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ink\paginator\driver\Bootstrap {#93 #simple: false #items: think\Collection {#72 #items: array:15 [ 0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62 +"oid": "653347b12d7b66fc71fc14f3" } "period" => "当代" "biography" => """ 经过3个月的考察和评审,“全国微型创业者”奖终于揭晓,中卫市金彤枸杞生物有限公司经理赵广涛荣获“城市微型创业”一等奖,这是迄今宁夏唯一获此奖项者。\r\n 1997年,赵广涛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在原中卫县铁厂当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但不到一年时间,企业破产,他成了一名下岗职工。1999年,赵广涛应聘到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2005年,赵广涛毅然辞去工作,创办了宁夏金彤枸杞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他坚信:“做品牌、做特色”是企业发展的法则。枸杞是宁夏的特色产业,也是国家产业政策扶持的产业之一,借势做“金彤”品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2006年,他又创办了中卫华膳堂枸杞特产商贸有限公司,立志要把“金彤”打造成中国清真枸杞果醋饮品第一品牌。\r\n 金彤公司创建初期,一无场地、二无技术、三无资金,但赵广涛没有气馁,他积极寻求亲人朋友支持,共筹措资金108万元,按照“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思路,秉持“剑不如人,剑法胜于人”的理念,动员了一批原先和自己共事的老职工和下岗工人进行技术攻关,并迅速完成了金彤公司的创建工作。大家互相鼓励,献计献策,创造了当年投产盈利的好业绩。目前,该公司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500吨左右,现有正式职工30余人,其中吸纳失业人员18人,带动区内外100余人就业。\r\n 十年沧桑磨剑路,痴心创业不言悔。为铸就“金彤”金色品牌,赵广涛带领他的团队将继续本着“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发展思路,积极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努力打造“中国枸杞果醋饮品第一品牌”。 """ "title" => "赵广涛" "dataType" => "300" "volNum" => "20091203" "_identifier" => "310530020230000119"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人物" ] 1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67 +"oid": "653348a32d7b66fc71fc14f9" } "period" => "当代" "biography" => """ 海原县公安局看守所民警黄廷海,同事称他“老黄牛”,不是因为他姓黄,也不是因为他年龄大,而是他对工作的执著、敬业和奉献。\r\n 年近50岁的老黄,从事管教工作已8年,在工作中,他非常重视在押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大胆推行人性化管理,通过和在押人员真诚谈心、交流沟通,有针对性地化解在押人员的“心结”,规劝他们弃恶从善,走上自新之路。看守所负责人说:“老黄是我们看守所的‘老黄牛’,每天他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岗,爱岗敬业,以所为家,确实不容易。”\r\n 赤诚唤得冷心苏\r\n 看守所是一所“治病救人”的特殊学校。老黄在看守所工作以来,始终以医生对待病人、老师对待学生、严父对待孩子一般的赤诚对待每一个在押人员,做到宽严适度,既让他们明白法律的威严,又让他们感受到党和人民的关怀。在他的教育感化下,绝大多数在押人员都做到洗心革面,重新做人。2007年4月27日下午,因盗窃被羁押在海原县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马某,突然两腿疼痛站不起来,经看守所医生诊治,病情特殊,需到医院检查。黄廷海立即和同事把马某抬到车上,送往海原县医院检查,但病情仍无法确定。第二天一早,他们又带马某及其家人到固原市的医院就诊。到医院后,因马某的父母年龄大背不动儿子,马某的弟弟因腿伤也不能背哥哥,当时身患甲亢病的黄廷海二话没说,背起马某从一楼到三楼,从三楼到二楼再到一楼,上上下下好几趟,一直到马某的病情检查清楚。马某的母亲感动地哭了,她拉着黄廷海的手说:“我们给政府添了这么大的麻烦,你们还这样帮助我们,太谢谢你了。”\r\n 一个近50岁的民警,不顾自己身体有病背着30岁的犯罪嫌疑人楼上楼下看病。他的举动感动了犯罪嫌疑人,感动了犯罪嫌疑人的家人。“谢谢你,黄管教,病好后我一定认真改造。”犯罪嫌疑人马某哭着说。\r\n 默默耕耘保安全\r\n 由于看守所警力不够,老黄不但要做好管教工作,还是所内商店的营业员、食堂的管理员,负责所内民警及在押人员日常生活的采买、发放,同时还要参与轮流值班,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为了让在押人员吃好、喝好、睡好,保证监内的绝对安全,老黄每天早出晚归,在别的同志还未上班之前,他已采购好物资回所,安排好了在押人员的伙食。别人下班了,他又一个监室一个监室登记,准备第二天在押人员日常用品物资的发放,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从早到晚不歇手,忘我工作、不计名利,这样一干就是8年。老黄多数节日都在看守所度过,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在老黄的带动和影响下,看守所各方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连续12年安全无事故的目标,2008年、2009年连续被评为二级看守所,老黄也多次受到海原县委、县政府的表彰,2008年荣获“全市优秀管教民警”。 """ "title" => "黄廷海" "dataType" => "300" "volNum" => "20091203" "_identifier" => "310530020230000120"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人物" ] 2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71 +"oid": "6536226ff154df699f9676d5" } "period" => "当代" "biography" => """ 七旬老人张方真,每天勤练保健操“十段锦”,如今可头部着地单指倒立。张方真说自己70岁了,身体状况非常好,从没得过什么大病,连感冒都很少患,这都归功于他一直坚持练“十段锦”。“十段锦很简单,共10个动作,依中医原理创建,一套打下来才10多分钟。”张方真称,这套操非常适合中老年朋友练习,可有效预防中风。\r\n 对此,社会体育专家魏华表示,体育锻炼因人而异,张爹爹的“十段锦”是否能够推广,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 """ "title" => "张方真" "dataType" => "300" "volNum" => "20091204" "_identifier" => "310530020230000121"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人物" ] 3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73 +"oid": "653a0a59852540097b607e53" } "period" => "当代" "biography" => """ 国家民主法治示范村、自治区文明村、自治区农民新居建设先进村;2008年全村社会总收入实现15808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实现2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18元……这一系列荣誉和数据都彰显了这个村取得了不凡业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这样一个人,他就是沙坡头区滨河镇南关村村党支部书记林建国。这个有着全区优秀党支部书记、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光环的人有着怎样的魅力?\r\n 1996年,刚接任南关村村党支部书记时,林建国就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今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我们要积极寻找发展经济的路子,确定和培养本村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南关村必须走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之路。”林建国心里早就为南关村的发展勾勒好了框架。框架有了,就开始添砖加瓦。在他的带领下,南关村先后对已有的村办企业进行改制,创办了建筑公司、粮油加工厂、自来水厂等村办企业,使村级集体企业改制稳步推进。\r\n “对本村危房进行城市化改造,以城市化发展来促进本村经济发展”是林建国的新思路。为了克服资金困难、打开工作局面,他不分昼夜,仔细盘查危房现状,多次主持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拆迁改造动员会,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最终提出并且在中卫率先实施了科学合理的“以房换房”的拆迁改造方案。先后投资3600万元改造建成了中山小区、向阳小区、南关果品批发市场及西部宾馆等,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使南关村经济飞速发展。2004年,中卫市生态旅游城市目标确定后,城市框架拉大了,与此同时,在林建国的积极组织下,该村成立了宁夏兴南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此南关村正式步入了房地产开发行列。\r\n “群众得实惠就是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这是林建国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加快发展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同时,他心里始终想着群众,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了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居住条件,他积极筹措资金,运用科学合理的房屋产权置换方案,让群众住进了干净、舒适的楼房,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面貌。目前,南关村群众入住楼房率达到90%。\r\n 村集体减免了群众的共同生产费,集体顶交水利经费,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的村民每人补助20元,对本村考入大学院校的学生每人奖励补助1000元。在此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由林建国本人提议并制订了南关村“双十”方案,设立专项基金,专门为全村60周岁以上的老党员、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及特困村民按月发放50元至100元的老年生活补助金,本村群众入住楼房后的物业服务费全部由村集体交付。资料显示,南关村集体每年用于为群众办实事的资金达25万余元。\r\n 小岗位也是大舞台,为人民服务不在于位有多高、权有多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林建国时刻心系群众、处处为民着想、时时不忘本职,把组织安排的岗位当作奉献的平台、敬业的舞台,不求名和利,不计得与失,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title" => "林建国" "dataType" => "300" "volNum" => "20091208" "_identifier" => "310530020230000122"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人物" ] 4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74 +"oid": "653a0e1a852540097b607e66" } "period" => "当代" "biography" => """ 24岁的申波和27岁的朱仰德,上学时都因玩电脑而荒废了学业,但两个人都不是随波逐流的人,在他们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苦日子”这个词儿。然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面对生存,任何人都会胎换骨地变成另一个人。申波是这样,朱仰德也是这样。两个人都想把失去的时光“追”回来,两个人都想闯出一番新天地。\r\n 申波和朱仰德是朋友,由于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也交流各自心中的苦闷和愿望。申波曾到浙江打过工,吃苦受累不说,根本挣不了多少钱,只好又回到中卫。回中卫后他很想开一家电脑公司,但苦于没有资金,无人支持。不过他知道奋斗是件具体的事,于是他努力学习电脑方面的知识,如愿以偿地成了“联想1+1电脑公司”的学徒。朱仰德知道自己走了弯路后开始奋起直追,到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他喜欢玩电脑,在网上尝试与外界沟通,寻找人生的出路。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沟通,换来的却是一回又一回失望。有一天,申波和朱仰德又聚在一起喝酒聊天,朱仰德谈到自己有一个朋友是宁夏地区宏基电脑的代理商,说人家那才叫活得精彩。申波听朱仰德这样说,突然盟生了和朱仰德共同创业的想法。两个人谈到一块想到一块去了,经过反复合计后,他们先去银川拜见了宏基电脑的代理商,得到支持后便回到中卫分头筹款。这时的申波和朱仰德突然感到浑身是劲儿,好像是换了一个人,有了一种共同承担风险的决心和勇气。\r\n 2008年5月1日,申波和朱仰德共同创办的“中卫市宏宇科技”在市区开盛购物中心正式开张。承接网吧机及网络综合布线、电脑组装及维修等业务,并代理宏基电脑专卖。刚开始都是小打小闹零售,不久他们就实现了以单位或者团体成批购买。申波凡事都认真,丝毫不马虎。从办公耗材的销售到电脑的维修,他都努力让顾客满意。朱仰德也有同感,他认为只有走好脚下每一步,才有可能往更高处走。申波和朱仰德把“努力不懈”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每承接一单大生意,两个人就击掌鼓励。对他们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title" => "申波" "dataType" => "300" "volNum" => "20091208" "_identifier" => "310530020230000123"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人物" ] 5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75 +"oid": "653a0e98852540097b607e69" } "period" => "当代" "biography" => """ “一个人要经营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钱投进去,什么设施都有了,关键在于怎样去运作,怎样去经营。”这是市区向阳步行街红树林网吧和避风塘茶餐厅的管理者李泽卿的话。\r\n 李泽卿老家在沙坡头区镇罗镇河沟村,30岁的他一头短发,给人一种精明能干的印象。李泽卿以前经营过砖厂,从事过货运,经营过石油,但是都以失败告终。2006年元旦,李泽卿和朋友合伙在市区开了一家网吧,起名红树林网吧。一般经营网吧的人,大多是把钱投进去配好电脑硬件,招聘收银员和网管便只顾挣钱了。李泽卿则认为红树林网吧就是他们的公司,要用心经营,组建一个精英团队,对员工要经常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服务水平。他安排工作人员经常检查网吧硬件设施,从显示器、鼠标、键盘到线路,只要发现旧了便立刻更换。他认为:“网吧总是给人脏、乱、差的感觉,这是管理不好造成的,红树林网吧的费用虽然比别处高,但是我们是将多收的钱回报给顾客,及时更新硬件设施,让顾客有物有所值的感受。”\r\n 2009年8月,李泽卿与朋友又以股份制形式加盟了兰州避风塘茶餐厅,在我市开了第一家避风塘茶餐厅,“欢乐无限时,畅饮无限量”的经营理念和18元每位的人性化消费模式,使得避风塘茶餐厅自开业以来广受顾客的好评。在这里,顾客除了不仅可以享用冰激凌、奶茶、果汁、咖啡、茶等饮品,还可以打牌下棋,读书看报,在《布列瑟农》、《命运》等背景音乐下,真正放松身心,感受工作之余的惬意人生。\r\n “中卫的酒吧、烧烤店、KTV店已经很多了,但是没有一家比较独特又上档次的健康娱乐场所,避风塘茶餐厅就是要为市民提供一个不同的娱乐方式,提供一个不喝酒的绿色放松的地方。”李泽卿如是说。\r\n 李泽卿还告诉记者,他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他说,日记就像一张照片,照片看到的是当时的模样,而日记看到的却是当时的思想。\r\n 我们不只要常看看自己的模样,还要常看看自己的思想,用心去经营,每个人的创业路都将五彩缤纷。 """ "title" => "李泽卿" "dataType" => "300" "volNum" => "20091208" "_identifier" => "310530020230000124"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人物" ] 6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76 +"oid": "653a0fb2852540097b607e70" } "period" => "当代" "biography" => """ 曾经有人对她说:“社区工作不好干,每天尽是婆婆妈妈的事,居委会主任算个啥,天下最小最小的官。”她的回答是:“上有国务院,下有街道办,少了居委会,地球转得慢。”在她看来,干哪一行,就得爱哪一行,哪怕是做居委会主任这样小小的“芝麻官”。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爱戴,她就是沙坡头区滨河镇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文秀。\r\n 杨文秀1989年下岗后,一直呆在家。2001年,得知向阳社区居委会招聘时,杨文秀毫不犹豫就报了名,并顺利考取。当时,向阳社区居委会工作连续两年都排在倒数第一,领导找杨文秀谈话,让她挑起向阳居委会主任这个重担。居委会人员都知道,向阳社区居委会属于常住人口多、流动人口多、商业网点多的“三多”社区,谁到这个居委会工作都头痛,但杨文秀答应了,用她的话说,只要用心干,没有干不好的工作。\r\n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杨文秀回忆她第一次进社区居民家进行入户调查时,刚走到向阳社区4号楼,头上突然有水淋下来,抬头一看,原来是楼上有人在随意泼水。看来社区的各项管理比较差,她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r\n 要开展社区工作,需要钱,当时居委会经费紧张,并恰逢验收星级社区时期,必须要有办公场地,杨文秀晚上熬夜写申请材料,白天跑镇政府、民政局、市总工会申请办公场地,就连儿子高考她都没有时间陪,老公、儿子都埋怨她。通过杨文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最后,办公设施终于有了着落。杨文秀想下一步该是为居民干实事了,她想让社区居民走出家门和居委会干部来一次“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于是,她带居委会干部下辖区入户、跑流动人口,经过1个多月的入户走访,居民反响特别大,都说向阳社区居委会这次来了个干工作的居委会主任。杨文秀说:“没想到居民那么支持我的工作,让我感动,增强了我做好社区工作的信心和决心。”\r\n 现在,在社区提起杨文秀,无人不晓,无人不佩服。与其说杨文秀热爱这份工作,还不如说她真心爱自己社区的居民,把居民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把居民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重视。孤寡老人有了病,身边无人照料,杨文秀便经常上门帮忙、谈心。\r\n 居委会主任这样一个没有级别的“芝麻官”,在一般人眼里实在是个不起眼的苦差事,但杨文秀看重的并不是这官有多大、权有多重,她的心里装的是社区的几千户人家,几千口人。有人曾经对她表示不理解,钱那么少,还那么拼命地工作,但杨文秀说:“自己干的活越多,群众的困难就越少。” """ "title" => "杨文秀" "dataType" => "300" "volNum" => "20091208" "_identifier" => "310530020230000125"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人物" ] 7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77 +"oid": "650ce20cb4574685321711ec" } "type" => "卫生和社会工作" "description" => """ 2009年6月23日,中卫市爱心助学协会成立暨第一届会员大会召开。会议按照有关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及秘书长,圆满完成了机构组建。这标志着中卫市爱心助学协会正式成立。施润云、张学琪分别当选协会理事长和秘书长。\n 市委书记刘云、市长徐力群为中卫市爱心助学协会揭牌,市四套班子在家领导和法检两院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刘云、徐力群、李捍国、潘景林、杨洪等向全市各界爱心助学人士颁发了奖牌和证书。揭牌仪式上,中卫一中应届高考毕业生田娜代表全市贫困学子发言。她说:“爱心助学协会就像一盏明灯,在我们最无奈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照亮了我们的前方,指引和帮助我们振奋精神,继续前行。” """ "title" => "中卫市爱心助学协会" "dataType" => "310" "volNum" => "20090624" "_identifier" => "310531020230000001"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机构" ] 8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78 +"oid": "650cf037b45746853217121e" } "type" => "制造业" "description" => """ 宁夏新美亚陶瓷有限公司是2004年在原宁夏泉美亚陶瓷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投资成立的。公司成立以来,运行相对稳定。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受原材物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产品销售价格低等因素影响,宁夏新美亚陶瓷有限公司也处于半停产状态。面对困难,公司没有止步,而是抓住企业停产空隙投入资金加强技术改造,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公司主动转变经营理念,不断完善内控机制,保证了职工工资按时发放,并及时上缴了各项税款及职工的各项险金。今年,该公司紧紧抓住我市扩大农房改造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机遇,内抓管理降成本,外抓市场增效益,使公司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并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n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取得进步获得利益的宁夏新美亚陶瓷有限公司不忘回报社会。为了让那些经济贫困但成绩优异的学生顺利入学,该公司积极响应爱心助学号召。对此,宁夏新美亚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公司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以及群众的大力支持,作为地方企业,对暂时的困难者给予关爱与关怀是公司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这样的付出并不需要回报,只要能真正让困难者受益,能使受助者感到温暖,并使其好好学习,早日成为社会的栋梁,就是对公司最好的回报。\n 据了解,自宁夏新美亚陶瓷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在“诚信、高效、务实、奉献”的企业理念指导下,该公司投入各类慈善捐款累计达10多万元。 """ "title" => "宁夏新美亚陶瓷有限公司" "dataType" => "310" "volNum" => "20090624" "_identifier" => "310531020230000002"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机构" ] 9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79 +"oid": "650cf186b457468532171225" } "type" => "制造业" "description" => "1996年11月,享誉宁夏乃至全国的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公司像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在独具黄河大漠魅力的中卫成立。公司成立之初,无论市场开拓多么困难,创业资金多么紧张,该公司始终把回馈社会作为一项事业来对待,痴心不改,12年如一日。" "title" => "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公司" "dataType" => "310" "volNum" => "20090624" "_identifier" => "310531020230000003"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机构" ] 10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80 +"oid": "650cf229b457468532171229" } "type" => "制造业" "description" => """ 2003年,宁夏江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首府银川正式挂牌成立。2004年,年轻的中卫市诞生,为了做大做强房地产业,进一步拓宽江元房产的市场空间,精明能干的郜一江瞅准中卫市场,并决定在这里大干一番事业。\n 万事开头难,但郜一江在中卫的事业可谓是一帆风顺,因为这里有着关心和支持他的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n 宾河城市花园作为江元房产在中卫开发的“一号工程”盛大开盘以后,高标准的建筑质量,舒适的住宅环境,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好口碑,江元房产也因此在中卫这片热土上站稳了脚跟。\n 在中卫市发展5年来,郜一江及他的公司先后参与了汶川抗灾捐款、硒砂瓜抗旱等多次爱心捐助活动,同时,他还先后赞助并承办了中卫市第一届广场文化活动、首届旭日隆祥杯少年儿童歌手大赛、2008年中卫市首次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节事活动,捐助(赞助)费用近百万元。\n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群众购房积极性不高,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即便如此,郜一江仍然怀揣感恩之心,不忘回报社会,主动拿出5万元帮助贫困学子圆梦。他表示,今后他还会一如既往地将爱心传递下去,给更多困难群体以更多的关爱。同时,尽最大的努力,多打造一些精品小区,以不断改变中卫市广大居民的居住环境,给人们提供舒服、安逸的生活空间。 """ "title" => "宁夏江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dataType" => "310" "volNum" => "20090624" "_identifier" => "310531020230000004"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机构" ] 11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81 +"oid": "6514e51e222847fdcdcfa7e0" } "type" => "制造业" "description" => """ 多年来,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牢固树立“围绕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营”的理念,建立了党委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维护班子团结,保持内部稳定,带领广大职工不等、不靠、不要,自谋发展,积极寻求企业发展的新路子。\n 一、水乳交融,密切党建与生产经营关系。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摆正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的位置,将二者紧密结合,积极寻求二者的结合点,始终把促进生产经营管理与加强党的建设作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努力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发展中,将两项工作一同布置、一同落实、一同考核,努力做到党政同\n 心,形成合力。同时,公司各级党组织坚持“围绕中心、强化核心、凝聚人心”,把企业生产经营的热点、难点、焦点作为党建工作的覆盖点、探索点,创新党建的工作载体和活动方式,加强支部自身建设,促进生产经营。\n 二、以人为本,打造为民惠民工程。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开展“温暖工程”,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等各方面关心和帮助职工,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凡是涉及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因而,公司出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即闹情绪的人少了,考虑企业发展问题的人多了;找领导的人少了,学习技能提高素质的人多了;浮在层面上作秀的人少了,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的人多了。\n 三、形式多样,创新各种活动载体。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创新各种活动载体,经常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出“党员连心卡”,在支部形成“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典型带动起一个群体”的良好氛围,增强基层支部的能力,促进了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不断发展。\n 四、讲求艺术,寻求文化建设新途径。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党建工作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稳定职工思想,巩固职工队伍,为公司储备人才。通过进行厂情教育、宣扬公司精神理念和价值理念,激发员工爱岗敬业的热情、建功立业的激情、奉献美利的豪情。加强制度建设打造中冶美利文化,以有形的制度和严格的规范来引导和约束职工的行为,注重企业文化与经营工作、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使企业文化建设与公司各项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n 五、树立榜样,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在党建工作中,公司注重抓好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建立推进党建创新的考评激励机制,及时发现一些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建立荣辱榜,充分发挥典型辐射带动作用,指导和推动整体工作。 """ "title" => "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dataType" => "310" "volNum" => "20090625" "_identifier" => "310531020230000005"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机构" ] 12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82 +"oid": "6514e9a8222847fdcdcfa7f2" } "type"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description" => """ 15岁时外出学习汽修技术,4年后回到海原县和舅舅合伙开店,像许多创业青年一样,黑彦虎具备能吃苦、坚韧、敢想敢做的优秀品质。现在的黑彦虎经营着自己的一家汽修汽配连锁店,3个店面、4个车间,规模不小。由于他业务技术过硬,别人解决不了的汽车“疑难杂症”他都能一一破解,几年间,他的店面规模越来越大,22岁的他在海原县行内已是小有名气。\n 从创业方面来讲,黑彦虎取得的成绩也许并不很稀奇,但从YBC扶持方面来讲,只有初中文化的黑彦虎可以说是一个特例。\n 今年2月,因为汽修生意转入淡季,而且刚还完接店时借的17万元外债,有限的资金使黑彦虎一时无力维持原来13名员工的工资。不得已,他辞退了其中6名。对此,黑彦虎一直是心怀愧意的。6名员工临走时,他特意向大家允诺:“以后若有机会,我一定把大家找回来!”\n 5月初,一个偶然的机会,当黑彦虎得知有个专门扶持青年创业的YBC项目后,他马上找到相关负责人谈了自己的想法。“被辞退的员工年龄都还小,他们出去也只能是卖苦力。我希望YBC项目给予我资金扶持,我把他们找回来,再办个汽修培训班。我不仅要让他们把以前在我这学的接起来,还要让他们真正‘出师’。”他说:“这么多年在外面我感触很深。像这种技术活师傅很少会真正传授给徒弟,学到一定程度,师傅会暗中把你‘清理’出去,就怕你和他竞争。我是过来人,现在我有能力让从我这出去的入学到真正的技术。”正因为他这样的想法,YBC海原服务站相关负责人对他刮目相看。\n 当记者问他不怕徒弟有一天“抢饭碗”时,黑彦虎呵呵一笑:“不怕啊,我相信我的实力!而且店开得好不好不全由技术决定。”\n 黑彦虎现在已经联系到了当时离开的4个徒弟,另外2个也正在联系中。黑彦虎说,他们正在四川盖房子,听到这个消息他们很高兴,并答应在8月份回来。 """ "title" => "海原县仕达快修厂" "dataType" => "310" "volNum" => "20090625" "_identifier" => "310531020230000006"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机构" ] 13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83 +"oid": "65139c36c86c68171a8c0384" } "type" => "制造业" "description" => """ 兴尔泰集团公司是全区重要的煤、化工、电石等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区大型综合企业,已形成了以碳酸氢铵、液氨、电石、硫酸钾等为核心的主导产品,产品远销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效益不断缩水,发展动力严重受挫。2009年,在政府的帮助和企业自身的努力下,兴尔泰集团公司顶住压力,以技改和项目带动企业发展,让企业摆脱困境,使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n 据统计,仅2009年1月至3月,该集团公司生产各类产品33557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704万元,增幅61%;完成增加值1185万元,增幅达70%;实现销售收入1964万元,增幅25%,扭亏为盈395万元,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位居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第三位。 """ "title" => "宁夏兴尔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dataType" => "310" "volNum" => "20090626" "_identifier" => "310531020230000007"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机构" ] 14 => array:11 [ "_id" => MongoDB\BSON\ObjectId {#84 +"oid": "6513cfdac86c68171a8c03ef" } "type" => "教育" "description" => """ 2009年6月29日,香港“旭晖之友”社团援建的中卫市旭晖希望小学落成并投入使用。以王文闯先生为团长的香港“旭晖之友”社团29位代表千里迢迢莅临我市参加落成仪式并为其剪彩,市委常委、副市长闫祖强在落成仪式上致词,自治区团委副书记佘瑞东出席仪式并讲话。\n 沙坡头区宣和镇草台小学有240名学生,设1年级至5年级,是南部山区移民吊庄小学,部分教室属于危房。2008年9月,宁夏青基会与团市委牵线搭桥,香港“旭晖之友”社团慷慨捐款20万元援建该小学,为其翻新教室274平方米,并更名为中卫市旭晖希望小学。该校是香港“旭晖之友”社团从1993年以来在内地援建的第六所希望小学。 """ "title" => "中卫市旭晖希望小学" "dataType" => "310" "volNum" => "20090630" "_identifier" => "310531020230000008" "_sourceID" => "310512020230000001" "sourceTitle" => "中卫日报" "zyTypeStr" => "报纸" "dataTypeStr" => "机构" ] ] } #currentPage: 2673 #lastPage: 2681 #total: 40204 #listRows: 15 #hasMore: true #options: array:5 [ "var_page" => "page" "path" => "/searchpage" "query" => array:3 [ "c3" => "工作重点" "lib_num" => "3105" "page" => "2673" ] "fragment" => "" "list_rows"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