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774 条
2021年
0 条
2022年
393 条
2023年
1381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774 条
专题知识
395条
交通
61条
其他
124条
动物
8条
区域
147条
医疗
10条
基础设施
42条
姓氏
131条
数据统计
13条
景区
317条
景物
86条
植物
8条
民俗
99条
民俗文化
212条
水果
13条
物产
50条
疾病
3条
美食
13条
艺术
2条
蔬菜
9条
谚语
19条

颗粒列表

共 1774 条 38 / 11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556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官西——牛脚坂南北向压性断裂 位于潭平官西至华安牛脚坂,长约17公里,近南北向延伸,倾向东,倾角60度至直立,破碎带宽5—30米。
557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平林——井仔口南北向压性断裂 位于漳平平林至华安井仔口,长约20公里,其北段倾向西,南段倾向东。倾角60一80度,断面呈舒缓波状,断裂带岩石挤压破碎,破碎带宽10—30米。
558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和目坑——金山林场南北向压性断裂 位于华安和目坑至金山林场,南北向断续延伸15公里,倾向东,倾角50—70度。
559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大埔——岭兜南北向压性断裂。 位于华安大埔至岭兜,南北延伸17公里,倾向东,倾角50—60度,宽十几米至数十米。
560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福德——新圩——上坪东北北向压性断裂 自安溪福德经华安新圩至上坪,全长约75公里,断裂以压性为主,亦有压扭性,倾向北面和南东均有,倾角50度至直立,破碎带宽数米至30米不等。沿断裂带分布安溪路口、华安上樟、下樟、利水、仙溪、岭兜等多次温泉...
561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資料第十五辑 | 类型: 专题知识
沙建——北坑北东向压性断裂 北自华安沙建往南西至南靖北坑,长约14公里,倾向北向,倾角70—90度,挤压破碎带宽10—25米。
562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景区
1985年省市考古工作者才于华安县高安镇的下东溪发现窑址,之后于1986、1989、1990和1992年省市考古专家数次到下东溪实地调查,发现窑址面积竟多达10平方公里,挖掘出数百件瓷器(部分残件),也采集到不少精品,省考古队长栗建安先生在...
563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景区
这里有“夫妻树”、“藏宝图”、“老鹰捉小鸡”、“蝙蝠出击”、“母鳖下蛋”、“老虎屁股摸不得”、“夫妻床”、“夫妻洞”、“巨轮石”、“龙床”、“一线天”等许多奇特绝妙情景,形成一个独特的百兽图。其间那“夫妻树”真是奇妙,两棵树紧靠生着,像两个...
564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景区
华安人工湖是1979年,国家在这里重点投资,建成装机容量六万千瓦的华安水电厂,把滔滔的九龙江水拦腰截断,形成一个长5000米,宽200米的人工湖。这个湖中碧水粼粼,水色潋艳,湖面风平浪静,没有高杆物体和环境污染,两岸平直舒展,为水上体育项目...
565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景区
九龙璧,雅称“梅花石”古称“茶烘石”,“北溪石”,是我国十大名石之一,素有“石宝”之称。主要分布在距城关五公里处到金山峡的九龙江两岸。它与山相连,与水相容,颜色斑驳,纹理奇特,质地细腻如玉,被誉为“玉雕长廊”。尤其是位于波涛之中的“九龙璧”...
566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区域
华安县新圩镇官畲畲村,地处于海拔500多米的高山上,是畲族聚居的地方。解放后,畲民政治上翻身得解放。但由于山高路陡,交通闭塞,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落后。有着二十余年教育生涯的林德火老师,凭着一颗忠诚教育事业的火红之心,...
567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是民间最重的古老节日,在古代相传五帝时期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至汉武帝时相继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并相沿袭到清末。民国初年,我国将春、夏、秋、冬定为四节,並将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旦改为春节。于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就成了“春节”的代名词。关于春节,...
568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汉代我国已经有了各种习俗的雏形,但还不太热闹,唐代以后,逐渐成为一个连衍数日,规模隆重盛大,绚烂多彩的民间节日。日时,华安元宵节亦称“闹花灯”节,在节日里,各家各户,自扎一个花灯或灯笼,外面题写“四季平...
569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远在春秋时代,我国人民就运用圭表测日影的方法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到了秦汉时代,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自此就有了清明这个节日。古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载:“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届时风和日暖,天晴气朗,春意...
570
知识出处: 华安文史资料第十六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华安民间俗称“五月节”。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据说这个习俗是为了凭吊纪念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节前即裹粽,“初一,裹乖粽”(给孩子吃的粽),“初二,裹相送”(送碱粽给当年有丧事的人家),“初三裹拜粽”(...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