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图书馆
武清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清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析出资源
图表
人物
机构
事件
地名
专题
作品
实物
片段
任务年份
全部
2156 条
2023年
2156 条
专题类型
全部
2156 条
专题知识
313条
交通
141条
公文
19条
区域
843条
医疗
6条
基础设施
2条
姓氏
1条
数据统计
15条
景区
410条
民俗文化
311条
物产
93条
神话、宗教
2条
颗粒列表
共 2156 条
103
/
144
排序:
唯一号
题名
类型
1531
南蔡村镇婚嫁礼俗体检、结婚登记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体检、结婚登记 为保证双方及后代的身体健康,结婚前双方要到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格检查,确定没有传染病,方可领取合法的结婚登记证。
1532
南蔡村镇婚嫁礼俗陪嫁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陪嫁 父母要为待嫁的女儿置办嫁妆,有些条件好的家庭,要为女儿买汽车、楼房。
1533
南蔡村镇婚嫁礼俗结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结婚 过去“喜红忌白”的传统习俗被打破,融进“喜白”的洋俗。男方要准备数辆红色婚车接新娘。新娘穿白色婚纱坐在披着彩绸、装饰一新的婚车上,请一位未婚女友做伴娘,由兄嫂相送。男方在家门前燃放鞭炮相迎。新郎将新娘搀扶下车,抱进洞房。举行婚礼时,农...
1534
南蔡村镇婚嫁礼俗回门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回门 四天回门习俗仍然保留。
1535
南蔡村镇丧葬礼仪初终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初终 丧葬礼仪可以从老人病危时算起。老人到一定年第,家人要为其预做棺材,民间林“寿木”或“寿材”。其次是准备寿衣。寿衣的件数讲究穿单不穿双,一般三至七件,分单衣、夹衣、棉衣。老人临终前,要求儿女全在场,一面安慰老人,一面听老人的留言:财产继...
1536
南蔡村镇丧葬礼仪停尸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停尸 老人在临咽气前或刚刚咽气,乘其神志弥留或尚有余温时,家人要为其(男)理发、(女)梳头,洗脸、手、脚,穿寿衣。将老人从炕上移到地下搭好的门板上,民谚说:不能让老人背着炕走,即让老人轻松地走。 老人停止呼吸后,用麻纸盖脸,俗称“谢命”。头...
1537
南蔡村镇丧葬礼仪报丧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报丧 解放前各村有土地庙,家人一早哭着带着纸钱去报庙。意思是报告阎王爷,俺家老人到你那报到去了。报庙回来方可以沿街哭嚎,让村里人都知道。回家后,派人到本族各家、亡者的亲朋好友家报丧。告诉人家老人故去的病因、时辰、出殡的日期等。
1538
南蔡村镇丧葬礼仪入殓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入殓 入殓,又称“棺殓”,将尸体移入棺材里,一般小户人家的棺材用柳木制作,结实、耐潮。有钱的大户人家,用松木制作。再高级一点的用杉木制作,较有名气的是“杉木十三元”,即有十三根杉木排成,底四根、盖三根、两帮各三根。比杉木高一级的是红柏、黄柏...
1539
南蔡村镇丧葬礼仪打墓坑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打墓坑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农村皆为土葬,坟地选择风水好的地方,即:来龙有势,发脉悠远。《吕氏春秋•节丧篇》中说:“葬浅则狐獾扰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獾之患水泉之湿。”其意是亡人的尸体不要被狐獾兽类等吞食,也不要被地下...
1540
南蔡村镇丧葬礼仪搭灵棚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搭灵棚 人殓后,棺材不能放在光天化日之下,要请人搭灵棚。一般搭个平顶席棚,穷人家支个青布帐篷。有钱人家搭高大宽敞起脊的灵棚。棚脊扎出兽头,威严肃穆,门口搭素彩牌楼,称灵龛,棚内挂白色、黑色幔帐、挽联。中间摆放棺材,灵前摆放供桌、条案,上放香...
1541
南蔡村镇丧葬礼仪吊祭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吊祭 吊祭也叫“吊唁”、“吊孝”,是治丧活动的主要内容,农村一般在出殡当天或头一天,吹鼓手分门吹、细吹。门吹四五个人,主要有唢呐、鼓、钹、镲。在大门口,吊孝的亲友一进门就要吹打;细吹在灵棚前,乐器有唢呐、笙、管子、笛子、云锣等。吊孝人在灵前...
1542
南蔡村镇丧葬礼仪辞灵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辞灵 辞灵,家人、亲友辞别灵柩之意。各地辞灵时间有别,有的村庄在晚上,有的村庄在半夜。家人要烙材饼,准备一个罐子,用饼盖住罐子,孝子咬去饼的四周,上插一双筷子,再蒙一块红布,用五色线扎好。第二天出殡时,大儿媳抱着,俗称“抱罐儿”,到坟地埋在...
1543
南蔡村镇丧葬礼仪出殡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出殡 出殡,也叫“送葬”、“发引”。武清普遍停灵三至五天,也有七天才出我的。对死者如停放时间短而埋葬,被看做尸骨未寒而埋,叫“热埋”,其儿女被视为不孝,是大逆不道。因此亡者死后三日五日出殡较多。吊孝和出殡之日,孝子、孝妇、孝男、孝女必须穿戴...
1544
南蔡村镇丧葬礼仪送路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送路 午前,要举行“送路”礼仪,顾名思义,送亡灵上西天之路。由亡者的女儿主祭。在知客的号令下女儿端着脸盆,盆内放着毛巾、梳子、镜子等,在人搀扶下哭着走出灵堂,后面是穿孝的亲门近支及亲友相随。前面有两个拖着长长火把(点燃的秫秸把)的人开路,还...
1545
南蔡村镇丧葬礼仪出堂
专题
阅读原文
知识出处:
御路古驿——南蔡村
|
类型:
民俗文化
出堂 将棺材抬出灵堂、灵棚之意。是出殡中最隆重的仪式,一般都在午宴后举行。出堂前,知客领着孝子进入停尸的屋子转圈哭喊儿声“爸爸”或“妈妈”,俗称“叫魂儿”,据传怕死者的魂灵不跟着灵柩走。知客见抬杠的壮劳力已将棺材捆绑好,高喊一声“出——堂—...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