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774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393 条
2023年
1381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774 条
专题知识
395条
交通
61条
其他
124条
动物
8条
区域
147条
医疗
10条
基础设施
42条
姓氏
131条
数据统计
13条
景区
317条
景物
86条
植物
8条
民俗
99条
民俗文化
212条
水果
13条
物产
50条
疾病
3条
美食
13条
艺术
2条
蔬菜
9条
谚语
19条

颗粒列表

共 1774 条 44 / 11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646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景区
沧瀛楼,始建于元朝,至明朝只存楼墙,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林正义建祠堂数座。
647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景区
海云楼。即埔仔楼,清康熙年间林蕃建。
648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景区
清晏楼,土名马挂楼,明嘉靖七年(1802年)林蕃建。现楼内尚存沉香木雕“天上圣母”(即妈祖)像,据说是宋朝遗物,明朝探花林士章从湄州“请”回来的。还有石雕佛像,据说是唐朝遗物,明朝进士林一新从南海普陀山“请”回来的。
649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资料第六辑 | 类型: 景区
慎竹楼,又名溪边楼,清乾隆廿七年(1762)林旭创建三层,每层36间。
650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水稻。靠山的一方多是山垅田,靠海的一方多是埭田,解放前产量很低,平均每亩年产量不上200公斤。解放后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指导科学种田,产量逐步提高,现每亩平均年产量800公斤左右。
651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番薯,适应性强,产量高,四季都可种植,海滨沙园大量种植。解放后引进良种,改进种植技术,肥足水足,亩产万斤薯已不罕见。
652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花生,是本镇主要的经济作物,经过引进良种,产量逐步提高,每亩平均年产量从原来100多市斤提高到400市斤左右,年种植面积扩大到近万亩。
653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蔗糖,由于沿海风大不宜植蔗及不让甘蔗与水稻争地,大都种植在土质甚差的山坡旱地上,产量不高。解放后改善种植条件,引进良种、改牛力拉动“石盾”榨蔗为机器榨蔗,仍产红糖,每年亩产蔗量从2000多市斤提高到上万斤,种蔗面积从198亩增加到1992年...
654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 类型: 区域
绥西村原来十分荒凉。在县城西隅西湖之滨,曾经是瓦砾遍地的废墟,因为原先清朝富豪们的花园楼阁,于同治四年正月二十一日(阳历1865年2月16日)太平军攻破漳浦城时被付诸一炬,夷为平地,只遗留“后楼”地名,和几个用三合土筑成的鱼池,积满污水,以...
655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 类型: 景区
“世联甲科,天笃贞义”坊,在漳州城西仓口巷,明嘉靖年间为林聪及妻陈氏立。据康熙《漳浦县志》(引自万历旧志)载:“林聪妻陈氏,少寡守二子,有暴邻凌轹之,乃悉田宅归依母兄家,母兄劝之嫁,不从,徙匿荆棘中,拾断穗采草根为食。长子忽病目盲,陈呼天叩...
656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 类型: 景区
“云岳钟秀,科第世家”坊,在海云山下,现旧镇镇深水坑自然村附近的倒亭隙。嘉靖四十三年为进士林功懋、林策、林一新、林士章,举人林纯一、林一初、林一阳、林成纲、林楚、林士宏(当时尚是举人)及仕宦林永春、林圭、林廷臣等13人立。(清同治十二年六月...
657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 类型: 景区
“外台肃宪”坊,在县城西街。嘉靖年间为四川按察司副使林功懋立(无存)。
658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 类型: 景区
“廷尉”坊,嘉靖年间为大理寺右寺正林策立(无存)。
659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 类型: 景区
进士坊,在漳州,为嘉靖丁未进士林一新等立(无存)。
660
知识出处: 漳浦文史資料第十三辑 | 类型: 景区
“印石松楸”坊,在县城东门外印石山下南边。嘉靖年间为封大理寺评事林泉墓立(无存)。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