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22056 条
2023年
2205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2056 条
专题知识
2581条
习俗
142条
交通
4310条
人口
26条
公文
1343条
其他
15条
军事区
17条
农作物
61条
制度
511条
动物
196条
区域
4701条
医疗
124条
古迹遗址
36条
商业区
18条
器物
3条
国家
3条
基础设施
148条
处方
2条
天文
7条
姓氏
82条
官职
184条
居住区
8条
工业产品
23条
工业区
1条
工程
14条
技艺
1条
数据统计
3005条
景区
746条
植物
191条
民俗文化
1220条
气象
1条
渡口
18条
烟草
1条
物产
1785条
税收
130条
粮食
5条
经济作物
33条
自然景区
19条
自然资源
16条
药物
1条
财政支出
125条
资源
149条
驿站
10条

颗粒列表

共 22056 条 1428 / 1471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1406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集体婚礼:一般由乡、镇或县部门、团体主办,数对新婚青年同时举行婚礼。此仪式简单、朴实、隆重,各级领导,多有出席祝贺,提倡喜事新办,亲友到场祝贺,仅以烟、糖果、茶相待。此形式多在节日举行。
21407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茶点婚礼:即由单位或朋友主持,不办酒席,只备茶点、瓜子、香烟。领导致词,新人谈恋爱经过。仪式以舞会或以放映电影、演出节目结束。但结婚大办酒宴、大收彩礼现象仍时有出现。
21408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报丧:人亡后,首先给亡人洗身净脸穿寿衣,然后停于床上(一般放在堂屋或在院中搭设的灵棚中,用三块木板拼成),在床前点上“照尸灯”和“断头香”。大门旁贴出“殃榜”(上写亡者辈份、姓名、年龄,用白布写成),称为“出殃”。同时,亡人家里还要派人向亲...
21409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成殓:成殓之先,要“铺棺”,无钱人家铺棺用小灰(柴草灰),富豪人家铺棺用“灯心草”和“香灰”,棺内壁还要用蓝绸子粘好。铺棺后,将亡人仰面搭到棺材内,周围要用棉花、草纸塞稳,在亡人身上放些五谷、五色线、皮麻等物,然后撤出亡人的“蒙脸白”(一块...
21410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送路:丧家“发引”的头一天,举行受吊式,名曰“送路”。预先给亲友发出讣文贴,通知届期光送,所以这一天的仪式跟出殡一样隆重。“送路”时,孝子端着“灵牌”在前,吹鼓手(有的还请来和尚、道士、喇嘛、尼姑,即所谓“四棚经”)及前来送路的亲友在后,吹...
21411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出殡:出殡时,一般是24人或32人抬棺,孝子(一般为长子)执幡在前,长媳抱罐在后,长女爬棺,吹鼓手和送葬亲朋跟随,陪葬的飞禽、走兽、摇钱树、阴阳宅、童男、童女等(均为彩纸糊成)都成双成对,车拉人扛,随棺而去,当送葬的人群出了街口,除亡人子女...
21412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墓地祭祀:死人葬后三天,则要到坟前祭祀,每七天一祭,直到“七期”。再后,有百日祭、周年祭等。此外,每年清明,要到坟地添修坟墓,名曰“上坟”。
21413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饮食:清及民国时期,主食以高粱、玉米为主,兼有少量小麦、水稻及豆类。副食主要有白菜、南瓜、芥菜、红白萝卜及小鱼、小虾、虾酱等。城乡一般人家,平日多为高粱米饭、高粱渣粥,玉米面饽饽,野菜团子等。民国26年(1937年),农民常年主食,只有红高...
21414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居住:新中国建立前,乡村房舍多为坐北朝南的3间正房,院内有东厢房或西厢房或东、西厢房,部分地区习惯住4间正房或5间正房,俗称“四合套”、“五合套”。建筑材料多为土坯或“土基”墙,用秫秸扎成的房把子,糊纸的杂木门窗,杂木檩条,土坯火炕等,青砖...
21415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服饰:清末民初,女多穿旗袍或偏襟短衫、长裙。男穿长袍马褂、棉长袍。后,城镇学生有着中山装,一般居民多着长衫。农民多数穿自织自缝的中式对襟衫、对襟袄和深裆裤,腰肥裆深,束布腰带,绑腿带。幼儿多穿开裆裤,掩襟衣。解放初,流行中山装、列宁装、学生...
21416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器用:新中国建立前,餐具有陶盆、陶罐、粗瓷碗、竹筷子;茶具有扣碗、带套的瓷壶等;家具有条案、八仙桌、“官椅”(靠背矮)、“美人椅”(靠背高)、条凳(较宽者称春凳)、方凳、三腿凳、躺箱、立柜、靠山镜、帽镜(装在木架上)、掸瓶、吊钟、坐钟等;卧...
21417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赌博:新中国建立前,赌风较盛,有长年赌客,也有临时赌徒。其形式有:抽签、摇盒、押宝、掷骰子、推牌九、打麻将、玩纸牌等。一夜输赢,少者几千几百元,多者拆房卖地,妻离子散。宁河县芦台镇、丰台镇等较大的城镇,均设有专门赌场。新中国建立后,政府严禁...
21418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吸毒:吸毒恶习,1937年至1946年日伪时期最盛,仅芦台镇就有烟馆4处:“岳纪膏店”、“大成膏店”、“玉记膏店”、“鹤远膏店”,经营鸦片。还有日本人、朝鲜人(时称高丽人)开设的“白面(海洛因)馆”,丰台镇、宁河镇也有日本人、朝鲜人经营的“...
21419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跳大神(巫医居多):新中国建立前,城乡有人以“跳大神”为业,骗取钱财。“跳大神”的有男有女,男的称“某某太爷”,女的称“某某奶奶”或“某某仙姑”。所跳之“神”,假借“胡(狐狸)、黄(黄鼠狼)、柳(蛇)、白(刺猬)、灰(老鼠)”等5大“仙神”...
21420
知识出处: 宁河县志 | 类型: 民俗文化
求雨:明、清时代,每逢大旱,乡村便有人聚众到龙王庙上供烧香,虔诚祷告,祈求龙王施恩,大降甘霖。并许愿为“龙王”唱大戏、修庙宇,再塑金身。这种求雨活动,多为群众自发组织。当时,有些县令也为表达自已悯民灾难之情,亲临现场祈求或下令全县禁屠三日,...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