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图书馆
九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九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1323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725 条
2023年
599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323 条
专题知识
229条
交通
105条
公文
2条
其他
129条
动物
34条
区域
59条
医疗
2条
土地资源
13条
基础设施
13条
数据统计
55条
景区
44条
景物
7条
植物
64条
民俗
246条
民俗文化
120条
物产
6条
玄学宗教
3条
疾病
36条
矿产
2条
神话、宗教
3条
粮食
1条
经济作物、农作物
38条
美食
8条
艺术
43条
茶
5条
药物
56条
颗粒列表
共 1323 条
46
/
8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676
榨油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榨油:旧时,农村建榨油坊、砍榨筒树和首次开榨,须分别祭祀土神、山神和榨神,以祈生产安全,经营顺遂。尤忌打油的撞尾指向民居,俗信“不怕撞头打,只怕撞尾拖”,有犯必拖穷住户。均属臆想,今土榨淘汰,陈习俱灭。
677
烧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烧窑:旧时,烧砖瓦打窑窝和首次点火烧窑,须分别祭祀土神和火神,以免灾异。尤兴窑门向南,因“南方丙丁火”,火上加“火”,越烧越旺;切忌窑门朝北,因“北方壬癸水”,水火不相容,窑会烧坏。同是忌说“黄”,因砖瓦呈黄色即废品。均属附会,今多不从。
678
建房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建房:旧时,农村盖新屋,事前多请“地仙”择基定向寻“宝地”。开工须选吉日,先请道士打“镇宅符”驱邪,然后木工打桩拉线,泥工破土奠基,亲友道喜帮工。动工必备“起手酒”,竣工须办“出水酒”,上梁仪式尤为隆重。届时,梁木披红,壁贴喜联,掌作木工师...
679
餐次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餐次:通常日食三餐,一稀(早粥)两干(中、晚干饭),盛夏干稀搭配。农忙时,主要劳动力均吃三餐干饭,若请人帮工上、下午工歇还兴“打中伙”。旧时冬闲,贫苦人家多日食两餐,今不复见。
680
发型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发型:清代,男子和女孩蓄发扎长辫,少女前额留披发(即“刘海”),及笄梳髻。辛亥革命后,男子剪辫剃光头,少数遗老后脑留辫兜。“五四”运动后,中青年男子剪平顶头或西装头,女子剪髻留短发,男孩剃桃型头,女孩扎牛角辫。30年代始,城区男女青年中出现...
681
鞋袜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鞋袜:清末民初,民间常穿自制浅帮单布鞋,冬穿中帮棉布鞋,青年男子爱穿翻底鞋,女子爱穿绣花鞋。男子晴天劳作多穿草鞋,少数青少年夏令爱穿麻草鞋或布草鞋。雨天外出近穿木屐,远穿油面钉底板鞋。30年代前后,浅口套鞋、皮鞋和球鞋陆续上市。50年代,流...
682
饮料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饮料:平日一般不饮酒,节日或来客必备酒,少数中老年人中、晚餐兴小酌。传统色酒有陈年封缸和桂花酒,农家多自酿谷酒、糯米酒、高粱酒,宴席则购瓶装酒,盛宴或接待贵宾尚须名牌酒。昔日,每逢酒会或酒肆间,常有人结伴猜拳行令,酣饮至醉,今罕见。
683
冠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冠戴:清末民初,普通男子戴平顶布束帽,男老人戴“观音兜”,女老人戴“勒子”,少数遗老戴瓜顶帽。20年代后,男子多用球顶翻沿式或猫儿头式纱帽,中老年妇女包黑绉纱,少数老妪罩“两块瓦”帽,儿童戴狗头帽,士绅兴礼帽、拿破仑帽(盔式)。建国后,男子...
684
首饰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首饰:清末至民国时期,富豪之家男女多戴金戒指,妇人发髻插金簪和金钗、耳戴金环、手戴金镯或玉镯,儿童戴银项圈、手钏、脚钏或系长命锁。普通人家闺女订亲,亦要求用簪、钗、耳环、手镯作聘礼,但金质价格贵,则用银制品。建国后,金银首饰一度被淘汰,手表...
685
衣着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衣着:清末民初,普通男女上穿大襟衫、下穿大裆折头裤,男扎腰带(亦作搭肩、扎头巾或浴巾用),女系围裙。富豪人家男穿长袍马褂,女穿旗袍或缀边大摆裙。20年代后,普通男子改穿对襟衫,城镇中年男子流行中山装,青少年多穿学生装、童子军服,少女爱穿短衫...
686
灶具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灶具:清末民初,农家为炊普遍使用柴灶。柴灶又分平头灶和烟囱灶,平头灶台多嵌一口铁锅,烟囱灶台一般并排两口铁锅,且两锅近烟囱壁处嵌只铁顶罐,利用灶内余火烧水。城镇以柴炉或炭炉为主,30年代后烧煤球炉不断增多。建国后,农村平头灶渐改烟囱灶,部分...
687
朝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朝向:县内民宅历来习惯坐北朝南,有利通风透光。有的因就山丘或圩堤之势,朝东、西、北向亦不少。旧时,还有宅基本已固定方位,为合“龙脉”、谋“风水”,故意将大门偏向或附加围墙将槽门改向,今多不从。
688
形制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形制:清至民国时期,民宅多为一正三间或明三暗五平房加披厦,砖木结构(土砖多,青砖少),上盖小青瓦;砖墙有出“山”与不出“山”这别(出山少,不出山多),出“山”即把山墙砌出檐头,飞檐呈云状或蛇状,四角攀垛子;屋顶用青瓦竖砌或青砖横砌压脊,正中...
689
乔迁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乔迁:旧时迁居,须择吉日。是日清晨,全家大小携带做好的饭菜连同炉火、圆盘、扫帚等用具走向新屋,先安排一人人室鸣爆迎接,再用扫帚向内扫三下,然后合家聚餐,以示烟火连绵,人财兴旺。今有革有从。
690
年节禁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九江县志
|
类型:
民俗
年节禁忌过了小年忌“吵锅”:过了小年即届新岁,讲究团圆欢乐,忌再爆炒花生、瓜子、冻米、蚕豆、玉米花。俗信“炒”与“吵”同音,有犯会使家庭发生口角。属臆测,今有残留。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