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类型

全部
40152条
基础文献
142条
析出资源
9526条
图表
1975条
人物
16042条
机构
474条
事件
6420条
地名
324条
专题
1774条
作品
2603条
实物
872条

知识出处

检索条件

共 40152 条 2401 / 2677
36001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 类型: 景区
灵龟观海:海云山石龟峰顶的天然巨石,酷肖伸颈回头望海的大龟,形象十分逼真,数十里之外,均能望见。从县城东望,崇峻圆秀的海云山巅,北边直刺苍穹的是“王姬升天石”;南边斜探大海的则是“灵龟巨首”。前人因景而流传一则神话:东海千年大电修炼得道,仙...
36002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 类型: 景区
伏虎听经:大林山状如伏虎,故又名伏虎山,在大林村东面,也有一则因景而衍生的神话:古代有一位神僧住海云岩,弘扬佛经,普渡众生,有一只老虎常在山下的浯江之滨,听神僧讲经说法,听着听着就伏着不动,化成一座小山,头上的毛也脱落下来,露出了光亮的额头...
36003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 类型: 景区
莲花吐艳:海云山的莲花峰,峰顶有巨石层叠耸立,如一朵含苞怒放、蕴妍吐艳的莲花,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相传,闽王姬每天在莲花朵上修仙炼道,得道后,到顶峰的升天石上升天而去。莲花石南侧石室遗址尚存。得道升天之说属于神话,而据传为王姬修炼处的海云山...
36004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 类型: 景区
荔林飞丹:乌石是著名的荔枝产地,“乌叶”荔枝闻名海内外。乌石全境都种植荔枝,《漳浦县志》记载:“乌叶荔枝,乌石一村特盛,味最佳。”《福建通志》记载:“漳州荔枝极盛,漳浦为最,而紫薇山中产相袍紫、马上娇为珍品,啖之两腋生风,飘然欲仙。” 乌...
36005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 类型: 景区
浯桥帆影:浯江桥在乌石正东面,漳浦往厦门(至屿仔尾)公路从桥上通过。据《漳浦县志》、《漳州府志》记载,桥建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乡人郭宽建,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知县慎蒙重修,是一座长九丈(注:长度疑有误)、宽一丈,酾水十五道的...
36006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 类型: 景区
御屏松涛:乌石大厅后面百米处,有巨石数片,岿然屹立,形如古代乌纱帽和御赐屏风。御屏后有一片大松树林,长约400米,宽200米,面积80000平方米,有松树数百棵,西南边沿还有有巨大樟树、枫树十多棵,参天蔽日。轻风吹拂,林中即发出号号涛声;大...
36007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 类型: 景区
岩坑悬瀑:海云山又称乌石岩山,在正东面莲花峰与大寨峰之间,形成一道深壑,俗称岩山大坑,两峰之水汇入坑中,坑内布满大石头。平时,坑水在石下伏流,到了下边的水磨坑,才露出石外为明流,其落差水力曾带动十几部水磨,哗哗的流水声,吱吱的水磨转动声融汇...
36008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上册 | 类型: 景区
石塔凌空:乌石东南方塔山上,有座石塔,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高约十米,共七层,塔壁有石碑镌刻“第一峰”,因为塔山是天马山最东边的高峰,下临浯江溪口和白沙港。塔山浑圆,石塔更显得突兀凌空,气势非凡。正如唐诗中描绘的“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
36009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 类型: 物产
番薯,以自“番邦”传入得名。在有番薯以前,漳浦有山薯,又名尾薯,即葛根,可入药,淀粉可食,茎的纤维可织布。又有甜薯、柱薯、竹根薯等类似山薯的野生薯类,产量甚低。番薯则产量很高,根块可全块食用,江浙一带叫山芋,四川叫红苕,山东叫地瓜(漳浦人叫...
36010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 类型: 物产
苎麻俗称“袋仔”,从前全县农村多利用闲杂地栽培,解放后,只剩下内地山区房前屋后零星保留,为数甚少。苎麻属多年生宿根草木植物,其繁殖方法用分株或地下茎分蘖种植。苎麻一年可收获3~4次,加工成细纤维,这种纤维在麻类作物中,品质居第一位。
36011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 类型: 物产
过去农村种植一种叶片很长的菠萝,用其叶片泡浸加工成细纤维,称“王梨丝”,民间村妇用于“土织布”,加工和利用数量有限,现已消失不存在。
36012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 类型: 物产
黄麻俗称“洋麻”,是传统种植麻类。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有较大面积种植,用途比较广泛,种植面积居麻类生产首位,全县每年栽种1200~4300亩,麻皮亩产80~160公斤,沿海种植较少,内地山区种植较多,以石榴、绥安、长桥为主产区。播种期在“清...
36013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 类型: 物产
龙舌兰原产热带美洲,60世纪传入东南亚,18世纪传入我国亚热带,按其原名叫“阿玛咬”,漳浦叫“葛仔刺”、巩麻,生活力强,分根或以珠芽繁殖,到处野生,农民利用其地下茎芽引种于园边,以其叶缘有刺,用于保护农作物,免受人畜糟蹋。过去,叶片纤维很少...
36014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 类型: 物产
剑麻类似龙舌兰,这两种人们经常混为一谈,以为一样,其实剑麻原产非洲,七十年代我县从省农科院热作所引进。剑麻最大特点是叶片的叶缘无刺,纤维质好,拉力强,耐磨,耐盐碱,延伸性小。而龙舌兰的叶片上叶缘有刺,野生性状,纤维质量差。我县国营农场是剑麻...
36015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1-25辑合订本下册 | 类型: 物产
红麻在我县多种植于旱地,俗称旱麻。八十年代初开始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我县主要繁殖种籽,附带收一部分粗麻皮。红麻种籽远销四川、安徽、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等地,利用我县红麻“南种北移”,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又解决当地无法留种的困...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