河县和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县之间,评剧表演在这里有着深厚传统。南青坨村有一个戏楼,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九年,是当地农民在农闲或年节时表演评...
2234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齐燮元是天津宁河县人,曾在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学习。他身材瘦小,一只眼睛斜视,但才华出众。在体检时,他凭借出口不凡的话语和独特的相貌特征被录取为学员。他后来成为一名军阀,但在抗战胜利后,他被控以汉奸罪在南京被处决。
2235
知识出处: 宁河文史资料第八辑 | 类型: 正文
本文记述了王照是天津宁河县人,曾担任汉语拼音创始人。在1894年中进士后,他在家乡芦台协助宁河县典史管理乡团,维护地方治安。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