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年份

全部
879 条
2023年
879 条

人物时代

全部
879 条
西晋
1条
唐朝
3条
1条
8条
47条
136条
民国
1条
不详
682条

颗粒列表

共 879 条 19 / 59
271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时代: 不详
徐宏达,男,字云阶,一字行达,贡生,候选教谕。乐善好施,建义冢,造桥梁,施药助棺,利用废书糊蚕箔,并用白纸换妇人夹线之旧书。清乾隆四年(1739),他和子贡生徐祖彬捐田三十亩,资助知县罗愫创办湖州育婴堂,罗愫则校其名于施善亭;乾隆十年(17...
272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时代: 不详
徐德元,男,字达三,号芷堂,清乾隆十二年(1747)举人,工诗,以秋海棠诗闻名海内,有徐海棠之称。后选为四川彭山知县,训士有方,设立书院课程,并拨圣寿寺山地百余亩以资教育。在平金川叛乱时,以功升同知补汉州知府,后迁居东郭兜。
273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时代: 不详
沈彬如(1916一2008),男,出生于中兜自然村,原名秉文,字恂,笔名凝庵。著名书法家,吴门画派传人,善画马,曾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南京军区、江苏省政府授予“拥军模范”称号。
274
知识出处: 南裬浔曦 | 时代: 不详
徐一冰(1881一1922),男,原名益彬,又名逸宾,世居南浔洗粉兜,曾住东大街德弄。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考中秀才。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不忍“东亚病夫”之耻,东渡日本,求学于大森体操学校,专攻体育。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国...
275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时代: 不详
费声群(1939一),男,为射中村有名的传统老中医,羿射九日地名传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费声群熟知射中村的历史典故,了解较多与射中村相关的故事,如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的传说等。白小在射中村羿射九日的神话氛围中长大,对羿在射村射日的...
276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时代: 不详
杨培根(1937一),男,荻港民间丝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培根十四岁时跟他祖父学习丝弦类乐器,所以他会多种乐器。他家有祖传规矩,凡小孩(不限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必须要学习吹、拉、弹、唱,所以他们一家人都会一手,而后进的媳妇根据...
277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时代: 不详
程细毛(1944一),男,窑里吹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程细毛一直以来积极组织村里人学习吹打,免费传授技艺,并把技艺传授给其长子程根泉。目前,程细毛担任窑里吹打的艺术指导。他辅导的传统曲目有《大开门》、《小开门》、《喜相逢》等。程...
278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时代: 不详
王金炳(1938一),男,练市船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十四岁开始师承王桂宝(父亲),带有徒弟朱有明、颜伟等十多人。以前每逢清明期间都去含山表演船拳,现在年近花甲还在家里带徒授艺。表演以船上表演为主,代表作品是大金枪、含山船拳,四...
279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时代: 不详
丁阿毛(1928一),男,武松脱铐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1946年开始学拳术和剑、刀、棍等器械术,坚持每天练拳至今。其所擅长的拳术,除祖传的“武松脱铐拳”外、还有“姆拳”、“大姆拳”、“五虎拳”、“游拳”等。丁阿毛是当地有名...
280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时代: 不详
邱昌明(1950一),男,湖笔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湖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优秀工艺美木技术人员。出其之手的羊毫湖笔,尖、齐、圆、健,“四德”兼备,为湖笔中的精品,多次在国内外各展览中获奖。...
281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时代: 不详
周康明(1948一),男,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周康明生于双林镇一个传统的绫绢小作坊家庭(红白绢坊)。其祖父在1910年开始当绫绢学徒,1961年自己开了一家小、作坊。1965年,双林镇上的六家绫绢作坊合并成一家...
282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时代: 不详
郑小华(1964一),男,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郑小华出生于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高中文化,助理工艺美术师、无党派人士、双林镇人大代表。1980年10月进湖州市双林绫绢厂工作,被安排于织造车间拜钟新宝师傅学习双林绫绢...
283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时代: 不详
顾明琪(1946一),男,辑里湖丝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毕业于吴兴一中,1963年8月后在家务农,向父母学习辑里湖丝的缫丝工艺。1969年2月后在辑里村担任农技员、蚕桑辅导员等职,一直从事农业、蚕桑生产农技示范户,参与农业...
284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时代: 不详
谈文荣(1920一2012),男,传统养蚕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善琏镇和平村牛坊谈家角。八岁上学,十三岁小学毕业,务农至今。谈文荣自幼受父母育蚕的影响,懂事后又经父亲的言传身教,掌握了饲养蚕宝宝,以及传统式培育蚕种的技术...
285
知识出处: 南浔非遗大观 | 时代: 不详
张桂山(1955一),男,毛腌太监鸡制作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963年在善琏小学读书,1969年在善琏中学读书,1972年毕业后,进善琏湖笔厂,从事湖笔制作。1975年从事餐饮行业至今。张桂山对民间毛腌太监鸡传统制法进行研究...

颗粒分类统计

关键词云