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机构用户
天津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2056 条
2023年
2205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2056 条
专题知识
2581条
习俗
142条
交通
4310条
交通设施
1条
人口
26条
人员情况
7条
人造景区
2条
公文
1343条
其他
15条
军事区
17条
农作物
61条
制度
511条
动物
196条
区域
4701条
医疗
124条
古迹遗址
36条
商业区
18条
器物
3条
国家
3条
地理、地貌
16条
基础设施
148条
处方
2条
天文
7条
姓氏
82条
官职
184条
居住区
8条
工业产品
23条
工业区
1条
工程
14条
技艺
1条
数据统计
3005条
景区
746条
植物
191条
植物病害
6条
民俗文化
1220条
气象
1条
渡口
18条
烟草
1条
物产
1785条
神话、宗教
11条
科举礼仪
1条
税收
130条
粮食
5条
经济作物
33条
自然景区
19条
自然资源
16条
药物
1条
财政支出
125条
资源
149条
驿站
10条
颗粒列表
共 22056 条
1458
/
1471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1856
七里海拜堂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拜堂:俗称拜天地。堂前供天地牌和祖宗的牌位,上香燃烛后,新郎、新娘照“唱礼官”吩咐叩拜天地、父母,对拜,入洞房。新娘盘腿坐于炕头,新郎用拴有花绸子的杆秤挑去新娘“盖头”,露出面容。之后,男左女右,坐在炕上,名曰“坐福”。新郎、新娘“坐福”时...
21857
七里海闹洞房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闹洞房:迎娶之日,宴席散后,人们便涌入洞房,开始闹洞房,俗称“逗媳妇”。此时,无论辈份大小,尽情戏闹,皆无禁忌,即“三天无大小”之说。人散后撒枣、栗子、花生于洞房炕上,任晚辈孩童滚爬嘻戏,称“滚炕席”,相当古俗“撒帐”。睡前,请“全可人”铺...
21858
七里海认大小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认大小:新婚第三天论大小,新娘在专人指点下,按辈份大小,先给祖宗和公公婆婆叩头。然后,依次相认伯母、婶母、姨、舅等。长辈要给新娘喜钱。新婚夫妇分头拜见亲门近支,谓之拜三,从此,小辈对新娘要以家规相待,不得再有戏耍之举。
21859
七里海回姑爷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回姑爷:回门,有回四或回六之俗。新娘婚后第一次携新郎回娘家,名曰“回姑爷”,新郎带礼品拜见岳父母及各房亲戚,长辈给新郎见面礼钱。女家盛宴招待,请来嘉宾作陪。接受酒席款待后,当天日落前返回婆家。婚后十天新娘回娘家,住九天,叫“十天九住”。
21860
七里海作寿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作寿:旧时寿诞礼,先要布置寿堂,寿堂大都设在堂屋。摆寿烛,悬挂亲友赠送的寿幛,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届时,作寿之人被称为“寿星佬儿”,穿戴一新,端坐在寿堂正中的上座,接受儿孙等小辈家人的贺拜。儿孙等家人要依辈分次序叩头行礼。然后,亲朋好友们陆...
21861
七里海过生日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过生日:在传统社会,小孩子过生日往往也要举宴庆贺,不过,一般是家宴,当地民间小孩子生日忌吃粥,俗说喝了“会糊涂”。此外,孩子过生日这天不受打骂,否则“孩子不长”,也有说这天打孩子会给生日打忘了。
21862
七里海现代寿礼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现代寿礼:20世纪50年代后,寿礼简化。但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寿礼又被重新重视起来,老人的寿礼也多请亲朋好友在饭店举行。普遍的做法是:在老人生日当天,子女或亲友携带寿糕及食品等给老人祝寿,午间共餐,晚辈及亲友向老人敬酒、祝...
21863
七里海旗袍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旗袍:旗袍是满族的一种典型的女人服饰,它的式样和结构不很复杂,一般是圆领、大襟、窄袖、两面开禊,有扣绊。衣料多用绸缎,且在衣襟、领口、袖边等处镶嵌上几道花绦或彩牙儿等宽形花边。清朝中后期,出现了不开禊的旗袍,并且下摆由宽大变为收敛,收紧腰身...
21864
七里海长袍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长袍:长袍有单袍、夹袍和棉袍之分,单袍又俗称“大褂”。长袍在其流行的过程中也有较大的演变。清朝初期的长袍又肥又大,长及脚面,并且没有领子,穿时,须别加领衣,俗称“一裹圆”,此种服饰为清代官吏经常使用,无禊,后来成为七里海区域一般平民所穿用的...
21865
七里海帽子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帽子:旧时,民间的男帽样式主要有便帽、风帽、将军盔、毡帽、恭喜帽、鸭舌帽等。冬天多戴毡帽头(有镶灰鼠皮与不镶灰鼠皮的两种)。天寒地冻时落下两耳,十分暖和;天气稍暖,则归入帽内,又很方便。毡帽有礼帽和便帽之别,其式样很多,有半圆形而顶略平的;...
21866
七里海腿带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腿带:俗称“腿带子”,最初为布带,后为线带,有宽带和窄带之分,带子末端织有流苏线穗。旧时,人们无论穿单裤、夹裤或棉裤都时兴用腿带子扎裤腿角,缠裹于脚踝之处。特别是那时的棉裤裤裆肥大,裤筒甚宽,而里面又无贴身衣裤,故腿与裤筒间的空隙很大,易进...
21867
七里海五毒衣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五毒衣:是为儿童在端午节时穿用的一种衣饰,通常是背心式。一般用黄色布或绸子制成,上面绣有蝎子、蜈蚣、蟾蜍、蛇、壁虎等5种小动物。传说孩子穿上这种衣服就可以避免各种毒虫的叮咬,避邪除病,以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21868
七里海百家衣习俗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百家衣:是七里海民间在儿童过“百岁儿”时为其穿的衣饰。婴儿出生后,家中长辈妇女向亲友送红鸡蛋,并托着一个铜盘,向亲朋好友及街坊邻居中索要零碎杂色布块,按正方形或三角形拼接缝制而成。式样做成大襟的道袍式。民间传说,穿上百家衣长寿多福。还有的认...
21869
七里海畔的传说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早先,七里海的苇滩边有间小屋,住着给大户看苇子的小伙子。有一年除夕夜,他看过苇垛,回屋包饺子。忽然门外有个女人轻轻地喊:“大兄弟,开门来!”他一惊,深更半夜,荒郊野外,而且是个女人,决定不开门。门外不见回音,开始央求:“好兄弟,行个好吧!穷...
21870
方舟与《方舟歌》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七里海文史集(宁河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
类型:
民俗文化
于方舟,原名于兰渚。他有个姑妈,住在潮白河堤下的一个村庄。姑家表兄从小与他家不远的一女子订了婚,论庄亲他叫她表妹,其父早逝,母亲年迈,卧病在床,大事小情常找他商量,兰渚总是尽力相助。 那年,一连数日,暴雨倾盆,狂泼不止。一天,表妹顶着大雨神...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