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1182 条
2023年
1182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1182 条
专题知识
264条
交通
15条
区域
85条
医疗
28条
基础设施
51条
姓氏
11条
数据统计
93条
景区
175条
民俗文化
435条
物产
25条

颗粒列表

共 1182 条 17 / 79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241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称“破五”,此后,过年的一切禁忌全打破了,所以叫破五。是日,家家多食肉馅水饺,剁馅寓为“剁小人”,包饺子意为“捏住小人的嘴”,免一年口舌是非。煮饺子时要格外小心,以防饺子煮破,煮破了则意味着一年内琐事太多。从早到晚,鞭炮不断,视为崩小人,...
242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初七为人日,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243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按旧例,买卖开张日子,家住外地的店员都在这天赶到。初八日各店铺门面要刷洗一新,放鞭炮,明牌匾,挂旗幌,张灯结彩,意寓开张大吉生意兴隆。掌柜的要安排吃一顿好饭,宴请店员。旧时居民吃合子,谓之“合子加八,越吃越发”。
244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早晨看天晴天阴。天晴,下半年风调雨顺;天阴有雪,下半年气候不正常。 宁河地区流传过年的歌谣还有:“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写大字”,写春联;“二十五,窟窿堵”,旧时窗户是用白粉连纸糊,穷人无钱,就把破的地方,给补补叫做窟窿堵。讲究...
245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公历2月4日前后立春。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说明一年的农事活动又要开始了。宁河县大部分农户在这天有喝春酒、吃春饼(用炒好的萝卜丝、白菜稍、绿豆芽卷饼)、吃春卷、咬春(是在这天吃生萝卜)等习俗。
246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等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跑旱船、扭秧歌、踩高跷等活动是宁河历代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正月十五是新春,家家门前挂红灯”。正月十四晚上,乡下人陆续进城,大街上男女老少摩肩接踵,人头攒动,人们喜笑颜开,到处...
247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正月二十五也叫“填仓节”,民间有“老鼠娶亲”的传说。是日寅时,农户在自己的院内以草木灰画成一个个圆形仓囤,还有上仓囤的梯子,名曰“打囤”。同时,在住宅屋里的地当中,也照样画上一个圆形仓囤,圆圈内放上洋钱,有的放铜子儿,包在剪纸吊钱儿里,...
248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二月二春龙节,又名“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前后是惊蛰节气,经过冬眠的龙,应该抬头出穴,到江湖河海里去治水了。过去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把水缸动一动,用粪箕盛柴灰边走边洒,或者用水壶装满水边走边洒,并喊“懒龙出窝”,一直送到河边。这天各户吃饼...
249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清明节在每年公历4月4日或5日,农历三月上半月。这一节日反映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重大变化。《岁时百问》里说:“万物生长,天时气候,这时皆清洁而明净,故曰清明。”农谚说:“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可见在农业生产...
250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阳节”,俗称“五月当五”“五月节”。过节时,家家包粽子(粽子是以糯米、枣、豆馅,用芦苇叶包成的尖角形食品),互相馈送。院门两旁插上“艾草”。用红纸剪成葫芦形贴在门上,表示能捉“五毒”(蛇、蝎、蜈蚣、蟾蜍和壁虎)。...
251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俗语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初伏的第一天,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根据“干支纪日法”的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起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起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日,并规定初伏和末伏各为10天。根据这个规则...
252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乞巧节”。传说这是牛郎与织女相会之期,喜鹊为牛郎织女搭“鹊桥”,妇女们要向织女“乞巧”。其做法是:把一碗或一盆净水,晒在太阳光下,再把绣花针浮于碗或盆中的水面上,视其水底阴影粗细,以鉴评妇女手巧手拙,故为“乞巧节”。此俗...
253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是秋季开始的节气。立秋(节气)后,下一次雨凉快一次,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的说法。“蹲秋膘”(或称“抓秋膘”“贴秋膘”)在宁河地区流行,这一天,普通人家吃肉馅饺子,讲究一点的...
254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七月十五也叫“中元节”“鬼节”“七月半”。传说这天地府大开,鬼魂得以放归人间接受供奉,并看望子孙后代。每逢七月十五,人们为先人烧送纸钱,也有放荷灯的,就是用各种彩色纸扎成荷花状,再用经过油炸的纸做成拈心,粘在花心处,点燃后,放入河中,任...
255
知识出处: 天津市宁河县志:1979—2014 | 类型: 民俗文化
农历八月十五,适逢一年秋季的正中,此时农业年景大局已定,俗有“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之说。故称“中秋节”,亦称“团圆节”。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是日当月亮升起之时,摆供桌于庭院,供上月亮神码儿,将月饼、石...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