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049 条
2022年
104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049 条
专题知识
146条
其他
261条
动物
11条
区域
40条
医疗
16条
土地资源
32条
基础设施
11条
工业产品
27条
数据统计
31条
景区
29条
景物
9条
植物
33条
民俗
114条
民俗文化
118条
水果
16条
物产
50条
疾病
10条
矿产
1条
美食
3条
艺术
2条
蔬菜
30条

颗粒列表

共 1049 条 48 / 70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706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解放前至50年代,农村每年腊月二十三日即推米、磨面,筹备年货。年三十,大门外挂松枝、插火香、贴对联,正屋挂中堂、摆神位、设供品;天黑街心“照厅”,家家提灯笼、携香纸到村外接“家堂”,晚食面叶。大年初一吃素水饺,穿新衣串门拜年。初二至十五携礼...
707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正月十五日)50年代,农村大门前挂灯笼,晚间玩龙灯;各村高跷队串庄演出。60年代渐消。80年代,部分村庄成立高跷队、扮玩队,串村进城。城市食元宵、水饺;单位民间扮玩队走街串巷,晚间举办花灯展览。
708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二月初二)农村历来有炒“蝎子爪”的习惯。解放前至50年代,在庭院用草灰撒成圆形,中心划“十字”,谓之“打囤”。后此俗消失。
709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村、城市群众为已故亲属上坟扫墓。单位群众集体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放风筝,踏青游玩。
710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五月初五)有门口插艾、吃艾煮鸡蛋、食粽子之俗。近年来仅部分家庭中保留此俗。
711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八月十五日)解放以来,城市、农村均有晚食月饼赏月的习惯。近年来,城市多走亲访友,互赠礼品;晚间阖家欢宴,把盏对饮。 另有正月初五吃水饺、放鞭炮,夏至喝凉面,冬至吃水饺,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做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等节日。
712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年伊斯兰教历一月十日为阿舒拉日。节日中礼拜读经,愿以忍耐战胜邪恶,排除非礼,得到安拉的保佑;炸油香自食并送与友好。
713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年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为圣纪节,纪念穆罕默德诞生,并以此祈福恕罪,炸油香馈赠亲友。
714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年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为开斋节(又名大尔代节)。是日,穆斯林熏香、沐浴、更衣,前往清真寺作会礼、听宣讲,家中炸油香、烹调佳肴款待亲友;节前一月为斋月,白天禁食,为之拔斋,日落星出时进餐。
715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为古尔邦节(又名宰牲节),纪念安拉派遗天神送羊代易丝马仪牺牲。节日里,富裕家庭宰羊或屠牛,用以接待宾客或馈赠亲友。
716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济南开埠后,土膏业(鸦片)随外资入侵应运而生。经三路纬八路一带为辖区土膏业主要集中地。1938年有“延寿号”、“三合”、“东方星记”等烟馆,每家资本5000元(银元)以上,从业人员10人左右。解放前夕,暗藏的贩毒、吸毒现象仍然存在。解放后开...
717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1940年,辖区“第一楼”(位于经三路纬七路至纬八路以北地段)等地设有赌场。解放前夕,辖区有明暗赌场多处。1949年,市公安局第七分局查禁赌博,抓获赌犯80余名。后全区多次开展查禁赌博活动,赌博风基本刹住。
718
知识出处: 槐荫区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济南开埠后,以第一楼为中心的书寓(娼妓)业逐步发展起来。1929年12月31日,济南社会局公布乐户(娼户)暂行规则,把全市妓院集中到经三路纬七路至纬八路一带,辟为乐户消纳区。头等妓院分布于树德里、济源里、大生里、共和里、恒善里,二等妓院在“...
719
知识出处: 历下区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是汇泉饭店的名菜。汇泉楼旧址,有一泉池,鲤鱼放养其中,顾客可在池边指鱼定菜,当场烹制,趁热浇糖醋汁,外焦里嫩,口味酸甜香酥。
720
知识出处: 历下区志 | 类型: 专题知识
原名炒鸡丁,山东巡抚丁宝桢(人称丁宫保)宴客时炒鸡丁,肉嫩味香,最受欢迎。因而得名“宫保鸡丁”。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